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朱西甯、劉慕沙的文學伉儷情深 朱天文執導《願未央》呈現第一代省籍戀情
在臺灣文壇歷史上,小說家朱西甯與翻譯家劉慕沙的結合,構築了一個罕見且影響深遠的「文學朱家」。知名作家兼編劇朱天文作為長女,她首次執導的紀錄片《願未央》,便藉由跨越時空的回溯,將這段戀情溫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朱西甯,生於中國江蘇,從小就堅信文學可以反映時代精神。他曾受「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身軍旅,隨軍來臺後,仍不改其寫作理想,最終成為留名文壇的小說家,其作品如《鐵漿》等,兼具反共懷鄉的基調與現代主義的超前筆法。
劉慕沙則出身苗栗的醫界望族,是新竹女中的高材生。她自幼熱愛日本文學,憑藉自學精進的日文能力,成為臺灣文學史上首位以「翻譯家」身份被納入文學紀錄系列的文壇前輩。她引介了包括大江健三郎、三島由紀夫、吉本芭娜娜等重要日本作家的作品,對臺灣文青世代產生了巨大影響。
兩人的相戀,是臺灣第一代「本省人與外省人」省籍通婚中的一個特殊案例,甚至帶有「為愛私奔」的浪漫與豪放色彩,不見容於當時的保守社會,可說是跨越了年齡與省籍的隔閡,以心靈相通的文學理念,共同抵抗外在壓力邁入婚姻。
紀錄片《願未央》由長女朱天文首執導,透過珍貴的家族照片、書信及罕見的史料,追溯父母親的文學足跡。由於兩位傳主已不在世,朱天文必須從零散的歷史碎片中拼湊敘事,甚至從朱西甯生前拍攝的 V8 紀錄中尋找到珍貴畫面,讓已故的父親得以在影像中「再次復活」。
朱西甯、劉慕沙與一屋子孤狼 朱天文、朱天心記錄文學朱家
2022-03-28/聯合報/C3版/優人物
【採訪╱錢欽青、袁世珮 撰文╱袁世珮】
「華太平家傳」、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譯本、「巫言」和侯孝賢多部電影改編劇本、「擊壤歌」、「唐諾看NBA」及「刺客聶隱娘」改編劇本......這麼多精彩巨作,都出自一個家族。
朱西甯、劉慕沙,與女兒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女婿唐諾(謝材俊)及第三代謝海盟的筆耕不輟,一室書養出一家文學人,成為華語文壇也罕見的「文學朱家」。
文學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三」系列,以兩集篇幅介紹這個家族,上集「願未央」聚焦朱西甯和劉慕沙,下集「我記得」是朱天文和朱天心姊妹。這也是這個被文壇視為低調、甚至「孤傲」的文學朱家難得對外公開。
以紀錄片呼群保義
以朱家的文壇成績與影響力,早在「島一、二」就獲邀請,朱家直到「島三」才點頭。擔任「願未央」導演的朱天文說,是因為2017年母親過世後,家人開始思考:「如果再不把我們看過的那個時代說出來,更不會有人知道了。」
兩部紀錄片,說的不只是兩代朱家人,更是朱家兩代所處的時代。但三年半的拍攝過程艱辛,尤其父母親兩位傳主都不在,不得已之下去翻出父親的「1949年來台日記及信件,三個女兒花幾天讀信讀日記。
朱天文說:「在我們的聲音裡,他們再次復活。」
朱天文有理想:「要重拾『呼群保義』的勁兒。」就像當年一群年輕人辦三三集刊,四處跑各校社團去喚起「士」。她說:「我就是重拾這個勁兒吧,用兩個影片來呼群一下,保對的事。」為了這個理想,慣於在文壇「遁世」的姊妹倆願意為片宣傳,朱天心形容:「蛋糕做完了,放個櫻桃是個相對輕鬆的事。」
文學朱家
朱天心在紀錄片裡形容,一家人像是「幾個孤狼強碰在一個屋簷下」,父母敷衍地做父母、兒女們也就敷衍著做兒女。
「所謂的敷衍,就是基本的生活、教養管一管,其他就放牛吃草。從小就覺得他們心都遠遠的,在想一些別的事情。」朱天文解釋,所以天心講的沒錯,就是父不父子不子吧。」
