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考大學制度演變整理!廢聯考是哪年?分科測驗是什麼?

2025-05-29 15:00 報時光

1992年在大學聯招印題組人員入闈前,教育部長毛高文(紅色領帶者)公開表示,希望聯考試題不要出得太刁鑽,以引導高中正常教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2年在大學聯招印題組人員入闈前,教育部長毛高文(紅色領帶者)公開表示,希望聯考試題不要出得太刁鑽,以引導高中正常教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14學年度大學入學正在二階申請階段,後續放榜將由各大學公告正取與備取名單,又到了「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對尚未錄取的學生而言,早已開始準備7月即將登場的分科測驗。然而在過去的聯考時代,並不像如今有多元入學管道,當年是名副其實的「一試定生死」。你可能聽過聯考、指考、學測,但「分科測驗」可能讓家中沒有學生的民眾感到陌生。那麼,台灣的大學考試制度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而來的呢?

台灣首屆分科測驗於2022年7月11、12日登場,僅29083人報名,和2021年指考約4萬餘人相比,考生人數減少萬餘人。無論是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大專聯招、爸媽那個年代的聯考,還有七、八年級生必經歷的學測、指考,一直到現在的分科測驗,每次大考變革都引起親師生的焦慮。

文章目錄

你考過聯考嗎?是否苦讀過三民主義?國文作文結尾總少不了一句反攻大陸。而從前的考試到底有多難?數學不到30分,居然也能上台大醫科?半世紀以來的台灣民眾,大都在考場中身經過百戰,台灣經驗中的「聯考篇」已是不可磨滅的一頁紀錄。

1954年首屆聯招,只有台大等4所大學參加,共錄取2100餘人。其後漸納入私立大學。大學聯考近半世紀間,歷經分組、電腦閱卷、改採先考試後填志願、不考三民主義等技術變革,卻始終堅定維持著以「一試定終身」,為高等教育擇取菁英學生的中心精神。

1989年大學聯考放榜,考生、考生家長查榜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89年大學聯考放榜,考生、考生家長查榜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54年 首次聯考/女榜首 第一志願是台大歷史

據聯合報報導,首屆聯招榜首賈士蘅(版面誤植為衡),年方十八,當年在聯合招生中,以353分總成績奪魁,是當時考試院長賈景德的孫女。那個時候是採取先按照志願填學校,再按考試分數依序分發,賈士蘅自然是以狀元之姿,進入第一志願台大歷史系。

1954年的台灣大學、師範學院、農學院、工學院聯合招生中,賈士蘅成績榮得第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54年的台灣大學、師範學院、農學院、工學院聯合招生中,賈士蘅成績榮得第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54.8.26聯合報3版「狀元賈士衡是個女郎」。
1954.8.26聯合報3版「狀元賈士衡是個女郎」。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賈士蘅女士一樣,3年苦讀都能順利開花結果。聯考為台灣帶來的後遺症也顯而易見,考試引導教學,致使教育目標與學習精神遭到嚴重扭曲。

聯考初期,主政者多持菁英導向教育觀點,為了篩選菁英,考題刁鑽,大學之門自然也窄,大考題目一度還設計了倒扣機制,來避免考生亂猜答案。

台灣多數人因著這樣的考試文化,秉持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育原則。學生只準備聯考要考的科目,不考的就不重視,無形之中形成升學主義和大學的排行榜,也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人人只想擠進明星學校或熱門科系。

1990年大學聯考的師大附中考場情景,一名母親在酷暑中為子女拭去身上的汗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0年大學聯考的師大附中考場情景,一名母親在酷暑中為子女拭去身上的汗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75年 少年反彈/建中生拒絕聯考 驚動教長

如此社會氛圍下,就也不意外,建中生吳祥輝在1975年是如何靠一本「拒絕聯考的小子」聞名全國。在這本書裡,吳祥輝描述了「大決定」後幾個月的心路歷程及種種困惑,這本「瘋子自道」甚至驚動當時的教育部長公開抨擊「對部分青年『拒絕聯考』的觀念,不敢苟同」。

