歷經近10年才整治完成 過去淡水河的「垃圾山」奇觀
隨著台灣經濟蓬勃發展,儘管人口成長以及都市擴展,但是相關的配套措施卻沒有跟上,當年的垃圾處理就是一環,在垃圾場沒有跟上居民需求的情況下,淡水河沿岸就成了垃圾棄置廠,甚至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垃圾山。
1980年代的台灣正值經濟快速發展期,然而中央政府並未建立完善的垃圾處理政策體系。在缺乏統一規劃的情況下,各地方鄉鎮公所的清潔隊必須自行尋找垃圾棄置場所。由於私人土地需要支付租金且地主多不願意配合,公有河川地因此成為最便利的垃圾傾倒場所。
淡水河流域涵蓋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及淡水河本身,流經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和台北市,擁有超過500萬人口。在當時的處理模式下,台北縣的垃圾場幾乎全部集中在大漢溪、新店溪兩岸,形成一座座高達5至6層樓的垃圾山。這些垃圾山不僅散發惡臭,悶燒現象更成為兩岸居民的夢魘。
垃圾山對淡水河生態系統造成嚴重衝擊,每當颱風或暴雨來襲,兩岸垃圾被河水沖刷而下,阻礙了河道通暢,也加重水質污染問題,根據當時資料,淡水河系的無溶氧河段從1969年的30公里,逐漸增加到1975年的50公里,1986年更接近64公里。河中大腸菌數也從每cc 4200個激增至12萬個,污染範圍呈現向上游擴展的嚴重趨勢。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政府終於在1992年啟動「大漢溪沿岸舊垃圾清運計畫」。這項堪比古代愚公移山的浩大工程,計畫將數十年來累積的垃圾全部清運至林口下福村掩埋場。然而,實際執行過程遠比預期複雜,原本省水利局估計僅有273萬立方公尺的垃圾量,經過實際鑽探後竟高達755萬立方公尺,預算也從原先的26.3億元追加至35.8億元。
這項清運工程歷時近10年才基本完成,期間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成為台灣環境整治史上規模最大的垃圾清理行動之一。儘管投入如此龐大的資源,仍無法將河岸垃圾山完全移除,部分垃圾至今仍潛伏在河面之下或掩埋在土層中。
直到近年來,昔日的垃圾山大多已被清除,原址興建起美侖美奐的河濱公園。以三重河濱公園為例,很難想像原本是高聳的垃圾山,如今已成為市民休閒運動的場所。生態環境也逐漸恢復,河中魚種增加,白鷺鷥和候鳥重新在此棲息。
淡水河系污染蔓延上游 拯救死水未見有效行動1986-11-18/聯合報/06版/台北市民生活版
【本報記者 胡寶璉】淡水河系因汙染情況嚴重,不僅烏黑惡臭的河水令路人「暫時停止呼吸」,河流本身也有窒息、日趨死亡的傾向;近年來,「拯救淡水河系」的呼聲雖然不斷,但整治河川的計畫卻未有效付諸實現。
淡水河流域包括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及淡水河本身,流經範圍包括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和台北市,在此流域內有五百餘萬人口,每天產生的家庭汙水為造成淡水河系統汙染的主要原因。
其他汙染淡水河的殺手除了各類工廠排放廢水、養豬戶的豬糞、各市鎮丟棄的垃圾外,不法商人任意抽取砂石、傾倒廢上,也是重要的汙染源。
淡水河系的汙染狀況,根據調查,其無溶氧河段自民國五十八年的卅公里,逐漸增加到六十四年的五十公里,去年則已接近六十四公里,河中的大腸菌數也從每西西四千二百個增加到十二萬個,更糟糕的是,汙染河段有往上游擴展趨勢。另據市府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調查,六堵工業區廢水汙染,已使基隆河河水變成紅棕色,破壞河川生態景觀至鉅。內湖垃圾山對基隆河水質也產生不良影響,懸浮固體及水質都較一般河段惡化;此外,基隆河彎道汙泥淤積嚴重,深達一公尺以上,致河床逐漸升高,妨礙正常水流。
儘管淡水河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流域已成為無氧的死河,但環保專家鑑於韓國、英國等國家都有死水回春的先例,因此對於淡水河仍抱有一線希望。歸納專家的建議,整治河川可從幾方面著手,第一設置汙水處理廠,處理工廠與家庭汙水,配合工程為興建衛生下水道,其次為浚渫汙泥,當然在整治河川時,更應兼顧景觀和生態環境。
然而,由於上述工程都十分繁複,經費龐大,且涉及省、市協調,雙方「本位主義」的結果,以致多年來,只有任由淡水河系日趨惡化。
水汙染防治工作,目的在確保國家水資源、維護民眾乾淨水源,減少水媒傳染病和提高生活環境品質,台北市為全國首善之區,為了不與淡水河共享「臭名」,最近已積極促請中央出面協調省市政府澈底整治淡水河系汙染;否則,台北市只好只整治屬於台北市的河段。
以工程整治河川,工程耗時,宜儘早規劃自不待言;但如何教導民眾「愛惜河川」的觀念,不再隨意在河川丟棄廢棄物,減少家庭汙水,可能才是最易立竿見影和正本清源的辦法。
最新文章
-
歷經近10年才整治完成 過去淡水河的「垃圾山」奇觀
2025-08-25 -
合興車站被譽為「愛情車站」有一段浪漫故事! 車站曾一度幾近廢站被曾姓夫妻認養重生
2025-08-18 -
昔日名列台北三大魚翅餐廳「新同樂」輝煌三十年走入歷史
2025-08-13 -
70年代冰果室不只賣冰!還是看摔角與色情影帶的神秘角落
2025-08-12 -
當年南方公園多熱鬧? 美食飄香、連明星來台南都指定這裡開唱!
2025-08-06 -
考上台大靠祂保佑?「土地公廟」藏身台大校園 大考、期末考學生搶拜
2025-07-30 -
60年代台北人都在這裡玩! 「今日世界育樂中心」看表演 、逛街一棟搞定
2025-07-29 -
你記得光華島嗎?日月潭中央的無人島 曾開放觀光、供奉月老
2025-07-29 -
十大建設首項完成工程是它! 1976年啟用如今成台灣第二大商港
2025-07-28 -
那年挖地熱救油荒 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啟用供電
2025-07-21 -
「元寶樂園」曾是南部囡仔的天堂! 當年一開幕便在南部造成轟動
2025-07-11 -
曾是天母人的夏日回憶! 「克強游泳池」預計改建全民運動館
2025-07-09 -
90年代話題樂園!戴勝益打造全台首家可騎鴕鳥的「ㄅㄧㄅㄧ樂園」
2025-07-09 -
高雄的地下精神院所「龍發堂」 半世紀以來封閉治療惹議
2025-07-03 -
「金門大橋」一條花了12年蓋的橋,如何從選舉口號走上現實?
2025-06-26 -
科教館不是一直在士林?70年歷史最早竟藏身板橋公園!
2025-06-25 -
彰化沒有百貨但曾有「彰化百貨」 2020年熄燈成在地人共同回憶
2025-06-21 -
花蓮這座橋有感人故事! 「箭瑛大橋」兩師捨命渡溪 還被拍成電影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