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風雲! 第一支民營機構組成的棒球隊|可口奶滋棒球隊
1970年代台灣處於三級棒球的熱潮當中,台灣棒球水平逐漸提升,許多優秀的小球員和球隊紛紛涌現,少棒、青少棒、青棒屢屢在同年獲得世界棒球賽冠軍,因而取得「三冠王」的榮耀,然而,成棒卻顯得委靡不振。
1960至1970年左右,成棒的隊伍為數不多,而且幾乎是合庫與空軍的天下。1973年7月,可口奶滋棒球隊成立,才稍稍微打破這樣的局面,可口奶滋棒球隊在一年後拿到了主席杯冠軍,更是在全國棒球賽暨中華成人棒球賽奪冠。然而,卻在世界賽慘遭滑鐵盧,遭受嚴厲指責,部分董事興起解散的念頭,後來可口奶滋棒球隊還是耕耘了好幾年,最後因戰績不佳,球員福利待與比不上其他隊等原因,於1980年底解散。
可口奶滋棒球隊的成立和70年代的台灣棒球界,都是台灣棒球發展史上的重要章節。這些歷史事件和故事,不僅讓我們了解和感受到台灣棒球的魅力和價值,也讓我們對於棒球運動和台灣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體驗。
可口奶滋總算揚眉吐氣學生球隊進步態勢明朗
1974-09-24/聯合報/08版/
【本報記者孫鍵政】可口奶滋棒球隊擊敗合庫贏得主席杯棒球賽的冠軍,可口隊成軍一年多,總算揚眉吐氣。
近十年間,我國棒球是合庫與空軍的天下,譚信民離開空軍隊,合庫一枝獨秀,如今可口隊崛起,一年多時間將合庫壓了下去,同時給成人棒球極大的刺激。
可口隊待遇高,經費足,球隊能在安定中求進步,因而不少其他隊伍名手投效,如果其他球隊仍以過去傳統方式維持球隊,很可能找不到一流新手來補充,長此以往,可口隊愈強,其他隊伍欲振乏力,可口就將稱霸成人棒球。
在主席杯比賽中,有兩三位教練說,他們球員的待遇,比可口奶滋隊少了三分之一,甚至少到一半,球員收入少,很難養家活口,怎能要求球員天天嚴格訓練求技術的精進。
有一個球隊隊員平時分散各地,各有各的工作,等到比賽前才集訓一兩個星期,球都沒有摸夠,比賽當然不會有好成績,他們要補充新球員也很困難,因待遇不高,別隊向他們拉人,一拉就走,教練只有乾瞪眼。
成人棒球終將像籃球一樣要走上民營大企業強力支持的路。可口奶滋邁出第一步,成效甚大,於公於私兩全其美,他們球隊參加比賽,也等於是商品的最好宣傳,同時又使我們棒球運動增添新隊伍生力軍,金錢投資有其價值,希望國內大廠商也像可口奶滋隊一樣向成人棒壇進軍。
不過,可口奶滋隊當家的人,也一定要有遠大眼光,千萬不可步短視商人達成宣傳目的即停止對球隊的支持,現代化的體育是大眾的事,工商界長期支持,體育才能發展。
今年的主席杯棒球賽,合庫會輸球,輸在投手,因合庫找不到一流的新投手,人才集中在可口奶滋,不得已老將杜勝三(合庫副教練)親自出馬。合庫隊這個問題如沒解決,要重振往日雄風將有問題。
有一個新趨勢在這次比賽中明朗化,那就是學生球隊進步很大,有好幾位高中剛畢業的選手,踏入社會組勁旅就挑起大樑,高中球隊的技術比成人球隊差不了太多,北體、南英、明德都不弱,在青棒進軍世界的潮流下,高中球隊將有更激烈的競爭,水準也日益提高,成人球隊再不努力的話,明年或後年輸給高中球隊,那就很難看了。
學生球隊唯一的缺點是比賽經驗不夠,明德、北體都會贏台電,因此,如何增加高中球隊的比賽機會,是棒球協會與省市教育單位的責任之一。
在個人技術方面,打擊有待加強,碰上變化球配得很好的投手常常打擊一籌莫展,我們雖然缺少打擊教練,可是平常訓練不夠也是事實,拿合庫隊來說,對可口的第二場冠軍決戰,可口的年輕投手蔡樹王主投,合庫只有三支安打,為什麼打擊不能發揮,是我們所有棒球員應該檢討的大問題。
有一些球員沒有出棒即被三振,似乎可以說選球眼光有問題,天天摸球的選手,沒有好的選球眼光是說不過去的。連帶的裁判對好壞球的判決也需做到盡可能正確,相同球路一個是好球一個判壞球,常令選手不服氣。
這次比賽失誤很多,合庫是防守最好的球隊,都有好多次失誤,其他球隊就更多了,我們的少棒、青少棒可以做到幾乎沒有失誤的境界,為何成人反而失誤多,東方人打棒球體格比不上美洲人,唯有靠靈巧的防守彌補打擊的弱點,希望我們球隊要特別重視防守,發揮團隊力量才能求得比賽的勝利。
主席杯比賽已打完,還有九天就是中華隊選拔賽,如果參加選拔的球隊能以主席杯賽的情形改進自己缺點,相信中華隊選拔賽會是精采的。
最新文章
-
捨身救民!詹炳立遭槍擊殉職 「器官捐贈」寫下大愛
2025-04-15 -
猛男玩火舞釀災...2011年台中阿拉夜店大火9死12傷
2025-04-15 -
2000年萬安艦沉入宜蘭頭城海域 成台灣首例軍艦人工魚礁
2025-04-15 -
貴婦奈奈捲款逃亡! 通緝時效25年背後原因讓貴婦奈奈無法受審
2025-04-15 -
大家樂年代求明牌求瘋了?愛國獎券畫家一年半竟三度被綁!
2025-04-14 -
一代人課本裡的「南海血書」越南難民逃亡慘案竟是反共虛構故事
2025-04-14 -
激勵人心的逆轉勝 打敗南韓的中鋒哈孝遠|1998年的亞青盃
2025-04-11 -
女業務遭「活燒」命喪山區 買車客戶竟是殺人魔
2025-04-11 -
民眾朝聖「最後一餐」來來豆漿店因尹清楓命案意外走紅
2025-04-11 -
撼動國際的白曉燕命案 創台灣司法史上最重大刑案
2025-04-10 -
「早上一杯,晚上發威」 高凌風昔日代言「火鳥咖啡」驗出壯陽藥
2025-04-10 -
20多年前性侵幼女賣片「大貓」權自立首位網路流氓 出獄後竟再犯案
2025-04-10 -
1961年雨彈來襲 豪雨成災台北馬路變汪洋
2025-04-10 -
股災不是第一次 那些資深股民才經歷過的回憶
2025-04-09 -
買木炭也要登記 當年台灣一項意想不到的「柔性實名制」
2025-04-09 -
被販嬰集團賣到澳洲 卡雅返台尋親轟動一時
2025-04-09 -
國安基金宣布第九度護盤、規模達5000億 歷史成效不俗 這次是否真能止跌回升?
2025-04-09 -
「矽盾」不是奇蹟!「護國神山」背後重要推手孫運璿與李國鼎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