時任教育部長蔣彥士說:「聯考,雖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但在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之前,不失為最公平的辦法。進大學的意義是希望以最迅捷的方式,開拓自己的前途」。

吳祥輝「拒絕」聯考後曾創辦黨外雜誌「民進周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吳祥輝「拒絕」聯考後曾創辦黨外雜誌「民進周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人不喜歡,吳祥輝拒絕聯考的勇氣卻觸動了更多身不由己的學生們,聯合報1976年7月13日的12版「青春的呼喚」中登出了部分學子寫給吳祥輝的信件,以下節錄其中兩封。

國防醫學院.男:我們同樣是從橋下過的,不同的是你一開始就不去擠那道橋,而我早擠上了又跳下來的。

台南女學生:我如同一片葉子,當人家要把我裝成標本,而擺成什麼模樣,我無力反抗,等夾過一段時間後,拿出來看,顯現出的就是這個模樣,絕不會改變的,我相信在這社會上,還有多少人像我一樣!都是一片葉子或一瓣花瓣。

1976.7.13聯合報12版「青春的呼喚」,收錄在前往大學窄路上掙扎的學子心聲。
1976.7.13聯合報12版「青春的呼喚」,收錄在前往大學窄路上掙扎的學子心聲。

有趣的是,吳祥輝本人其實並未在升學方面受到挫折,甚至認同聯考是種滿進化的制度。他之所以拒絕參加聯考,單純認為當時的學校教育無法滿足他的需要,而試圖破釜沉舟「做自己前途的主人」,想追求一種升學以外的生活方式與意義。

1987年 民主開放/解嚴後 廢聯考呼聲漸高

吳祥輝毅然決然的行為,激起當時社會對聯考制度功能的熱烈爭辯,有偏激者認為,受制於聯考的教育,一直在大批製造落空及受挫的年輕人,尤其解嚴之後,教改運動隨各項社會運動而風起雲湧,「廢聯考」呼聲漸高。導正大考制度對高中教育所產生的諸多扭曲,正是歷次大考改革的最主要訴求。

教育部長毛高文:打倒聯考這個怪物。

1987年7月4日,毛高文接任教育部長,7月15日,台灣宣布解除戒嚴。毛高文剛到任不久便語驚四座:「要打倒聯考這個『怪物』」。

毛是蔣經國的表姪,也是蔣經國任命的最後一名部長。當年教長交接後,毛高文向蔣報告,「解嚴後有許多地方要進行改革。」蔣說:「那就去改啊!」

毛高文在野百合運動期間奔走,讓學運七天內和平落幕,任內成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推動「推薦甄選」,打開多元入學的大門,想藉此翻轉台灣僵固的教育體制。

毛高文同時開放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增設多所國立大學如中正、東華、 暨南等大學,將私立三專改制為學院,以及推動技職教育與一般教育平行發展。他認為,辦好技職教育,自然可以有效紓解升學壓力。

1991.6.25聯合報6版「毛高文忙著拯救考生」。
1991.6.25聯合報6版「毛高文忙著拯救考生」。

1994年 教改啟動/大學之道 拓寬成多線道

聯合報民國1991年12月7日頭版,首次出現「多元入學」這個名詞,標題為「大學聯招改革草案提出」。那時大考中心才剛成立兩年半,首度提出最成熟的三項改革方案:包括推薦甄選、預修甄試、改良式聯招,以組成多元的入學管道。

1991.12.7聯合報頭版「大學聯招 改革草案提出」(版面左下角)。
1991.12.7聯合報頭版「大學聯招 改革草案提出」(版面左下角)。

其中改良式聯招,也就是考試分發入學制,與舊制大學聯招形式類似,具有高中同等學力資格皆可應考,與聯考不同的部分是,將分為基礎與指定科目兩階段考試,也就是後來的學測跟指考。

