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上最美橋梁:明治橋

2022-02-25 12:08 報時光

專以淡水河、基隆河一帶開辦遊艇業務的金龍輪船公司,於十四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橋堍的該公司臨時碼頭開航。 日期:1959/9/14.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專以淡水河、基隆河一帶開辦遊艇業務的金龍輪船公司,於十四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橋堍的該公司臨時碼頭開航。 日期:1959/9/14.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臺北市主要腹地由河流環繞,對外交通大多仰賴梁串連,許多橋梁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底蘊,卻也總在都市發展需求下被迫「改朝換代」,使得舊時風貌再不復見。

作為日本時代銜接「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與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的明治橋,修建於1901年,最初為鐵製桁架橋,1927年即因坐落於劍潭山與基隆河畔的優美景色入選臺灣八景,為第一代明治橋。

第二代明治橋則落成於1933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欄杆由花崗岩砌成,橋頭及橋尾的兩側各有一座燈柱,整體造型溫潤典雅,是當時工藝美學的一大成就,因與週遭的山青水秀相得益彰,被許多人認為是臺灣史上最美的橋梁。

戰後明治橋改稱中山橋,隨著通往士林、北投、大直、內湖的交通運量不斷增加,在歷經多次整建後已逐漸失去初始風貌,而拆除重建與文資保護的聲音也不斷拉扯,直到2001年因納莉颱風造成大臺北地區嚴重水災,基隆河整治與中山橋議題再度浮上臺面,前臺北市長馬英九終以「影響水利」為由,宣布拆除橋梁,並允諾將易地重建。

然而二十年過去了,拆除後的明治橋被分割成435塊,堆放於再春游泳池舊址,如何協助它重現風貌,至今仍無定論。

中華民國慶祝四十三年第九屆植樹節紀念,十二日於圓山植樹,圖為嘉賓植樹情形。 日期:1954/3/12.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中華民國慶祝四十三年第九屆植樹節紀念,十二日於圓山植樹,圖為嘉賓植樹情形。 日期:1954/3/12.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中山舊橋 古蹟與防洪之爭

公安為由除之後快 緬懷古蹟極力捍衛

如何兼顧 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1998-11-06 / 民生報 / 22版

【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台北人要不要拆除中山舊橋,最近又成為熱門話題,有人拿公共安全為由想要除之而後快,有人則緬懷古蹟的歷史價值極力捍衛。中山橋未來的命運未卜,但回憶這座橋梁的歷史與存廢之爭,卻也凸顯出台灣對歷史文化保存的無力感。

坐落於中山北路、橫跨圓山基隆河的中山橋,至今已有近66年歷史。這座橋最早建於民國3年,當時還是一座鐵吊橋,民國19年,改建為三孔的混凝土拱橋,並於民國22年完工,成為台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梁。

由於完工當時正值日據明治時期,因此該橋又稱為明治橋。橋的總長度有120公尺,寬17公尺,護欄以精磨的花崗岩砌築,配有復古式的青銅路燈,是一座典型的和式橋梁,也是聯絡當年圓山台灣神宮的前站。到了民國57年,為了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橋面拓寬為23公尺,並畫設有四線快車道、兩線慢車道及兩側的人行道。

工程界盛讚中山橋的施工品質與典雅的造型,使它曾經擁有全台造型最優雅橋梁的美譽,後來北二高碧潭橋也採取類似的復古設計。

老台北人可能都不陌生,早年的中山橋下,基隆河是脫了衣就可以下水游泳的好地方,拱橋的造型搭配搖櫓而過的扁舟,勾勒出一幅優閒的人間意境。不過,隨著上游的開發腳步日漸加快,以及政府長期忽視河道的疏濬,基隆河開始砂淤穢塞,河岸兩旁的雜草取代了親水的空間,慢慢地,荒蕪的景象掩蓋了上述記憶,橋面的青銅路燈、精心設計的鳥居,也因為拓寬工程而消失殆盡。

中山橋因位處圓山的急彎,歷年來發生多起中山北路南向北行駛的車輛,因超速無法轉過橋頭彎道,導致越過車道中心線及對方的來車道,撞斷對面的護欄而墜河,因此一度有「奪命彎道」與「奈何橋」的惡名。

事實上,當年的中山橋也是一條「迎賓道」,每當外國元首來訪,車隊經由中山橋出入圓山飯店時,中山北路就會採取快車道淨空的管制措施,而國賓車隊就行駛在道路中央的雙黃線上,這也就是當年橋面沒有設置中央分隔島的原因。後來因為飛車墜河事件層出不窮,經由媒體輿論深入檢討原因之後,才由台北市政府增設了相關安全設施。

民國76年琳恩颱風來襲,造成汐止地區與台北市東區嚴重淹水,此時的中山橋上、下游水位差僅有1.6公尺,雖然沒有斷橋及洪水溢堤,但在水理上及工程風險上,中山橋已被認定為一座相當危險的橋梁。因此,考量二百年的洪水頻率,拆除中山橋、另建新橋的呼聲響起,新建的中山二橋在民國83年7月完工通車,至於舊橋的拆除原本也要同步展開,但適逢市長選舉而遭延宕,加上藝文界為中山橋請命的舉動,也為其存廢投下變數。

