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三商百貨」曾是約會逛街選禮的首選
民國65年從經營郵購開始的「三商百貨」,民國71年起成立百貨賣場經營。它的輝煌時期在全台設置超過80個店面,往往吸引該城鎮的民眾走進百貨吹冷氣,瀏覽挑選商場貨架擺放陳列的各類生活精品,這家企業以「分享美麗,分享愛」的口號,成為臺灣中大型連鎖系統的社區型百貨,但最終仍不敵百貨業生態變化於2014年3月全面熄燈。
由於三商百貨在人口商業密度較低的城鎮,不僅是當地人假日選擇消遣時間的去處,也扮演逛街、約會、採購文具、禮品、家用品、電器、服飾的重要的場所。隨著三商行採取多角化經營的策略,三商百貨的周邊,也會開設三商巧福、全家福鞋品量販店等關係企業,好擴及各種年齡層的民生消費,因應其他日益增加的競爭挑戰。
超過20多年的歷史,處於轉變分水嶺的時刻,作為曾經占三商企業整體營收近四成的百貨公司,適度的調整定位,拓展企業形象強化品牌,將改造的衝擊減至最低,又達到重建流行形象、吸引年輕客層回流成為當時的重要任務。
三商百貨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發行認同卡,同時也與其他公司合作攜手公益活動。如:為籌募兒童輪椅基金,共同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心的三商,愛的芭比」義賣活動,邀請當時的台北市長陳水扁、外交部長夫人邵曉玲及知名藝人高怡平,共同為義賣活動揭開序幕。
三商百貨改名 心的三商露臉1998-11-26/經濟日報
【台北訊】
「三商百貨」自民國65年從經營郵購開始,至今已形成80個中大型的百貨連鎖系統。為了提升整體經營形象,將原先的企業識別系統「三商百貨」改名為「心的三商」。
「三商百貨」創業在台北、台中、高雄成立三個展示處所,經歷23年來成長,至今已形成全省擁有80個店面的百貨連鎖系統,也是本土發展最具特色的百貨公司之一,總營業面積1萬8611坪,服務人員達1500人左右,經營商品項目也從早期的文具、禮品延伸至家用品、電器、服飾等,大體上已經完全轉型為全客層的社區型百貨。
為了提升整體經營形象,於87年初正式更改企業識別系統,將原先的「三商百貨」改名為「心的三商」,以因為用心、所以更新的理念,企圖打造一個符合政府所提倡之社區總體營造觀念的新型態百貨公司。
最新文章
-
遺失的花蓮地標! 2018年一震「統帥大飯店」走入歷史
2023-06-02 -
充滿教育意義的台北兒童交通博物館 經典回顧!
2023-06-01 -
當年最矚目的客運創新:阿羅哈客運推出的臥鋪服務
2023-06-01 -
千禧年東南亞最大水樂園 你叫它「麗寶」還是「月眉」?
2023-06-01 -
台中市最早的戲院─豐中戲院 見證電影事業的興衰
2023-05-31 -
失落的台北鐵道 探訪消失在都市發展中的三張犁支線
2023-05-31 -
東南亞戲院 退伍軍人集資成立的電影院
2023-05-31 -
附帶瀑布最吸睛 1979年開幕的台中谷關龍谷遊樂區如今已停業
2023-05-31 -
麥當勞逢甲店的經典時光:馬路上的人潮和最後的倒數
2023-05-30 -
淡水渡輪懷舊回憶:台灣風情的必訪之地
2023-05-30 -
蔣經國與夫人約會之地─探訪台北中正區明星咖啡館
2023-05-30 -
臺南人的共同回憶:東帝士百貨的興盛與消逝
2023-05-29 -
北淡線結束營運:淡水最後一班列車
2023-05-29 -
「回顧八仙樂園的巔峰與挫折 ─ 一場彩色派對引發的悲劇」
2023-05-29 -
台北市健康路上的文化城:曾經紅極一時的觀光理髮廳
2023-05-29 -
臺灣首次大型反迫遷運動:康樂市場的拆除與後續變化
2023-05-29 -
黑道兄弟的最後避難所!回顧台北市慶生醫院的黑道急救傳說
2023-05-29 -
古早味回憶:探訪台灣人兒時的「土檨仔」(芒果)記憶
2023-05-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