這種改變,主要是針對過去一試定終身的缺點所發想,卻也馬上遭質疑,兩階段多次考試的方法,難道不會使學生高中三年都身陷考試之中嗎?反對者也說,「多元入學途徑」與「選才參考多元標準」的概念並不相同,新制的主要入學途徑並未突破考試選才的枷鎖,反而要大學增辦的考試不少,也懷疑主管機關該如何有效監督、又如何提供充足資訊讓考生抉擇參考。

教改會主委李遠哲:兩試定終身好一點。

「大學之道」的拓寬,也與少子化和廣設大學脫不了關係。

聯考元年的大學錄取率只有2成,1994年,410教育改造運動四大訴求之一,就是廣設大學。同一年,教改會成立,由時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主委及召集人,教改報告書將「改革高等教育」、「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列為重點。

教改會並未主張全面廢聯考,而是希望發揮聯考優點,「向兩階段的改良式聯考邁進」,李遠哲多次肯定二階段改良式聯招的方向,「一試定終身不好,二試定終身好一點」。他說,改良式聯招第一階段每個學生都考一樣的科目,教學就不會不正常,也不會讓考試領導教學。

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34次也是最後一次召開委員會議。圖為教改會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34次也是最後一次召開委員會議。圖為教改會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02年 廢除聯招/上大學 突然變得好簡單

預定在1999年實施的改良式聯招,一度因多位大學校長臨陣提出疑慮而暫緩實施,但仍擋不住社會主流觀點漸從「菁英教育」趨向為統統有獎式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學士學歷也從競爭優勢變成了基本條件。

聯招制度最終延至2002年廢除,由指考代替7月的聯考,此時距毛高文豪語打倒聯考怪物,已過去15年。那年的大學錄取率飆升到80.41%,首屆指考分發入學的大學錄取率也接近7成。

當時台大校長陳維昭痛批政府放任國內大學在幾年內倍增為135所,又逐年刪減大學經費,導致高教品質滑落、學術沉淪。

2020.2.12聯合晚報頭版「指考延期史上首見」。
2020.2.12聯合晚報頭版「指考延期史上首見」。

2022年 考招新制/多元入學廿年 又走回頭路?

教改的陣痛並未就此劃下句點。聯考廢除後廿年,指考也走入歷史,末代指考考生,在SARS年代出生、高中畢業在新冠疫情升溫之時。這群考生的下一屆,也就是首屆108課綱教學的學生,同樣將在炙熱的7月,迎接分科測驗的洗禮。

分科測驗與指考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考國文、英文、數乙等主科,讓許多校系被迫在考試分發管道回頭參採學測成績。今年學測過後,台北車站旁的南陽街已掛起斗大的「學測重考班現正招生中」海報。補教業者也反映,新課綱首屆考生苦無翻身機會。仿若夢迴當年父母一試定終身的慘澹青春。

2022.6.25聯合報5版「首屆分科測驗考生 僅2.9萬人」。
2022.6.25聯合報5版「首屆分科測驗考生 僅2.9萬人」。

首屆分科測驗登場前,前往諮詢學測重考的人數就較去年成長一倍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屆分科測驗登場前,前往諮詢學測重考的人數就較去年成長一倍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就是這樣長大的」,台灣民眾就算不一定進過考場,也幾乎無人能倖免從小開始就接受的,由聯考或其他考試所導引出的教育方式。考試本只是擇才機制,卻逐漸演變成為學子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目標主軸,也不少人以「上大學」這件事,作為決定人生前程的關鍵因素。

即便是如今,在末代大學聯考已「蓋棺」的廿年後,「念書為考試,考試為升學」的景象並未消失,老話一句,考試本身何罪之有,比來比去的陋習才是,專家用心良苦設計各式擇才方式,最後都仍不免消蝕在考試文化的競爭心態中。

【你也可以看】

末代聯考終結一試定終生 多元入學告別慘綠青春

三千雙鞋「鞋后」伊美黛  貪腐洗白華麗走回菲律賓政壇

最新文章

CIH(車諾比爾)電腦病毒作者陳盈豪(中)前往台北刑事局電腦犯罪小組接受調查。圖...

