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邑行善團」造橋鋪路嘉惠偏鄉居民

2025-11-19 13:55 舒憶

嘉邑行善團出錢出力為民眾造橋鋪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3/29 葉長庚攝影)
嘉邑行善團出錢出力為民眾造橋鋪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3/29 葉長庚攝影)

「嘉邑行善團」最初由嘉義地區的善心人士組成,長年從事造橋鋪路的善舉,他們的足跡遍布雲嘉南等地區。1995年,創辦人何明德榮獲國際知名的麥格塞塞獎社區領導類獎項,「嘉邑行善團」在當時已有廿多年的歷史,並興建212座橋,也讓這個慈善團體在台灣的聲名大噪,連已逝的李登輝總統也曾繳費成為團員。

何明德當初得知在嘉義縣的某地偏鄉,小學生平時要過河到校上課,卻因為下雨導致河水暴漲,有兩個小兄弟不幸滅頂,因此激發他想要組團造橋的念頭。何明德召集了十幾位拜把兄弟,再分頭向親朋好友募集資金,每人只能捐款一百元,共三百多人響應,其中約六十人實際參與建橋工程,這就是「嘉邑行善團」的雛型。

他們為善不欲人知,但人們發現在嘉義市馬路的坑洞,常在一夜之間被修好,沒人知道是誰修的,直到1972年有記者徹夜守候,並拍下照片,終於發現他們低調的義行。

「嘉邑行善團」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上自政商名流,下到販夫走卒,自發換上工作服前往建橋現場。何明德因為有土木測量專業,經過他的實地勘查後,親自繪圖設計,興建一座橋樑結合眾人之力,通常只需三至八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完成偏鄉居民需要的交通要道,並不求回報。

1998年,何明德過世後,嘉邑行善團的團員因為理念不同,最後一分為三,其遺孀成立「何明德行善團」,另有團員分別成立「嘉義市嘉邑行善團」與「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

嘉邑行善團 一群默默行善的人

1988-03-29/聯合報/12版/特別報導

【本報記者葉長庚】

南台灣頗負聲名的嘉邑行善團,十七年來,出錢出力興築了一百五十六座橋樑;愛心不分國際,善心不分地域,二萬六千餘名國內外各行各業善士眾志成「橋」的事蹟,寫下了古今中外罕有的紀錄。可貴的是,愛心猶在滋長,善心仍在擴散

「行善團」只是一大群善心人士的代號,由於是由嘉義地區的善心人士發起,因此早期「嘉義」行善團只是一個外界便於稱呼的名號;迄今它仍是個沒有特定團員、沒有組織章程、也無固定資金,人數卻不斷成長的無形團體。

直至六年前完成第一百座橋樑,行善團決定向「福利蒼生、行善天涯、永無止境」的境界邁進,才正式以「嘉邑行善團」為名,以馨香禱祝的莊嚴儀式,焚燒一份書妥的申請書,向「上天」登記;每個人各憑熱忱、各本善心「對天行事、對天負責」。就是這股善心匯聚的神奇力量,寫下了行善團許多令人讚歎的事蹟。

從舖路到築橋,行善團每位團員、每座橋樑的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追本溯源,得從廿年前談起,其中嘉義市民何明德先生是關鍵的人物。修補馬路不願張揚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一年間,嘉義市馬路出現了奇異現象;大小馬路上的涵洞、窟窿、塌陷,經常在一夜之間被人很快修好,使當時的嘉義市公所及附近在民大為驚奇。整整三年,沒人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直至六十一年八月卅日,由本報嘉義記者徹夜守候「巡邏」,拍下照片,始揭開謎底。

原來,來自嘉義市菜園、東市場、西市場、東門、南門、北港車頭、埤子頭等地的一群善心人士,自五十八年春天起,他們就利用晚間餘暇,大家出錢出力,修補市區馬路上塌陷的涵洞和溝渠,默默行善,不願張揚;當時這群善心人包括家庭主婦、公務人員、攤販、工人等,人數約卅餘人。在被本報記者首度曝光前,三年間,他們已修補了八十餘條道路,花費廿餘萬元。

這一群善士是如何組成的?說來感人。今年六十七歲的何明德先生,廿年前有一位好友被馬路上的窟窿所坑,傷勢頗重。他到醫院探望後,深感路面不平害人不淺;於是招募一些好友,利用夜間閒暇,帶著鋤頭、畚箕,到處整修路面,填補坑洞。假日並自備飯盒,帶著工具,自行購買木板、鐵釘等材料去修理郊區的吊褲、或修築壩頂、橋樑引道、駁崁、整修土方等工作,為未來的「築橋大業」奠下了善基。

「十七年前,嘉義縣中埔鄉石硦國小學生必須涉水過河才能到校上課,每逢下雨河水暴漲時,師生即回不了家。有一回,兩兄弟強行渡河,弟弟失足落水,兄欲搭救,亦不幸慘遭滅頂,說來今人鼻酸……」這是行善團發起人何明德談起當年「組團」造橋的動機。

