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直播平台 紅包場抖內、打賞、送紅包
紅包場是台灣早期一種特殊的歌廳形式,1960年代就有,到了80年代到達鼎盛時期,大多分布於西門町一帶。紅包場就像老一輩的直播平台,具備鼓勵、捧場的意涵,顧客會於演出中親手送上紅包,展現對喜愛歌手的支持,而仰賴打賞的歌手們為鞏固客源,也經常在演出後下場寒暄,臺上、臺下互動熱絡。
起初這些歌廳並無此打賞的機制,演唱曲目多是上海早年的流行歌曲,受眾以渡海來臺的外省籍軍民為主,他們將此視為緬懷過去的社交娛樂空間,只要點一杯茶、聽聽老歌,那些思鄉的愁緒、生活不得志的孤寂與苦悶,彷彿就這樣被隔離在昏暗的空間之外。
而隨著時代的推移,這些歌廳逐漸受到本土的影響,聽眾也有了不小的轉變,除了加入特殊的紅包文化外,演出曲目更加在地流行,舞臺表現也更加生動艷俗。
如今,紅包場雖已經慢慢沒落,但仍有幾家在苦苦支撐中,除了這是少數長者消遣寂寞的出口外,也因為在長期捧場的熟識下,歌者與聽眾之間更像是一群老友,甚至是相互依存的親人。
《往日情懷》紅包場歌廳 多少魂縈舊夢
1992-11-04/聯合報/16版/都會掃描
【記者詹三源╱特稿】一首接一首的國語老歌,勾起離鄉背井的老兵無限思鄉情愁,隨著款款深情的曲調輕吟低迴。這是西門紅包場歌廳的寫照,也是自成天地的老人世界。
一首一首五○年代的老歌在廳內迴繞,一群一群上了年紀的老人,喝著茶跟著拍子點頭,藉著打扮入時的女歌手歌聲,沈浸在回憶中。這是西門鬧區內,一處紅包場歌廳的縮影,多年來,這此紅包場歌廳,不知撫慰了多少老兵的心,其中也不知上演了多少齣人生的悲喜劇。
紅包場歌廳的由來,誰也不能明確的說出個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歌廳內的歌曲,九成是令人盪氣回腸的國語抒情老歌,偶而穿插新歌;來此聽歌的觀眾,有九成是上了年紀的人,少數喜歡聆賞老歌的中生代人士,算是這個場合的晚輩,老人中七成以上是外省老兵,本省籍的老人則寥寥無幾。
這些孤身在台,內心寂寞的老兵,往往在聆聽了一首老歌後,回憶起當年家鄉的點滴往事,興起之餘,包給駐唱歌星一個紅包,以代表內心的感激和喜悅,就這樣傳延成習,形成了西門鬧區內,特具一格的紅包場歌廳,也自成為老人的世界。
在西門鬧區的紅包場歌廳中,從聽眾席上的來賓,到變成旗下擁有卅多名駐唱歌星的萬老闆,對已像古老電影般的紅包場歌廳興衰史,如數家珍。萬老闆指出,紅包場的興起,大約是在十三四年前,在這之前,都是一般歌星駐唱的小歌廳,當時因為大環境的關係,一些住在西門一帶的大陸來台老兵,喜歡流連在這些歌廳,聽老歌,後來有一段時期,許多老闆付不起歌星越來越高的薪水要求,紛紛關門,最後到僅剩下兩三家的局面。
也不知起因為何時,當時就有客人在歌星演唱歌曲後,上台發給歌星一個紅包,大家競相模仿,蔚成一股風氣,之後,幾乎每場都有客人主動包紅包給歌星,不但豐富了這些女歌星的荷包,也讓歌廳業者得到了重張旗鼓的生機,發展至今,西門鬧區內,大大小小的紅包場歌廳,大約在十家左右。
在紅包場主持節目多年的「靜華」指出,十幾年前,她在小歌廳駐唱時,聽人講起某歌廳有客人包紅包給駐唱小姐,一開始還不相信,從那時候起,紅包場即慢慢形成一種風潮,不過,開始時的客人,出手闊綽,紅包多又厚,現在,大多是包個一百、兩百意思一下,沒有當年的客人大方。
這個現象,跟海峽兩岸的開放,探親風氣的興起,有著不可分的關係。萬老闆表示,大陸老兵在台,孤家寡人,那時候領多少錢,花多少錢,只求一個精神上的寄託,不會計較太多,也肯花錢在自己喜歡的歌星身上;但從開放探親之後,他們包的紅包金額就大大減少,可能是帶回老家給親人,發紅包的數目已經節制很多。