台灣「駭客始祖」當年只是大學生! 陳盈豪寫「車諾比病毒」沒惡意也惹禍

2025-06-20
圖為三峽鎮長林雪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1/03/31 王萬武攝影)

代父出征! 台灣第一位女鎮長「林雪美」

2025-06-20
圖為台北市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成立的綠十字交通服務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

「把交通的愛找回來!」80年代計程車司機自組「交通服務隊」守護台北街頭

2025-06-20
王品台塑牛排專訪。圖為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12/08...

少爺不接班!戴勝益中文系畢業打造王品餐飲王國

2025-06-19
職棒六年上半季冠軍統一獅隊應邀參加由日本職棒福岡大榮鷹隊舉辦的「亞洲、太平洋超級...

擊敗韓國、完封日本!統一獅1995年亞洲超級棒球賽奪冠證明台灣實力

2025-06-19
建國假日花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6/02/16 程思迪攝影)

台北建國花市40年發展史 占地8000平方公尺成全台最大花卉市集

2025-06-19
三度得到世界職業摔角大賽無限量級冠軍的我國唯一職業摔角選手黃根屘,已於昨天回國。...

80年代奪國際摔角冠軍!台灣摔角之父黃根屘三度封王寫下傳奇

2025-06-17
因多家影片公司搶拍吳政輝奮鬥的故事而引起的諸多爭端,一直保持沉默的當事人吳政輝〈...

走過最黑的獄中路、考上最亮的榜單 ! 「金榜浪子」吳政輝故事翻拍電影

2025-06-17
救救陸正宣傳車,在中壢市出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9/19 楊貢金攝...

80年代重大兒童綁架案!陸正遭擄超過35年未解 死刑判決至今仍存爭議

2025-06-17
明年起,旅美詩人鄭愁予(圖)將出任「聯合文學」總編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

「達達的馬蹄」永遠停駐 詩壇巨擘鄭愁予美國逝世享耆壽91歲

2025-06-17
老畫家楊啟東(右)、陳綉芬(左)夫婦和他們的愛孫楊柏因(中)。。圖/聯合報系資料...

台灣首位「三級跳」資優生!楊柏因18歲台大畢業 如今在這裡發光發熱

2025-06-16
「6塊錢大餐」的所需材料:科學麵、關東煮湯、醬料包、筷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學生時代出了什麼奇招省錢? 便利商店6塊錢吃一餐曾引發討論

2025-06-14
金門澎湖外島國軍第六屆克難英雄三十日搭乘我國空軍專機兩架抵台,各界熱烈歡迎歸來,...

苦幹實幹的年代!1950年代軍方推動「克難運動」 催生「克難街」、「克難樂隊」時代詞彙

2025-06-13
針對特偵組偵結扁家弊案,台北地方法院承審法官周占春裁定前總統陳水扁當庭釋放,立委...

邱毅遭「撕髮迫害」!2008年假髮當街被扯 現場照竟奪新聞攝影獎

2025-06-12
三峽大豹溪上游水域遊憩活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6/07/07 張銘隆攝影...

抓交替?靈異事件頻傳! 「大豹溪」曾一天27起溺水創紀錄

2025-06-12
涉嫌鄒宜靜擄人勒贖撕票案的張俊宏、李家豪、張慰益(由右至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7歲女童遭「乾爹」勒贖撕票 凶嫌張俊宏行刑兩槍才伏法

2025-06-12
一百零八階刀梯的刀片都鋒利無比,必須通過鑑定的神職人員才能登梯。圖/聯合報系資料...

道教超硬考試!赤腳「登刀梯」通過才能當法師

2025-06-11
統一DIVAS「迪瓦獅」啦啦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7/11/08 周永受...

18年前啦啦隊長這樣!Uni-Girls前身「迪娃獅」專業舞者組團應援

2025-06-10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