於是在當地居民的請求下,本著「量力而為、廣結善緣」的原則,何明德集結了十餘位拜把兄弟,分頭向親朋好友募集造橋功德金每人一百元,結果有三百餘人響應,並有約六十人實際參與築橋工作;而這正是日後嘉邑行善團築橋模式的雛形。行善天涯永無止境一鏟砂,一片心意;一擔石,滿腔慈懷;六十年六月,行善團完成了長九點八公尺、寬五公尺的首座橋樑--惠生橋艷嘉義縣中埔鄉石硦村後坑仔居民,在歷經數代的封閉,終於有了便捷的對外交通管道。儘管這只是一座小橋,但卻是該團「行善天涯、永無止境」的起點。從此造橋的腳步未曾稍歇。自首座惠生橋完成,至目前將完工位於雲林縣大埤鄉松竹村長八十六公尺的善諸橋,十七年如一日,一百五十六座橋樑合計長達二千七百餘公尺,總橋長已寫下紀錄;可貴的是,均位在窮鄉僻壤政府力有所未逮之處,如同為夜歸人點燈般地溫馨,為山中人造橋意義更為深遠。

如今,行善團的造橋足跡遍布雲林、嘉義縣市、台南等四縣市。歷年來實地參與築橋工作的人數逾六萬六千餘人次,有上百萬人次曾參與奉獻功的人力、物力價值約二億元,無形的效益則無法估計;令人感動的是,來自四面八方海內海外的善心,猶在持續匯聚。男女老幼自動參與儘管行善團僅是一個「無形」的團體,當決定在某地築橋時,愛心立即集合,力量隨之湧現,平時則似乎無影無踪。或許參與每座橋的人員不盡相同,奧妙的是,一決定建橋,在橋面完成截止收款前,從未短少過經費,它的公信力遠超乎一般,初聞乍聽,頗令人難以置信,瞭解全貌有感而發的人士,莫不立即加入行善團行列;誰說社會沒有溫暖?

每個星期天清晨六時,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嘉邑行善團的團員們早已換上工作服,腳穿雨鞋(或布鞋),頭戴斗笠,自備飯盒,或在嘉市民族路搭乘備妥的卡車,或自行開車、騎機車,總有約一百餘人自動趕到築橋工地;沒有人管理,不必人指揮,均自動捲起衣袖、撩起褲管,鏟砂、挑石、灌漿,個個爭先恐後;不少祖母級的婦人,唯恐搶不到事做,帶著孫兒當幫手,繪畚箕、鏟砂右,興致昂然。在工地,一位左手受傷的老婦告訴記者:「我右手還可以做啊!」聞者無不動容;這幅「行善搶工圖」,實屬難得一見。

成員中包括省府委員、鎮長、醫師、教師、公務人員、記者、工廠老闆、公司職員、商店店員、溼透了衣襟,但每個人臉上洋溢著慈光,一顆默默行善的心,發揮了高度的施工效率。一上午即可攪灌三百包水泥,一天的工作半天即可完成,一座橋樑通常三至八個星期天(工作天)即能完成。由於溝通兩岸行旅,便利農產品運銷,通橋典禮時,當地農民無不歡天喜地鳴炮致謝。

愈是偏遠的山區,行善團的腳步愈不怕艱難;位於吳鳳鄉來吉村行善團完成的第一百廿七座橋||善諄橋的興築即是個例子。

善諄橋長十六公尺、寬五公尺,是連絡吳鳳鄉來吉村的交通要道;在未建橋前,遊客及村民間的來往,都須越過溪底河床,每遇河水暴漲或兩季,交通即告中斷,與外界失去聯絡,並時有意外發生,當地青年因而皆有娶妻難之嘆。

學土木測量出身的何明德實地勘查後,即動手繪圖、設計,決定解決來吉村民的困難。

由於來吉村位處偏僻,施工與建材搬運不易,作業人員必須提前分兩梯次上山。首批於週六下午上山,夜宿山莊。第二批則於週日凌晨四時,冒著寒風,忍受四小時顛簸的山路車程,約上午八時抵來吉村立即作業趕工,唯恐山區午後霧濃,施工困難,那股拚命勁兒,團員們不禁相互讚嘆。

累了一天,下午五時許,大家才滿身疲憊的「顛」車回家。回到城裡,早已萬家燈火,早睡的人兒且已入夢;但團員們次日還是各自返回工作崗位。不求回報事蹟感人行善團此種不求回報、不為名利的義舉,深受感動的當地居民,紛紛投入工作的行列;或煮點心、或採山果止渴,或唱山地歌謠助興,人間溫情就洋溢在這個山間部落。

當善諄橋完成,這個影視紅星湯蘭花出身的山地村莊,歡天喜地高歌慶賀的同時,行善團員們已悄悄地離開了來吉村,繼續「行善天涯」的路程。這幾乎是每座善橋的典型故事;當然,背後還有許多述說不盡的感人事蹟。