「我記得」的導演林俊穎也是朱家多年老友,面對採訪來的龐雜材料,一時不知如何串起珠玉。朱天心想到米蘭昆德拉曾形容卡夫卡的小說是「拆他現實的房子,用這些磚石去蓋他小說裡的房子」。
「我們家好像有一點這種感覺。大家都不是很專心在現實的生活上。」朱天心說:「而是用生活裡的素材,蓋另外一個黃金國度,也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小說的國度。」
父親與母親
這個家,還是有煙火氣的。朱天文回憶,每到元旦前一晚,大家吃吃喝喝玩接龍,一到午夜12點,父親就會笑咪咪地上樓「開筆」。朱西甯就這樣寫出「鐵漿」、「八二三注」和「華太平家傳」等作品。
朱天文記得,父親總是寫稿到很晚,睡前像狼一樣巡一次全家,檢查燭火媒氣、加熱水。朱天心應和:「他只有這時候像一家之主,其他時候都不像。」
在女兒眼中,父親很愛乾淨、很細緻,她們家事課的作品交不出來,永遠是老爸代勞,但這樣的父親也從不要求母親在家務上做到如何有條不紊,因為他覺得劉慕沙的時間也很重要。他曾說過,只有妻子有本事在他構思要寫作時,讓全家鴉雀無聲,「這是她的成全。」
劉慕沙本身也是日文翻譯大家。在那個年代,她是新竹女中高材生,而日文念到小學四年級因台灣光復中斷,靠著日本人留下的世界文學名著,從苗栗銅鑼通學到新竹,來回3個小時,她或在車門口唱歌、或在昏暗燈下一本本讀出日文程度來。後來最難的日文,從川端康成到大江健三郎的書,都找上她譯。
朱天文回憶母親:「她像太陽,她覺得我父親才是在創作的人。」以前父母像小學生那樣並排坐著,母親翻譯,父親就像活字典在旁,她有人商討、幫忙條理,就更有信心。
「父親去世後,她就覺得這個支持她敢於一本一本譯書的這個東西不在了。」朱天文說,就像父親之於妹妹天心,像拉住風箏的力量,對母親也是,「從父親去世以後,她好像整個人這樣散掉了。」
但在朱天心看來,母親很愛玩,後來都在打網球、參加合唱團,父親過世後,母親的狀態比較像是「大人不在家,可以放暑假去玩了,不是很悲慘的。」
最新文章
-
紀錄朱西甯、劉慕沙的文學伉儷情深 朱天文執導《願未央》呈現第一代省籍戀情
2025-11-20 -
曾是台灣「十大槍擊要犯」 段樹文陰錯陽差遞補成桃園市議員
2025-11-19 -
「嘉邑行善團」造橋鋪路嘉惠偏鄉居民
2025-11-19 -
台北東區「整形醫美」一級戰區 整形診所密度全台第一
2025-11-18 -
自許為新國家建築師!盧修一抱病跪下逆轉1997年北縣選情
2025-11-18 -
當年台中曾要蓋古根漢美術館! 胡志強拚文化城市 議會一席話全打回票
2025-11-15 -
30死、112傷台鐵最嚴重災難之一 1991年造橋火車相撞事故
2025-11-14 -
假釋犯持雙槍行凶3死1傷 逃亡14個月冤魂託夢竟離奇緝凶
2025-11-14 -
國營事業也有辣妹舞團 2010年台電公司「電心女孩」登場
2025-11-13 -
從挪威遠洋來台相識結緣 徐賓諾及紀歐惠夫婦定居埔里貢獻醫術
2025-11-12 -
被冤枉性侵養女殺害母親 纏訟十數年的「華定國」奇案
2025-11-11 -
壯志為國!舊制徵訓大專生 預備軍官南下受訓
2025-11-11 -
白色恐怖時期的兩岸諜報戰 1950年「吳石、朱諶之間諜案」
2025-11-10 -
金門戶籍太香人人想要! 金門人靠「家戶配酒」年年多進帳
2025-11-09 -
「我永遠是你的家後!」 王秀英與劉德來離婚20年後高齡8旬再度結婚
2025-11-06 -
因應金融海嘯 2009年「22K方案」搶救大專生失業大作戰
2025-11-05 -
2012年新蘆線通車!首條跨越淡水河捷運路線 攻克最艱鉅工程難關
2025-11-05 -
瓦斯外洩引起爆炸 馬公輪沉沒造成11死、1人失蹤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