發紅包的金額雖然有減少的趨勢,但還是會因人而異。目前,在紅包場的歌星,也有紅牌或新人之分,薪水差距也有天壤之別;紅牌歌星的薪水可達十幾廿萬元,而一個剛出道的小歌星,月薪可能就只在一兩萬元左右。
這只是薪水,並不包括客人給的紅包,紅牌歌星受人歡迎,客人給的紅包,自然也就多;不過,許多客人會基於同情心和鼓勵,也包紅包給新人,意思一番。而所謂的紅牌和新人之分,最大的差別,在於客人的掌握程度。紅牌歌星因為駐唱時日久,人頭熟,捧場的客人較多,自然為歌廳老闆帶來生意,價碼也就水漲船高;而剛出道的新人,因為仍待琢磨,客層也不廣,就需要自己花功夫拉客人、墊根基,慢慢累積自己的客源,等打出名號,身價自然上揚。
由於紅包場歌星的收入和薪水,和客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有因交往日久,發生感情問題,或者因為金錢往來,產生財務糾紛,甚至更可能因為情海生變,鬧出嚴重的刑案。
過去,就發生過一名退伍老兵,因為同居的女歌星有意離開,這名老兵認為自己的一百多萬元積蓄,全花在這名女歌星身上,現在床頭金盡,卻狠心翻臉不認人,在嚥不下滿肚怒氣之餘,忿而殺死對方,為紅包場業界留下一樁憾事。
對於這樣的感情糾紛,萬老闆以頗為無奈的語氣表示,歌星和客人之間的感情問題,實在不是老闆可以約束的,因為歌星和歌廳之間只是合約關係,檔期一到,歌星是自由身,歌廳老闆也管不著,頂多也只能勸勸而已。「靜華」指出,在歌星的篩選上,她會過濾,但是感情的事情,並沒個準,而且客人形形色色,女歌星吃虧上當的事,也不是沒有。
最新文章
-
台灣3大奇藥 十八銅人、鐵牛運功散與六尺四武功散你吃過嗎?
2025-09-04 -
「道生幼稚園」大台北地區曾有20餘家分校 打造幼稚園連鎖版圖傳奇
2025-09-04 -
還記得「安賓超商」嗎? 味全跨足零售30年前竟黯然退場
2025-09-03 -
2016年漸層飲料掀旋風 「芭樂芭」夜市起家成排隊名店
2025-08-29 -
還記得 IS COFFEE 伊是咖啡嗎?曾與星巴克各據山頭
2025-08-29 -
星座配對、暗戀小秘密!《談星雜誌》曾是少女的青春聖經
2025-08-19 -
童年必吃!「台糖冰棒」從糖廠福利社走向全台市場
2025-08-16 -
沒有高鐵的年代「候機室人山人海、飛機排隊起飛」 台灣上空其實很忙
2025-08-14 -
〈兜風心情〉你還會唱嗎?當年那台「兜風50」是怎麼紅起來的?
2025-08-10 -
五、六年級生的青春紀事! 約會、邂逅的好場所|冰宮
2025-08-08 -
泡完溫泉再來一袋紅茶! 北投紅茶為什麼這麼紅?
2025-08-07 -
與魚共眠!屏東海生館當年首創「夜宿活動」開辦25年仍熱門
2025-07-29 -
搭拱橋、青蛙跳、拔草… 那些年被教官、老師處罰的回憶
2025-07-29 -
「大韓援時代」席捲職棒 啦啦隊應援文化從這裡開始!
2025-07-25 -
甜甜圈店都曾大排長龍? 「Dunkin’ Donuts」兩度叩關台灣市場但始終無緣
2025-07-24 -
唱歌學衛生! 《衛生十大信條歌》阿公阿嬤那年代的小學生都會唱
2025-07-22 -
颱風天不只靠泡麵!這碗「罐頭麵」人間美味藏著台灣人的童年回憶
2025-07-17 -
曾是公館商圈必打卡美食 「陳三鼎」 五年前悄悄歇業成回憶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