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座的預力混凝土大橋 任務未完成卻先垮了|中興大橋

2022-12-20 16:28 報時光

台北中興大橋通車啟用典禮四日揭幕,圖為中興大橋一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8/10/4 陳維在攝影)
台北中興大橋通車啟用典禮四日揭幕,圖為中興大橋一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8/10/4 陳維在攝影)

在台北開始起步朝都市化發展的期間,中興大串接起西門町與三重,這是當時遠東及台灣第一座預力混凝土大橋,不僅為交通建設的里程碑,也有背負著繁榮發展的使命!

1955年以前,跨越淡水河兩岸的橋梁僅有一座臺北大橋,因人口增加、都市發展,台北橋已不足以承載龐大的車流量,政府決定興建中興橋,中興橋於1958年完工通車,這也是戰後時期完成的第二座大橋。

1986年11月30日晚間,中興橋突然斷落,造成6名路過的機車騎士受傷。事後追查可能是因為當年建造時偷工減料促使,也因為沿岸部分地區被嚴重濫採砂石,橋墩遭到沖刷而裸露,造成橋面斷裂。1988年10月,改建新橋,並於同年12月1日通車。

中興大橋興建始末

1958-10-04/聯合報/03版/

【本報記者陳啟福】一座跨越淡水河一千○五十五公尺的遠東最長的預力混凝土大橋--中興大橋,定於明(四)日開始通車;譽其為「遠東最長預力混凝土大橋」的是世界預力混凝土會議的一本論文專集,以及美國、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的許多建設工程界的著名刊物,而不是自由中國工程人員的自詡。世界預力混凝土會議是一九五七年七月廿九日至八月三日為期一週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在該項會議紀錄和四十二個國家參加會議的多位專家論文的巨冊中首先推薦的。

在台灣使用預力混凝土建造橋樑,「中興大橋」以前即有許多小橋樑試用過,由於它的優點很多,工程費用又省,於是「中興大橋」決定這樣建造。從測量、設計、施工各個階段,始終並沒有聘請外籍的工程師指導,而且相反地,在大橋施工中尤其四十公尺九十五噸的大樑用人工架起上墩,曾博得外籍工程師稱讚,他們由於懷疑而先後趕來參觀,及至身歷其境,才表示驚佩。其中有一項三十公尺大樑設計時,混凝土的強度提高到每平方公尺四百公斤,折合每平方寸五千六百八十磅,這種高強度的混凝土在施工時要特別小心,在美國亦極少見,因此引起外國的工程雜誌紛紛介紹。

中興大橋全長一千○五十五公尺,橋面寬十四公尺半,台北市方面橋端引道自橋頭到成都路口共一七七公尺,台北縣二重埔方面的引道長達一千○四公尺。全橋共分六十一孔,計四十公尺的五孔,三十公尺一孔,十五公尺五十五孔,所有基樁及大樑均用預鑄,在工地附近設廠鑄製,所用的工數,統計達一萬工以上。

建橋的經費三千萬元,由台北縣市各半負擔,台北市由市庫撥付,台北縣向台銀貸用,台北縣二重埔引道的建築費一百九十五萬元,及地上物補償費三百二十五萬元,共五百二十萬元,均向台銀借用,現在無法攤還,所以才要征收「受益費」。收費期間到台北縣所借用的五百二十萬元滿額及一千五百萬利息還清為止。台北市方面地上物補償及引道都是自己出錢,在成都路與康定路口建一座六十公尺的圓環,中間建立一座紀念碑,通車典禮就在此舉行。橋頭兩邊的兩隻大獅,是由師大藝術系教授闕明德用水泥雕刻而成。

當年偷工減料後遺症 今朝橋墩塌陷多災難

1986-12-01/聯合報/07版/第七版

【本報記者李漢昌特稿】台北市與台北縣三重市之間的中興橋,在興築之初就曾發生舞弊及偷工減料,後來又曾發生橋墩下陷及橋面裂縫情形,如今竟發生橋墩及橋面一同塌陷,可謂多災多難。

中興橋興築於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完工於四十七年十月四日,長一千零五十五公尺,當時是遠東最長的預力混凝土大橋,所以十分風光。

