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祥林、張復建都從這畢業!復興劇校半世紀來培育無數戲曲人才
早年叱吒影劇圈的影帝秦祥林、嘉凌、張復建,以及在京劇舞台上屹立不搖的曹復永、葉復潤等人,都是復興劇藝實驗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其中多位演藝人員名字中皆有「復」字,正是該校依科班傳統「以字輩分」的見證。原本只是戲劇界人士王振祖為振興國劇而創辦的私立戲劇學校,意外成為培育臺灣影視與戲曲人才的重要搖籃。
1957年,由名票王振祖等人為發揚國劇、奔走籌設,終於在北投溫泉路創立復興戲劇學校。首屆招收學生逾120人,男女皆收,註冊後即展開戲劇訓練。學校提供免費教育,吸引不少出身名門或軍公教家庭的子女就讀,當年由救總接運來台的香港難童15名也送往復興劇校就讀。
復興戲劇學校全程學制為6年,學生統一著上白下黑制服,接受嚴格管理與全面訓練,除了一般國民學校或初中課程,更投入大量時間於吊嗓、練功,學生上6年課外加一年實習,學生依條件分科為「生」「旦」「淨」「末」「丑」等行當,並以「字」為輩分區分。這套結合理論與實作、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模式,奠定學生扎實的戲劇基礎,使他們畢業後在影視、舞台等不同領域發光發熱。
為了進一步專業化戲曲教學研究與人才培育,並推廣傳統戲曲藝術,教育部於1999年7月將國光劇藝實驗學校與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合併,升格為「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2006年再改制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目前設有京劇學系、戲曲音樂學系、歌仔戲學系、綜藝舞蹈科、劇場藝術科及客家戲科,持續培養戲曲表演與製作專業人才,傳承臺灣戲曲文化的使命。
復興劇校歌仔戲科 師資包括京劇名伶【1994-08-11/民生報/14版/藝術新聞】
(記者紀慧玲/報導)復興劇校招考第一屆歌仔戲科學生,185名應試者,錄取的80名新生、候補20人,名單已公布。在戲曲界一片陰盛陽衰風氣下,此次錄取的男生仍只佔13,餘67人全為女生。歌仔戲女演男風氣仍盛,復興歌仔戲科不可避免地拋不開這項傳統。
科主任鄭榮興表示,此次報考學生及錄取者不乏條件優、潛力足的「好苗子」,也不乏世家後代,小學設歌仔戲社團的汐止崇德國小,錄取率尤其高。
鄭榮興昨也初步說明課程及授課師資,基本的毯子功、把子功將由京劇界人士擔任,包括劉光桐、李陸齡、王鳳雲、蔣建元、李小平等人。廖瓊枝、唐美雲、陳昇琳等「正宗」歌仔戲人士則擔任身段、唱腔課程。另有漢音課,由台語學者洪惟仁擔任,劇本研讀則由石文戶授課。游素凰將開設視譜聽音課,讓新一批歌仔戲演員不僅認識工尺譜,也得懂五線譜。
15難童抵台 進入劇校學藝 離父別母祖國是兒家 舉目無親嬉笑不寂寞【1958-06-17/聯合報/03版/】
(本報基隆訊)由救總接運來台將就讀於復興劇校的香港難童15名,於昨日下午一時搭「四川」輪抵達基隆。救總秘書長方治、復興劇校校長王振祖及該校小朋友多人,均在碼頭熱烈歡迎。當這十五名男女兒童到達基隆碼頭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天真的笑容,雖然他和她們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到從未到過的自由祖國,而且除了三四個難童有親友在碼頭迎接他們外,其餘都是舉目無親,但從他們的臉上,找不出一點寂寞或害怕的表情,他們立即和歡迎他們的小朋友在一起嬉笑。(下略)
最新文章
-
「勁報」創刊風光一時 不到三年虧損高達十六億走入歷史
2025-08-21 -
2010年吳寶春勇奪世界麵包比賽個人賽冠軍 贏得全球第一面「麵包大師」金牌
2025-08-20 -
火舌中護送旅客! 1980年華航空姐「王文驊」獲得國際英雄獎
2025-08-19 -
昔日賽車手變手搖飲大亨!「廖老大」曾席捲全台 500 家加盟店
2025-08-15 -
台北昔日推「敬老公車」 為長者量身打造卻兩度上路兩度停駛
2025-08-14 -
雷雨中客機墜毀山坡竹林 1970年華航206班機空難
2025-08-13 -
台北動物園首起動物傷人致命案!大象馬蘭意外擠死飼養員
2025-08-13 -
一萬一千呎高空的愛 1967年的「空中婚禮」
2025-08-11 -
四大怪颱之一!1986年韋恩颱風首度從中部登陸 釀成嚴重災情
2025-08-11 -
曾經的「研發六騎士」轉投對手三星!台積電與前大將梁孟松的愛恨情仇
2025-08-08 -
12歲大學畢業!旅美數學神童羅傑1982年轟動台灣
2025-08-08 -
八八風災16年了!回顧「佳暮四英雄」救全村135人感動全台
2025-08-08 -
新加坡建國60周年!當年「被迫」獨立意外造就經濟奇蹟
2025-08-07 -
1999年野狗夜襲壽山動物園 紅頸袋鼠遭咬死4隻全軍覆沒
2025-08-07 -
中職史上最強「DH」羅敏卿 2000年7戰6轟助統一獅下奪隊史第四冠
2025-08-06 -
曾是八斗子工程的一部分「碧砂漁港」轉型觀光漁港的30年故事
2025-08-06 -
紅景天大量招募加盟主後惡性倒閉!詐騙主嫌吸金數億元
2025-08-05 -
花蓮秘境林田山曾是台灣第四大林場 全盛時期連小學都有成特色伐木基地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