或許因施工時揉進了愛心與善心,十七年來,這些不經發包、無須議價,由老天爺監工,以「善」命名的每座橋樑,均未曾損壞;或許是老天幫忙,十七年來行善團出門施工的日子未曾遇過壞天氣。若問團員們的姓名,每個人都搖頭說不知;問他們行善的動機,「這不是很有意義嗎?」答案幾乎一致。

嘉義市民族路七六六號一間窄小的雜貨舖裡,店主人何明德時常倚在一張矮櫃上,忙著處理築橋的有關雜務,設計、繪圖、登記、郵寄預算書明細表給老團員,一旁(○五)二二八六八一一詢問的電話鈴聲不時響起。雖然他們婉拒任何表揚,但這扇無形的善門,卻隨時敞開。

自古以來,造橋舖路總是富貴善人的專利,嘉邑行善團提供了不論貧富,每人四、五十元即能參與建橋的功德。同樣是鋼筋水泥,築圍牆莫如築橋樑,嘉邑行善團的確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最新文章

嘉邑行善團出錢出力為民眾造橋鋪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3/29 葉長...

「嘉邑行善團」造橋鋪路嘉惠偏鄉居民

2025-11-19
台北市東區頂好商圈附近整形診所林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3/05/17 陳...

台北東區「整形醫美」一級戰區 整形診所密度全台第一

2025-11-18
立法院。圖為立委盧修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09/24 林永昌攝影)

自許為新國家建築師!盧修一抱病跪下逆轉1997年北縣選情

2025-11-18
台中市政府昨天公布麥肯鍚顧問公司的古根漢美術館評估報告,胡志強市長在簡報後語重心...

當年台中曾要蓋古根漢美術館! 胡志強拚文化城市 議會一席話全打回票

2025-11-15
苗栗造橋自強號與莒光號車禍,現場救援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1/11/1...

30死、112傷台鐵最嚴重災難之一 1991年造橋火車相撞事故

2025-11-14
邢事局昨天上午偵破一年多前發生於新竹縣峨眉鄉三名被害人之槍擊命案,逮獲嫌犯洪晨耀...

假釋犯持雙槍行凶3死1傷 逃亡14個月冤魂託夢竟離奇緝凶

2025-11-14
台電公司的「電心女孩」舞團由年輕貌美的辣妹組成,昨晚在汐止演出掀起高潮。圖/聯合...

國營事業也有辣妹舞團 2010年台電公司「電心女孩」登場

2025-11-13
李總統親頒紫色大綬景星勳章,表揚挪威籍埔里基督教醫院顧問徐賓諾(右二起)、紀歐惠...

從挪威遠洋來台相識結緣 徐賓諾及紀歐惠夫婦定居埔里貢獻醫術

2025-11-12
被控弒母而判處無期徒刑確定的華定國(左),由律師許文彬陪同,前往中國人權協會,向...

被冤枉性侵養女殺害母親 纏訟十數年的「華定國」奇案

2025-11-11
大專畢業生接受預備軍官教育者,十二日上午於台北火車站集體南下接受為期一年之軍事訓...

壯志為國!舊制徵訓大專生 預備軍官南下受訓

2025-11-11
來源:聯合晚報-A14 焦點(2014/01/17)。

白色恐怖時期的兩岸諜報戰 1950年「吳石、朱諶之間諜案」

2025-11-10
金門縣政府敲定「109年中秋節購酒」的配售時程,將從金城鎮、烈嶼鄉開始,圖為民眾...

金門戶籍太香人人想要! 金門人靠「家戶配酒」年年多進帳

2025-11-09
王秀英(左)昨天在戶政事務所人員及兒女見證下,在護理之家和「前夫」劉德來辦結婚登...

「我永遠是你的家後!」 王秀英與劉德來離婚20年後高齡8旬再度結婚

2025-11-06
台大畢業典禮上午舉行,台大畢業同學高舉不要「月薪22K,I WANT 220K」...

因應金融海嘯 2009年「22K方案」搶救大專生失業大作戰

2025-11-05
捷運中和新蘆線今天將通車,淡水線與中和線分手,古亭站派出工作人員持指示牌指引民眾...

2012年新蘆線通車!首條跨越淡水河捷運路線 攻克最艱鉅工程難關

2025-11-05
馬公輪爆炸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2/29 李中弟攝影)

瓦斯外洩引起爆炸 馬公輪沉沒造成11死、1人失蹤

2025-10-31
台北市長陳水扁(左)舉行與「市民有約」時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5/01/...

1994年底台北市長陳水扁為落實市民主義 舉行「與市民有約」

2025-10-29
北市公路直達車十三日在陽明山仰德大道上發奢車禍意外,圖為車禍事發現場。圖/聯合報...

5年曾發生600起車禍的山路 陽明山「仰德大道」也曾發生蔣中正遭撞事件

2025-10-28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