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台灣第一巨人張英武 舉手投足備受矚目
講到身高兩公尺以上的巨人,許多人會想到有「移動長城」之稱、高達229公分的中國職籃球員姚明。其實在1950至80年代的台灣,也有一位受社會矚目的巨人--身高220公分的張英武,當時在街頭巷尾,人盡皆知。
張英武出身中國,老家在江蘇北部並在上海謀生。來台後,由於驚人的身高,加入國軍擔任裝甲部隊的掌旗官,也曾因為打籃球、參加馬戲團公演、成為廠商宣傳的活廣告,屢屢成為鎂光燈焦點。
根據報載,其實張英武患有巨人症,因為腦下垂體的機能亢進,導致畸形高大,讓他的背幾乎伸不直,行動時常要低頭、彎腰,相當不便,晚年的糖尿病也可能與此有關。1959年,他到台大醫院住院治療,病床只有他身高的三分之二,只能蜷縮躺在床上,院方特地趕製特大號的病床與棉被,專門供他使用。
張英武的脾氣既直且硬,還鬧上幾次新聞版面。1961年某日,他到台北訪友,順道在西門町逛街,由於顯眼的巨大身材,許多民眾一眼認出他是張英武,爭相目睹風采。中華電動新聞社的動作很快,第一時間在飯店房頂打出「請看自由中國第一巨人張英武」的電動字幕。張英武看了相當不高興,覺得過於招搖,於是前往該社一探究竟。張英武人高馬大,態度強硬,讓該社職員心生畏懼,最後經派出所的巡官勸說,向張英武道歉和解才平息風波。
張英武病了低首彎腰巨人症 萬分不便住入院
1959- 04-19/聯合報/02版/大眾生活
【本報訊】身高二二○公分的巨人張英武,得了「巨人症」,昨天上午十一時十五分,提個小旅行袋,由他的姪兒陪同,低首、彎腰、闊步,進入台大醫院,住在五一五號病房,接受該院醫師的長期診療。
張英武的?子和背部脊椎骨,幾乎伸不直了,所以在行動時,不得不低首、彎腰,這是他所患「巨人症」的一部份症狀。然而張英武告訴記者,他祇是感覺小腹時常隱痛,認為他的病,在小腹裏面。醫師指出他的小腹隱痛,有糖尿病的可能,是「巨人症」的另一部份。
「巨人症」是一種罕見的病,正如張英武高大軀體之同樣罕見。從醫學上解釋,張英武的畸形高大,是因腦下垂體機能亢進的緣故,此刻這種機能因過份亢進而呈衰弱,於是他漸漸地傴僂了,身體各部門的機能也萎縮了,這是一個「巨人」,在其生命過程中必然要遭遇到的困難。
身為「巨人」而處於常人的社會環境中,有許多地方就不能求其理想的適應。張英武昨天一進入台大醫院,與其高大軀體俱來的若干困難,就隨之發生。五一五號病房的彈簧病床,全長僅及張英武的三分之二,起初他勉強蜷縮着躺下去,但躺到下午五點多鐘,實在受不了,所幸這時台大醫院為他趕製的一張特大病床抬到,他算是解決了床的問題。然而,床雖是有了,但醫院數以千計的棉被中,卻沒有一床可供張英武舖蓋的被,所以,直到昨晚七時半以前,他祇能暫時蓋着僅夠他體長三分之二的棉被,等到特大的棉被趕製好,他算是又解決了棉被的問題。入院後,張英武一會兒換床,一會兒換被,有點不耐煩,他問護士小姐,「為什麼不做大一點」,在他的語氣中,似乎一切原來都該大,而不該像張英武心目中的那末小。
張英武雖已住院,但還未接受醫師的正式治療,所以昨天的午餐、晚餐,都由醫院供給常人的一人份,但他覺得不飽,今後在開始治療時,他的食物量可能要減,這一來,張英武尚將遭遇到因不能滿足食慾的困離,但他告訴記者:「為了醫病,這方面我忍受得了!」
橫添這一「幕」 玩笑開「大」了張英武不願做廣告 電動新聞惹他心焦
