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招牌大亂鬥!用路人安全堪憂 1983年拆除違章招牌
1982年底,台北市政府調查違規廣告物時,注意到市區人行道,樹立形形色色的廣告牌,確認這些廣告牌全不合法,應予拆除。原先民眾以為市府只是柔性勸導,沒想到1983年6月,市政府風行雷厲,澈底執行拆除廣告招牌的決策,在當時看來,是前所未有的強硬行動。
八○年代的台北市區,人行道上的廣告牌「爭奇鬥艷」,有很多奇特造型且位置突出,夜晚亮起來極為醒目,易造成視覺混亂。除了有礙交通與市容觀瞻,還可能造成公共安全問題,如因樹立不當倒下,就有損傷行人的危險。
這類廣告招牌的數量,據北市府於1982年11月的初步統計,單是舊市區內就有三千多件,且還有增加趨勢。市府當年除了全面取締外,也打算「鋸掉」這些廣告牌,並根據廣告上的資訊處罰業者。因為多數廣告牌都經由接通地下供照明之用的電線裝置,需挖掘人行道、在地下灌入混凝土,而人行道的土地多為公地,事先未經核准而埋設廣告牌,不僅違法也破壞公共造產。
1983年6月開始,市府預告將拆除人行道的違規廣告,所有人如不自行拆除,將代為拆除並徵收費用,警方分別通知廣告牌的所有人。但是受通知的一千多名業者,仍未依規定拆除廣告物。6月10日當天,市府拆了30件違規廣告,展現強硬決心;多數業者見狀,才趕緊自行拆除,還給一條行人安心的道路。
玻璃墊上開始交還人行道
【1983-06-14/聯合報/08版/】
上月四日我的「等著接收人行道」一文,對台北市整頓市容的工作寄予厚望。那時是因為市警察局在四月底發表,限市區內違規招牌廣告在五月成前一律自行拆除,逾期不拆由官方代辦,並收取工資。北市府同時表示,要加強取締違規佔用騎樓及人行道,以便將之「還給行人」。我的「接收」希望就是由此產生,並盼市府藉此大振聲威,充分發揮公權力,以消除市政的「無力感」。事實上,我對此事並不十分樂觀,因為根據過去經驗,任何好事只要與私利衝突,都會有有力人士出面阻撓,政府屆時無力抵抗,只有半途而廢。例如李登輝市長時代曾經做過把大廈地下室「還給汽車」的工作,後來遇阻罷手,使得北市的停車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我在文末表示,當台北市民在熱切的等著接收人行道的時候,希望市議會支持市府,議員不再出面為違法者爭權益,這個工作才有完成的希望。
使人意外驚喜的是,從十日起,警察居然開始拆除廣告牌、交還人行道,在台北老市民眼中,這樣堅決果敢的行動是不多見的。這一天市警中山分局會同工務局建管處人員首先發難,拆除了南京東西路的招牌三十件。預計本月底全市拆光;警方發表的數字是廣告牌一五二四件,廣告雨棚二○八件,超出建築一公尺的側懸招牌九十九件,共一八三一件。但是這是四月份發表的數字,目前又增加很多,警方應當對新增的廣告牌迅速查明,一齊拆除,留下一個都會引起誤會,妨礙整個工作的進展。正像一條不准停車的街上,警察去拖吊時應當見車就拖,而不問其停放時間的久暫。
(後略)
警察局開始整頓市容 昨天拆除違規廣告物
【1983-06-11/聯合報/07版/】
台北市警察局整頓市容,昨日起強制拆除違章廣告牌,共拆了卅件,這項工作將繼續執行。
警察局等單位人員昨日從南京東、西路開始拆除違章廣告牌,工作進行很順利,未發生意外。
昨天拆除的第一面違章廣告牌,位於南京西路新光百貨公司左側,上面共懸掛了七面廣告招牌,是旅社、賓館、餐廳與美姿班作的廣告。(見圖,高鍵助攝)
由於強制拆除廣告物是由警察局雇工代拆,事後要向有關業主收取費用,所以拆除行動一經展開,許多抱著觀望態度的違章廣告物業主便自行拆除了。
這項拆除行動今、明兩天將暫停,下星期一繼續進行,暫停拆除的原因是支援拆除的拆除大隊人員,今、明兩天要參加自強活動。
警察局呼籲廣告物業主,如在人行道豎立廣告物,應即自動拆除,否則一律強制執行拆除。
最新文章
-
松山機場曾有勞力士加持 飛馬鐘塔成國門地標
2024-12-14 -
曾封建國妖姬、黨外才女 陳文茜從政壇到媒體人
2024-12-13 -
「13號星期五」為何不吉利? 西方迷信的起源與歷史事件回顧
2024-12-13 -
19歲站上職棒現今仍是中職打點、安打紀錄保持人! 「森林王子」張泰山締造職棒傳奇
2024-12-12 -
LPGA史上最年輕冠軍!曾雅妮19歲便震撼全球
2024-12-12 -
全球最速麥當勞在台灣!高雄澄清湖麥當勞不只回憶多還破世界紀錄
2024-12-11 -
台灣四大唱片大團結 !百位群星共唱《歷史的傷口》聲援八九民運
2024-12-11 -
「十年河東,虎虎生風!」中職元老三商虎創立不到10年黯然解散
2024-12-10 -
暢銷心靈作家林清玄著書百本 卻因婚姻爭議從文壇跌落
2024-12-09 -
最愛國的客運?欣欣客運logo藏戰鬥機 回顧成立背後故事
2024-12-07 -
不敵中華郵政 民營「上通郵局」爆積欠員工薪水後宣告倒閉
2024-12-07 -
瓊瑤生前愛巢「可園」改建豪宅! 這裡曾為電視劇拍攝地 巨星都曾到訪過
2024-12-05 -
泡麵市場競爭激烈!南僑小廚師首推「這款」掀起80年代新風潮
2024-12-05 -
北投纜車案談了超過40年 弊案爆發、環評爭議市府賠償2.3億收場
2024-12-05 -
那些年買報紙看瓊瑤 重溫瓊瑤《聯合副刊》經典作品
2024-12-04 -
「凱達格蘭大道」曾被提議「瑪麗蓮夢路」!1996年陳水扁發起介壽路改名
2024-12-04 -
1970年白色恐怖下「臺獨人士」的吶喊! 228事件後首起獨立武裝革命「泰源事件」
2024-12-04 -
南韓戒嚴6小時有驚無險 回顧台灣38年戒嚴生活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