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垃圾專用袋」竟已實施26年 多縣市陸續跟進
許多人以為丟垃圾不用錢,其實各地方政府的垃圾處理費大部分都是隨自來水徵收,高雄市自去年底跟進雙北市試辦專用塑膠袋政策,希望提升一般廢棄物源頭減量、促進資源循環,而台北市自1998年1月起從大安區開始試辦垃圾隨袋徵收,至今也已經26年了。
台灣各地大部分的垃圾處理費是根據每戶使用的每度用水量為基準收費,如果多做回收減少一般垃圾量,垃圾處理費卻要照付,而且用水量多也不一定代表垃圾量就多,這引起環保團體等人要求改革。
除此之外,1980年代台北市曾一度垃圾量爆增,因此自1998年起開始實施垃圾隨袋徵收政策,民眾丟垃圾時可根據需求選擇購買100、50、20、10公升的專用垃圾袋,資源回收不收費,來刺激民眾多做回收,且如果以一家五口估算下來每個月的垃圾處理費會比隨水徵收還要便宜。
不過剛開始試辦時也有民眾擔心會被收2次錢;勸導時間只有一周,一周內沒換專用垃圾袋就會被開單罰款1200元至4500元,而引起民眾不滿,該政策經過多年宣導、實施,目前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石岡區都已換成隨袋徵收,垃圾平均每年可減量2、3成,桃園部分區域曾進行隨袋徵收試辦,高雄市去年11月起也從前金區的4大超商24間門市作為試辦區分階段、分區域逐步推動。
垃圾費隨袋徵收 明年元旦試辦選定成功國宅先施行 比隨水費徵收省 五口之家每月可少收223元
1997-11-21/聯合晚報/12版/台北都會
【記者王嘉陵/台北報導】台幣持續貶值,各項物價蠢蠢欲動之際,台北市的垃圾費卻有調降的可能。台北市政府環保局上午決定,將從明年元月1日起試辦垃圾費隨袋徵收,試辦的地點初步選定大安區成功國宅。環保局預估,若以台北市一個五口之家來計算,垃圾費隨袋徵收將會比現行的垃圾費隨水費徵收,每月約可節省223元左右。
台北市的垃圾清除處理費目前所採行的收費方式,是隨住戶用水量每度收6.3元,即將試辦的隨袋徵收,則是以垃圾袋作為計費依據,由環保局製作專用垃圾袋,交由試辦地區販售,垃圾袋的費用即內含垃圾清理費。
根據環保局所提出的試辦計畫,共設計有100、50、20、10公升等四種規格的垃圾袋。其中100公升的垃圾袋,每袋約可裝16公斤的垃圾,若每天用一個垃圾袋,預估一個月所需的費用為940元;50公升的垃圾袋,每袋可裝8公斤,每個月預估需481元;20公升的垃圾袋,每袋可裝3.2公斤,每個月預估需212元;10公升的垃圾袋,每袋可裝1.6公斤,每個月預估需112元。在大型垃圾方面,則以標籤收費,每件大型垃圾的收費約為兩百元。
若以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水費來試算,以現行隨水費徵收方式,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為560公升來計算,這個家庭一個月的垃圾處理費為529.2元;而若以隨袋徵收,平均每人每天產生1.223公斤的垃圾來計算,一個月的垃圾費則為306.36元,隨袋徵收足足減收223元。
這次申請試辦的地區,包括有大安區的成功國宅、內湖碧山里與中山區民族東路的五常社區,經環保局評估,以大安區成功國宅較適合,試辦時間則從明年1月至6月。但試辦計畫必須經議會同意,報環保署同意後才能實施。
環保局指出,垃圾費隨袋徵收,較現行隨水費徵收更合理,不但去除掃街、清溝的成本,且不會因家中的水用的多,垃圾費就要繳的多,而且以垃圾袋徵收,若民眾作好垃圾減量或資源回收,垃圾費就可以少繳一些。
垃圾費隨袋徵收 座談會里長質疑1998-03-20/聯合晚報/12版/台北都會
【記者戴安瑋╱台北報導】台北市將於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試辦全國首創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措施,試辦地點為中山區行孝里、行政里、江寧里、下埤里、江山里、行仁里及大安區群英里等七個里。市府環保局上午到中山區舉行垃圾隨袋徵收座談會,由局長劉世芳親自率隊與中山區相關里里鄰長、里幹事座談。
儘管環保局長劉世芳一再解釋垃圾費隨袋徵收時,以往隨水徵收垃圾費會配合取消,不會重複收費,以及垃圾費隨袋徵收後,里民垃圾丟得愈少付的愈少等多種好處,但仍有許多里長提出強烈質疑。下埤里長吳武郎首先抨擊,環保局宣導不周。他說,許多里民到現在還不清楚垃圾費隨袋徵收,環保局就說,只勸導一周,一周後如果里民未用環保局專用垃圾袋,就要告發,開單懲處,罰款1200至4500元,如果環保局再不加強宣導,就是「不教而殺」。他要求環保局將4月訂為宣導期,5月訂為勸導期,6月才開始稽查取締。
長安國小校長羅富美則批評說,環保局應教導大家如何做到垃圾減量,而不是像現在只給里民垃圾袋,否則里民垃圾袋使用愈多,付的錢也最多,反而破壞了實施美意。
最新文章
-
曾是台北最難施工工程!耗費十年46億成全球首座穿越機場地下道
2025-05-19 -
運動會吉祥物也要選舉?1989年30萬小學生投票「牠」勝出!
2025-05-17 -
30年前便當一個500元合理嗎? 昔日連戰吃500元便當惹爭議
2025-05-16 -
《獨家報導》因「璩美鳳光碟案」吃上官司! 女兒代父蹲牢 出獄竟是當事人迎接
2025-05-15 -
滿場球迷、淋雨也要看完的經典戰!職棒二年統一獅奪隊史首冠
2025-05-15 -
火舌吞噬遊覽車 幼稚園老師捨身救命|1992年健康幼稚園事件
2025-05-15 -
阿帕契打卡案十年了!當年引發社會譁然 5將校遭重懲、帶頭軍官記大過還離婚
2025-05-13 -
九命百案 破不了都是他的! 人稱的「殺人魔王」只是警方借提的破案工具人?
2025-05-13 -
早期少棒魅力有多強?1971年台南球場擠進4萬人 警察揮球棒控場
2025-05-13 -
「冰桶挑戰」11年了!當年全球瘋傳 台灣政藝圈接力上演濕背秀
2025-05-13 -
曾代理「彈水阿給」數碼戲胞無預警倒閉!董事長林煜晉掏空5億潛逃
2025-05-12 -
90年代英文補習班第一品牌「殷非凡」曾掏百萬請75分以上考生吃慶功
2025-05-12 -
「台灣史懷哲」陳五福 眼科醫師一生為視障者奉獻
2025-05-12 -
台灣棒球風雲! 第一支民營機構組成的棒球隊|可口奶滋棒球隊
2025-05-11 -
【台灣犯罪事件簿】百萬部落客「貴婦奈奈」吸金捲款潛逃加國 逃亡7年返台歸案
2025-05-10 -
曾是空軍人才搖籃!「空軍幼校」專收國中畢業生 民國67年走入歷史
2025-05-09 -
1991年調查局闖入清大指控叛亂 「獨台會案」促使法律變革
2025-05-09 -
14A央行總裁「彭神」彭淮南 史上任期最長連立委質詢都禮讓三分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