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前盛行的特殊服務 藥品宅急便「寄藥包」
在台灣農業社會的四、五○年代,「寄藥包」曾相當盛行,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掛上這樣的藥包。這些藥包裡裝載著常備藥品,為當時醫療資源匱乏的民眾提供應急之用。然而到了六、七○年代,診所和藥房紛紛湧現,「寄藥包」逐漸式微,到了八○年代實施健保後,幾乎完全走入歷史。
「寄藥包」行業是由熟悉藥品的人將常用藥品裝入袋子,寄放在村民家中,隨後巡迴補給、送藥,成為了最早的巡迴醫療服務形式。早期有許多民眾不識字,看不懂藥名,藥廠特別設計一些辨識的方法,像是咳嗽藥在藥袋外面畫上了「蝦、龜、掃帚」,就是利用閩南語的發音,讓民眾可以看圖識藥,避免發生用錯藥的情形。
「寄藥包」這項工作相當辛苦,每天都得騎著自行車,背著厚重的藥品,逐家逐戶拜訪民眾,查看家中寄放的藥包裡藥品的使用情況,隨時補貨並結算款項,甚至要前往偏遠的山區。當時交通不便,有的時候一次出行常常需要3到5天才能回來,晚上不得不在外過夜。久而久之,這些外務員和民眾之間就會建立深厚的情感,甚至會邀請這些外務員共進晚餐、留宿,這種特殊的商業模式因此形成。
「寄藥包」這種充滿濃厚鄉土風情的「共同記憶」,伴隨著無數人走過孝養父母、建立家業和青春成長的歲月,它所代表的時代意義和情感,至今仍然深植在老一輩人的心中。
《健康你我他》未來主人翁
4年級憶童年 生病全靠寄藥包
2010-04-20/聯合報/D2版/健康
【劉瓅珠╱中縣大里】我是4年級生,小時候家家戶戶客廳上,經年掛著一個長方形藥袋,袋裡乾坤是治療各種病痛的瓶瓶罐罐。
生病了,父母充當醫師,只要取下牆上藥袋,依症狀給藥。肚子痛,母親拿強胃散讓我們和著開水服下,瀉肚子就吃正露丸,流鼻涕喝感冒糖漿,頭痛時被大人壓在椅條上刮痧,然後喝著又嗆又辛辣的濟眾水……。所服劑量也是沒個準,全憑感覺,當然更不會在意製造日期和保存期限。
記憶中唯一一次看醫師是在國小3、4年級,那年瘧疾蔓延,患者發燒上吐下瀉。我也跟上流行,父母自行搭配的藥失效,發燒了好幾天,爸媽擔心會「燒壞頭殼」,只得帶到診所看診,經過打針吃藥症狀才得以緩解。
藥袋是生意人寄放,叫做寄藥包,固定時間會來巡視,清點後,在袋上記錄消耗數量,不足的再遞補進去。根據袋上的記錄,一年兩次結清藥材費。生意人來時,小孩子都好興奮的排排站,他會搯起一小匙的胃散放在每個人的手掌心。我們小心翼翼的舔著它,捨不得一口吞下,貧窮的年代,胃散也可以被視為珍貴的零食。
現在回想起這些童年往事,還真覺得不可思議,可我們那年代的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
最新文章
-
童年必吃!「台糖冰棒」從糖廠福利社走向全台市場
2025-08-16 -
沒有高鐵的年代「候機室人山人海、飛機排隊起飛」 台灣上空其實很忙
2025-08-14 -
〈兜風心情〉你還會唱嗎?當年那台「兜風50」是怎麼紅起來的?
2025-08-10 -
五、六年級生的青春紀事! 約會、邂逅的好場所|冰宮
2025-08-08 -
泡完溫泉再來一袋紅茶! 北投紅茶為什麼這麼紅?
2025-08-07 -
與魚共眠!屏東海生館當年首創「夜宿活動」開辦25年仍熱門
2025-07-29 -
搭拱橋、青蛙跳、拔草… 那些年被教官、老師處罰的回憶
2025-07-29 -
「大韓援時代」席捲職棒 啦啦隊應援文化從這裡開始!
2025-07-25 -
甜甜圈店都曾大排長龍? 「Dunkin’ Donuts」兩度叩關台灣市場但始終無緣
2025-07-24 -
唱歌學衛生! 《衛生十大信條歌》阿公阿嬤那年代的小學生都會唱
2025-07-22 -
颱風天不只靠泡麵!這碗「罐頭麵」人間美味藏著台灣人的童年回憶
2025-07-17 -
曾是公館商圈必打卡美食 「陳三鼎」 五年前悄悄歇業成回憶
2025-07-17 -
你有模仿過嗎?2011年網路爆紅「仆街少女」曾掀起全民趴地拍照潮!
2025-07-16 -
五、六年級生最潮的制服來自這! 南紡靠「太子龍」撐起台灣紡織的驕傲
2025-07-16 -
朱天心當年拒寫「聯考小妞」 出版《擊壤歌》熱銷30萬冊聲名大噪
2025-07-15 -
90年代版稅年收達千萬!暢銷作家劉墉 勵志作品成一代人回憶
2025-07-15 -
郭董、古龍都愛「這味」!台北百年美食「金春發牛肉店」
2025-07-15 -
台灣最早的自助餐廳怎麼來的? 當年這家餐廳創新竟只活兩年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