陳水扁打敗黃大洲獲選市長,新市府便針對中山舊橋的拆除委託台大教授許銘熙等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拆橋可確保二百年洪水頻率的要求,但若採取相關替代方案,例如將中山橋到南湖大橋的堤防加高2.1公尺、在圓山設分洪道及活動擋水牆等水工配合措施,加上在南湖大橋設置攔汙設施,可有效紓解中山橋的疏洪瓶頸,但不必拆橋的代價卻高達數億元,比新建一座橋梁的造價還要高;最後陳水扁市長仍裁示保留中山橋,但上述替代方案所需經費,應審慎評估其經濟效益。

雖然市長以古蹟看待中山橋,但台北市民政局在完成古蹟評定之後,至今仍未公告,以致惹來經濟部水資源局多次要求拆除的爭執,公共安全與古蹟孰重,也成為中央與地方角力的關鍵。

橋是可以跨河通行的道路,尤其是中山橋連繫了圓山文化觀光帶的建築,如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圓山飯店、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忠烈祠、故宮博物院等,如果拆了,等於截斷了這個觀光帶的步行系統,值得考慮,如何兼顧防洪與經濟效益,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最新文章

桃園縣都市計畫委員會昨(31)日開會通過大潤發設置倉儲批發業,成為全縣已營業量販...

大潤發走入歷史改名「大全聯」!曾掀量販店戰火 讓萬客隆緊張了

2025-04-02
圖為台北市公館圓環附近道路交通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5/09/20 本...

交通爭議持續將近50年!「公館圓環」正式宣告拆除走入歷史

2025-03-31
西門圓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2/05/08 段雲生攝影)

懷舊西門町街景 消失的西門圓環與人行陸橋

2025-03-28
一九六一年台灣省游泳錦標賽,八日在台北東門游泳池閉幕,會中精彩賽況。圖/聯合報系...

曾迎世運冠軍跳水!「東門游泳池」近80年歷史 如今已改為「中正運動中心」

2025-03-27
牯嶺街書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4/01/02 高鍵助攝影)

牯嶺街的昔日風華 從舊書攤到郵幣街「松林書店」屹立80年

2025-03-26
圖為環亞百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0/08/02  本報記者攝影)

微風南京的前世今生 從環亞百貨一度被老鼠會鴻源接管

2025-03-24
第五屆世界盃女壘賽,臨時決定動用濱江街新生公園球場比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

80年代的夢幻老照片!台北新生棒球場奇景「球員揮棒、飛機掠過」

2025-03-22
歷經三次改建的南港火車站,原本於15日新舊火車站替換延至20日「南港2002鐵道...

從日式木造到三鐵共構!回顧南港火車站舊面貌

2025-03-21
澎湖縣唯一一家公娼寮「沁樂園」,未來將隨負責人逝去,走入歷史記憶。圖/聯合報系資...

澎湖最後一家公娼館「沁樂園」 2003年關門離島公娼館走進歷史

2025-03-15
伊朗國巴勒維十七日在陳誠副總統陪同下,前往台中霧峰北溝故宮博物院參觀,外交部長葉...

台灣最早的故宮在台中!北溝山洞曾珍藏國寶

2025-03-14
苗栗市乾鉅百貨大樓今天中午驚傳火警,冒出濃煙,苗栗縣消防局同步出動3個分隊趕往,...

苗栗過去的百貨總是短命? 「乾鉅百貨」、「鯨友百貨」都撐不過一年

2025-03-12
今天凌晨全國警方同步擴大臨檢,取締逗留在公共場所的未成年青少年,泡沫紅茶店的「辣...

90年代泡沫紅茶店林立 當年高雄最有名氣的飲料之一「彩色巴黎」

2025-03-07
大陸知名女星鞏俐初訪台北,逛華西街體驗台灣風俗民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

回顧華西街昔日繁榮「山產野味」與「紙醉金迷」成外國遊客必訪之地

2025-03-05
二二八公園的二二八紀念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09/06  張仁豪攝影...

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新公園」 百年公園為什麼與二二八事件有關?

2025-02-28
敦化南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09/11  龍啟文攝影)

順成蛋糕屹立東區半世紀!見證荒地變商圈成黃金店面

2025-02-27
希爾頓大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1/06/18 曾學仁攝影)

曾是北車最顯眼地標!「台北凱撒飯店」前身「希爾頓飯店」繁華一時

2025-02-26
新竹市棒球場工程招標7次才發包,市議會國民黨團昨要求檢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竹棒球場爭議不斷!重建前曾名為「王貞治」的職棒殿堂

2025-02-25
大園鄉竹圍漁港的彩虹橋,是黃金海岸規畫中最美麗的景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

明鄭時期已存在 「竹圍漁港」已成北部重要觀光漁港

2025-02-22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