當初建中興橋的目的,是以防空疏散為主,繁榮地方為副,所以該橋原名是「淡水河疏散大橋」,又因這座橋兩邊橋頭各有一對英武的石獅鎮守,使中興橋一度成為全台聞名的名勝。不過大橋完工次年,台北市議會就發現工程發包和議價手續有問題,當時的議會專案小組查出大橋興建委員會向省林務局請購的一萬多立方公石一級檜木,被改換為杉仔板,標購的鋼筋數量也與實際不同,這件工程舞弊及偷工減料案,也鬧了好幾年才漸漸被遺忘。

五十四年六月,中興大橋靠台北市方面的橋面出現裂縫,經查是第六十號橋墩下陷、傾斜,旁邊的五十八及五十九號橋基因河床被大水沖刷,造成伸縮縫變形,經組成整修小組,於次月完成橋面及橋基保養。

五十六年,中興大橋再度發生橋墩下陷,六十一年,台北市政府工務局為設立環南高架橋,在中興大橋橋頭附近興建引道,甲種車輛改行橋面慢車道,又造成橋墩下陷,不料這次會發生嚴重問題。

最新文章

0206花蓮強震造成統帥大飯店塌陷,周邊道路也可看到處處隆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遺失的花蓮地標! 2018年一震「統帥大飯店」走入歷史

2023-06-02
台北市立兒童交通博物館的兒童館與交通公園卅日舉行開幕典禮,落成的兒童館有展示教學...

充滿教育意義的台北兒童交通博物館 經典回顧!

2023-06-01
阿羅哈客運車在車內通道上都貼有安全門的指示標誌,並備有四支的安全斧頭,在緊急時,...

當年最矚目的客運創新:阿羅哈客運推出的臥鋪服務

2023-06-01
月眉育樂世界的沙灘劇場會定時表演傳說中馬拉族的歌舞和戲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

千禧年東南亞最大水樂園 你叫它「麗寶」還是「月眉」?

2023-06-01
走過一甲子,豐中戲院這次真得要結束營業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2/08/1...

台中市最早的戲院─豐中戲院 見證電影事業的興衰

2023-05-31
鐵路縱貫線由台北華山站分出通過忠孝東路支線,將拆除改為停車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失落的台北鐵道 探訪消失在都市發展中的三張犁支線

2023-05-31
台大公館商圈街景。日期:1993/2/26˙來源:聯合報˙攝影:林秀明

東南亞戲院 退伍軍人集資成立的電影院

2023-05-31
走出震災陰影,位於中橫公路旁的龍谷天然遊樂園,將於十二日恢復營業,並推出九二一關...

附帶瀑布最吸睛 1979年開幕的台中谷關龍谷遊樂區如今已停業

2023-05-31
台灣獨創「夜市文化」帶來商機,根據統計逢甲夜市去年就有超過1220萬人次、創造至...

麥當勞逢甲店的經典時光:馬路上的人潮和最後的倒數

2023-05-30
淡水渡輪試航,北市交通局官員對其航行狀況頗為滿意,並決定國慶日開航,圖為船上望出...

淡水渡輪懷舊回憶:台灣風情的必訪之地

2023-05-30
台北市中正區的明星咖啡廳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12/10 謝公翹攝...

蔣經國與夫人約會之地─探訪台北中正區明星咖啡館

2023-05-30
東帝士商圈最近動了起來。日期:1996/8/30.攝影:邱勤庭.來源:聯合報

臺南人的共同回憶:東帝士百貨的興盛與消逝

2023-05-29
多少人依舊懷著濃濃的不捨之情,省鐵路局加掛特別列車,舉辦「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

北淡線結束營運:淡水最後一班列車

2023-05-29
八仙樂園滑水道設施與容納人數在全球排名第四位,更是全世界第一家在園區綠美化造景的...

「回顧八仙樂園的巔峰與挫折 ─ 一場彩色派對引發的悲劇」

2023-05-29
台北市東區號稱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型理髮廳。日期:1984/4/28.攝影:馮立罡....

台北市健康路上的文化城:曾經紅極一時的觀光理髮廳

2023-05-29
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日期:1992/7/22.攝影:胡國威.來源:聯合...

臺灣首次大型反迫遷運動:康樂市場的拆除與後續變化

2023-05-29
台北市「慶生醫院」。日期:1988/9/11.攝影:林俊良.來源:聯合報

黑道兄弟的最後避難所!回顧台北市慶生醫院的黑道急救傳說

2023-05-29
民眾在走馬瀨農場體驗採收土芒果的樂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3/5/30 陳...

古早味回憶:探訪台灣人兒時的「土檨仔」(芒果)記憶

2023-05-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