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爭議超過20年 如今縣府買回正名「杉原灣」
2003年台東縣府啟動「美麗灣渡假村」的開發案,成為台東縣第一個BOT案,由德安公司取得50年開發權,後來爆發環評卡關、破壞生態環境等爭議。2020年,台東縣政府買回美麗灣開發案建物,之後委外經營。
「美麗灣渡假村」原為杉原海水浴場,為台東罕見的砂質海灘,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德安公司將此處規劃為海濱度假村,包括旅館、餐聽、戶外咖啡座、水上運動區等設施,預計投資9億元,為地方創造上百個就業機會。2005年,台東縣府沒有實施環評就將建照發給業者,直到隔年,業者為了擴大開發範圍才提出環評,引起環保團體的抗議。
2013年,台東阿美族人控訴這個開發案侵占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當年的金曲獎頒獎典禮,有入圍的原住民歌手在星光大道高舉「拆美麗灣」毛巾。另一方面,有旅遊業者發動數百人上街遊行,嗆聲環保團體阻擾台東的地方建設。
由於行政法院先後撤銷業者通過環評、台東縣府准許業者復工的處分,使得「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走不下去。2013年業者因為營業遙遙無期,只好裁員30幾人,有些返鄉工作的原住民婦女難過得流下淚。
由於業者提出仲裁,請求損害賠償及移轉建物,2020年裁定台東縣府以6.29億元買回建物,業者向台東縣府求償12.1億元則被駁回。台東縣府將此處建物正名為「杉原灣」,2024年委外經營,建物可作為文教設施的部分住宿用途,但不能直接經營飯店住宿業。
環評未過美麗信動工 杉原海岸毀容
2007-04-30/聯合報/A13版/綜合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十多個環保團體與藝文界人士組成的「搶救杉原海岸行動聯盟」昨天舉行記者會,指控美麗信飯店在台東縣杉原海岸興建的渡假村,環評未通過即動工,涉嫌與台東縣政府勾結。環保團體並到台北美麗信飯店抗議財團公然違法,粗暴的施工方式也殘害美麗的杉原海岸。
環評委員詹順貴表示,環保署應立即介入,追查台東縣政府是否圖利廠商,開發案應立即停工。
美麗灣渡假村是台東縣政府BOT開發案,位於台東縣卑南鄉杉原海水浴場,總開發面積六公頃。
環保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表示,台東縣政府企圖幫業者規避環評,先發給業者一張面積零點九公頃的開發許可(一公頃以上才須環評),但事實上業者早已大興土木,開發面積也超過零點九公頃,去年才補送環評書到台東縣政府審查,總面積變成六公頃,目前尚未通過審查。
台東大學教授劉炯錫到現場勘查發現,業者將廢土亂倒在海灘上,美麗海灘已面目全非,傷害珍貴的珊瑚礁及魚苗。台東大學教授廖秋娥質疑,開發案明明是六公頃,環評委員已向台東縣政府提出質疑,卻不見縣府有什麼作為。
公民訴訟 勝訴首例美麗灣案雖敗訴 主體早蓋好了
2008-01-24/聯合晚報/A13版/社會
【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高雄高等行政院判決台東縣未依法勒令美麗灣渡假村工程停工案敗訴,台東縣政府主任秘書賴順賢今天上午強調,縣府一切依法行政,會在收到判決書,了解判決內容後,依法律規定研究解決辦法。
環保人士檢舉美麗灣疑未經環評即違法開發,環保署曾於去年1月間,要求縣府勒令業者停工,但台東縣政府認定環保人士指控不實,未執行環保署命令,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多位環保人士於是提出行政訴訟,雖然高等行政院判決環保人士勝訴,成國內環保人士針對重大工程行使公民訴訟權勝訴首例,但美麗灣飯店硬體結構早已完成,現就等內部裝修工程完成即可對外營運。
美麗灣開發案是台東縣政府第一個BOT案,93 年 12 月14 日,由前台東縣長徐慶元與業者黃春發簽約,縣府核給業者 50 年經營權;縣府每年可收取土地租金 36 萬元及每年最少 150 營運權利,並預計可提供台東至少 100 個就業機會。
美麗灣飯店總投資金額約9億元,開發基地為原台東杉原海水浴場及鄰近公有土地,面積約 6 公頃,於 95 年 9 月動工;基地緊鄰太平洋,距台東市約 12 公里。計畫興建 180 間具有獨立景觀與沙灘的Villa、別墅及一般客房及遊艇碼頭區、水上運動區等設施,將是台灣地區最有特色的海濱度假村。
但美麗灣從動工起,就備受地方環保人士指控台東縣府配合業者遊走法律邊緣,依環保法,整個開發面積不得分割,但縣府為規避開發一公頃以上需環評的規定,協助業者分割土地,以其中一筆面積約 0.9 公頃的土地讓業者無須經環評即可動工興建旅館主體工程,涉嫌就地傾倒工程廢棄土在海灘上等,雙方攻防不斷,而環保人士的壓力,曾導致大股東娜路彎飯店董事長林火煌於去年年中宣布撤資,出脫美麗灣45%持股。
最新文章
-
千禧年情侶「唇戰」馬拉松! 3對情侶接吻25小時奪冠還分24萬
2025-07-30 -
2016年美女獸醫簡稚澄「安樂死」自己 喚醒大眾不願面對的社會現實
2025-07-28 -
「裸體加屍體」當賣點?蘋果日報當年5元上市改變台灣報業生態
2025-07-28 -
霧峰林家後代曾是享譽國際的賽車手! 「林帛亨」闖出國際車壇拚出亞洲冠軍
2025-07-27 -
連續36天贏球!統一獅2006年創造中職史上最長17連勝紀錄
2025-07-25 -
2002年政府推出「兩兆雙星產業」政策 卻成「兩兆傷心慘業」
2025-07-24 -
秦祥林、張復建都從這畢業!復興劇校半世紀來培育無數戲曲人才
2025-07-24 -
90年代暑假流行送小孩去打坐?兒童禪修營曾掀熱潮卻因中台禪寺事件退燒
2025-07-23 -
華岡藝校差點走入歷史?90年代曾陷違建風波與廢校危機
2025-07-23 -
文青族最愛、來自世新!免費報紙《破報》1995年創刊現已走入歷史
2025-07-22 -
台灣動物園沒有北極熊!曾經有三隻卻都因這原因死亡…
2025-07-22 -
2.8萬人塞爆新竹體育場!2012年SMTOWN演唱會首度來台引起轟動
2025-07-21 -
職棒推手未能親見榮景 「成棒之父」嚴孝章65歲猝逝
2025-07-21 -
50年前奇萊山重大山難!清大5生喪命 校方建「成功堡」追思
2025-07-18 -
「木蘭女足」一姐周台英昔日榮光 今涉師大抽血案爭議
2025-07-18 -
1999市民熱線滿20年!台北首創、各縣市跟進 號碼竟然都是同一支
2025-07-18 -
中職明星賽的輸球傳統?「興農魔咒」創下連10年不勝紀錄
2025-07-17 -
80年代台灣擬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 3000名農民不滿蛋洗蕭萬長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