1961-10-21/聯合報/03版/
【本報訊】自由中國巨人張英武,與中華電動新聞社發生糾紛,雙方於昨晚九時許鬧進漢中街派出所,原因為了該社未取得張英武的同光出「請看自由中國第一巨人張英武」的字幕,引起巨人抗議,經該社說明並無惡意及致歉後和解了事。
巨人張英武,因患糖尿病,一直在南港鄉間靜養,昨日晚間來北訪友,順便在西門圓環逛街,欣賞多彩多姿的西門町夜景,由於巨人的目標顯著,大家都墮其後爭睹巨人的丰采。中華電動新聞社的腦筋動得很快,立即在天底下飯店房頂映出「請看自由中國第一巨人張英武」電動字幕,閃閃爍爍的電動字幕映入張英武的眼瞼,他看了頗感驚異,又是甚麼人把他拿來做廣告?為了要把事情弄個明白,遂往中華電動新聞社查問究竟。
中華電動新聞社職員謝銘康過去在陸軍總部服務,他說認識張英武,但張英武說不認識他,張英武曾問謝:「你們未徵得我的同竟,竟把我當電動廣告放映,是何意思?」謝答:「同你開開玩笑,表示歡迎之意。」張英武最怕別人說他在外「招搖」,對謝所稱拿他開玩笑,很不開心,同時電動字幕上並無「歡迎」字樣,他覺得姓謝的侮辱了他,他要找姓謝的老板「算帳」,謝說他老板去美國了,巨人兩手撐腰,怒目而視,謝害怕挨揍,就近往漢中帶派出所跑,巨人理直氣壯地隨入派出所,經李巡官好言相勸,最後由謝當面道歉,巨人始釋懷離去。
圖為巨人張英武昨在漠中街派出所質問中華電動新聞社的職員說:「未經我的同意,竟把我當作電動廣告放映,是何意思?」(本報記者孫建中攝)
最新文章
-
全台最大祭祖!新屋「葉五美公祠」近萬子孫齊聚
2025-04-03 -
一場弊案閒置近20年...林內焚化爐成「蚊子焚化爐」力拚轉型
2025-04-01 -
征戰中職20多年創造無數經典 大師兄林智勝宣布引退
2025-03-31 -
寶雅40年歷史!從台南生活百貨起家 靠美妝穩站零售市場
2025-03-29 -
70年前青年節不一樣!舉辦各項競賽、看電影還享半票
2025-03-28 -
壽命不到兩年! 「威航」2016年停飛數月後母公司復興航空也解散
2025-03-27 -
肯德基來台40年!首家店開在麥當勞旁 開啟速食業戰國時代
2025-03-27 -
檳榔西施夜間赴約成惡夢 慘遭三毒蟲聯手摧殘後焚屍
2025-03-26 -
日本櫻花季來了…日本第一家廉航「樂桃航空」10多年前機票超甜!
2025-03-26 -
台灣也曾有「日光節約時間」 推行30多年為什麼取消?
2025-03-25 -
1997年台灣爆發大規模口蹄疫 損失1700億 歷經24年終成非疫區
2025-03-25 -
「幽冥教主」林清標縱橫江湖 電影《台西風雲》的原型人物就是他
2025-03-25 -
1983年「迅雷小組」成軍!精挑神槍手打造台北最速保安大隊
2025-03-25 -
近三百人上山倖存者只有五分之一 台灣最嚴重的山難「野呂寧事件」
2025-03-24 -
被周杰倫買走!2012年奪冠、點燃台灣電競熱血的台北暗殺星
2025-03-24 -
女教師墜下后豐大橋 23年前命案留下「羅生門」
2025-03-23 -
台灣腳底按摩之父原來是外國人!「吳神父腳底按摩」遍布全台還紅到國外
2025-03-23 -
史上最年輕槍擊要犯 「番薯仔」吳俊卿合作前刑警犯下多起案件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