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的60年代!人力車與汽機車並行的台北街頭
2022年12月美國知名媒體CNN引用臉書粉絲專頁「台灣是個行人地獄」,該文提及以美食小吃為遊客津津樂道的臺灣,雖然自然景觀和好客聞名,但臺灣道路環境對於行人普遍不友善的現況,其中惡名昭彰的交通現況:臺灣2022年就有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是日本的6倍、英國的5倍。自此行人地獄一詞開始在網路流傳。
往60年前追溯,超過一世紀之前的台北街頭,就是這麼一個危機四伏的交通亂象,當時是人力車與汽機車並行的年代,「馬路如虎口」的驚險風景處處充滿街頭,不論是開車或走路都需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觀察,畢竟不知交通號誌為何物的當時,能過就過、有縫就鑽,特別是為了搶時間的駕駛,早就已經習慣車水馬龍混亂的日常,如遇到拖拉車夫與汽車發生相撞意外也見怪不怪了。
為了改善此番問題並促進交通安全,市警局接受國際獅子會贈送的紅銀色反光漆紙帶,貼於營業三輪車後面,並進一步研究將車輛牌照,馬路中間的斑馬線及交通警員的臂章塗上反光漆具體方案,避免於夜間與下雨天視線不良而導致發生的交通意外。
除了視線不良的因素之外,「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不能僅僅是張貼於市公車的背部,你守規則,別人不守規則,守規則的常有吃虧、受辱之感;國民百姓的交通教育需要徹底落實,做好基本的行車路權概念,才能達成「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黑白集》減少車禍1959-04-13/聯合報/03版/
【黑白集】交通工具的進步,不僅使縮地術不再成為神奇之談、而且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的變化,大而如文化、物資之交流,小而如搖滾舞、呼拉圈之傳播,莫不皆然。時至今日,讀萬卷書的人可能是愈來愈少,但行萬里路的人,則無疑是愈來愈多。
現代的人既不能老死不相往來,安步當車又辦不了幾件事,利用交通的便利節省了時間,是變相的增壽,一旦真的出事,便成了短命。如何得其便利而不受害,退一步說減少受害,這便要整個社會能有高度的適應。
本省人口和交通工具的增加率都非常高,而道路及其他設備卻趕不上,而且交通工具的速度從板車到汽車各各不一,在同一道路上行駛,再加上特有的違章建築侵佔人行道問題,車禍的發生也就達到了很大的比率。演至雖現場觀者如堵,而聞者不驚。
最新文章
-
昔日觀星勝地!圓山天文台曾擠滿賞月與追哈雷彗星人潮
2025-02-07 -
1990年代「台北最美餐廳」馥園 政商名流愛光顧卻曾爆違建爭議
2025-02-03 -
【報時光經典照片】台北國際書展:出版界的年度盛事
2025-02-03 -
90年代台北夜貓宵夜聚集地:復興南路「清粥小菜一條街」
2025-02-01 -
回顧60年前龍山寺 台北的古老廟宇與繁華商圈
2025-01-28 -
世貿二館曾被稱為「信義計畫區的最後一塊拼圖」 吸引多家財團投標地上權案 現在是這棟大樓
2025-01-28 -
【報時光經典照片】50多年前春節這樣過
2025-01-24 -
昔日巨大坑道戲院!一斧一鑿開山打造的「擎天廳」成金門地下代表作
2025-01-24 -
屋齡老舊但房價不降? 「民生社區」50年前曾是引領潮流的模範社區
2025-01-21 -
愛國東路「婚紗街」全盛期50家業者 中正紀念堂成關鍵推手!
2025-01-17 -
露營、烤肉!曾是北部熱門踏青去處:「大春山莊」
2025-01-16 -
見證與中東外交歷史!60年代落成的「台北清真寺」帶來獨特城市風景
2025-01-15 -
南臺灣最大年貨大街:高雄「三鳳中街」滿滿年味
2025-01-13 -
合歡山曾經有座滑雪場!1960年代獨有的冬季回憶
2025-01-10 -
亞東捷運站前身是樂園!板橋人童年回憶小而美的「元智樂園」
2025-01-08 -
比特斯拉還拉風!行走在馬路的無耳朵汽車
2024-12-31 -
國民黨中央黨部舊樓拆除曾掀古蹟爭議 搶救未果如今為張榮發基金會大樓
2024-12-26 -
曾是亞洲最大的「東光百貨」! 開業十年的興盛與沒落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