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扯」!變化多端的民俗技藝 18世紀竟曾傳入英國
北市假日表演廣場始於1984年的「民眾晚會」,因當時許水德市長指示「提倡正當娛樂」而擴充,每週六、日會邀請各大專院校社團或民間舞蹈社表演,除了歌舞表演以外,也表演民俗才藝,如陀螺、扯鈴等。其中扯鈴這項技藝,相傳已久,是配合各種身段表演的特色技藝。
扯鈴有空竹、空鐘、空箏、響鈴等不同名稱,玩扯鈴時,用兩根竹棍拴上一條棉繩,兜住扯鈴,再以雙手拉扯竹棍,使扯鈴由緩入急,逐漸旋轉,發出不同的聲音。扯鈴技巧好比踢毽子,入門看似容易,變化卻無止境,初學者大概要花3個月的時間才能玩得響。
扯鈴分響數多少而定貴賤,好一點的扯鈴可以達到「一百萬響」,鈴聲傳播到數里之遙。從初學者拉出簡單的響聲,到熟練者拉出繁複優美的花招,都隨各人巧妙運用而有所不同,若將功夫練到出神入化,連雨傘、掃把也能用來扯鈴,其挑戰性高,又可以訓練手眼協調的功能,玩愈久,愈「沈得住氣」,如同面對挫折,越挫越勇。
18世紀時,扯鈴曾傳入英國,被稱為「兩根棍子上的精靈」,並且開始流傳於世界各地。扯鈴後來也延伸出較為活潑有趣的碗鈴,台灣更獨創高難度的「長繩」和「多鈴拋接」等技巧;2013年時,在台灣一口氣能扯4個鈴的扯鈴好手,教練級不超過5人,選手級不超過10人。
飛舞旋轉 聲響如鈴 意隨心動扯鈴花式繁多最受喜愛 值得大方推展
1983-08-06/民生報/10版/地方新聞版
【台南記者楊權寶特稿】月來在全省各地巡迴的民俗體育示範團,在展現的四種民俗體育中,以扯鈴最受注目與喜愛,這種充份表現力與美感的運動,值得大力推廣。
基市中正國中推展扯鈴運動,已有相當的成績,此次全省示範,就以該校學生擔任示範,俗名「空鐘」的扯鈴,在他們雙手抖弄下,或疾或徐,忽高忽低,繞著身子飛轉,看上去非常美觀。
其實扯鈴是我國古老的玩具之一,「裁竹成形腰鼓如,兩端繩索弄徐徐,當風急轉如流水,山寺聞聲韻有餘。」就是形容扯鈴,過去大陸過農曆年時,大街小巷都可聽到空鐘高速旋轉抖弄所發出的聲響,青少年更是風靡。
扯鈴的大小並不一定,最主要的鈴鐘依各人藝業習慣來決定大小粗細,但不論大小抖起來飛快旋轉後,有的嗚嗚像蟬鳴,有的像鴿鈴,有的像古箏,因此它尚有空箏、響鈴、抖嗡等不同名稱。
扯鈴的基礎練習是運鈴,學習如何維持平衡,準備姿勢要踩丁字步,兩腳分開約十公分,將鈴放在兩腳中央前方地上,兩手持鈴棍將鈴托在鈴軸中央下方,使鈴繩為U字型,左右手鈴棍交叉即可開始練習。
據中正國中指導老師表示,初學者常覺鈴頭不能平衡,是因為鈴頭隨時都會轉移方向,練習者之身體應隨時保持正面對準鈴頭,若鈴頭轉動方向,人之身體也應隨鈴頭轉動。
運鈴的目的,只是在使鈴轉動的力量加大,達到既快又響的地步,才可以練習其他項目。
初級技巧包括「金雞上架」、「螞蟻上樹」、「平沙落雁」、「金蟬脫殼」、「大鵬展翅」、「直上青雲」等,最討好的「螞蟻上樹」,是在轉鈴到相當速度後,將鈴繩拉直,以雙手控制鈴繩,下邊手用力拉扯,鈴便自動下降,令人嘆為觀止。
初級技巧精熟,尚可更上一層樓,練習「金雞飛渡」、「仰望星斗」、「金龍繞玉柱」、「一仙傳道」等高級動作,不會因缺乏變化而索然無味。
據悉,國內一些扯鈴好手,每在出國表演時,最受外人及僑胞歡迎,所受的榮寵無以復加,此國粹沒落多時,如今重被重視,學校、社區均可列為重點,宏揚傳統民俗才藝。
最新文章
-
精彩圖集/柑仔店的光陰故事
2023-02-01 -
一筆一畫勾勒世界 遙想學生時期戶外寫生回憶
2023-01-31 -
暖呼呼!樂呵呵! 泡湯的冬日回憶
2023-01-31 -
目標稱霸全國!九〇年代《灌籃高手》暢銷1億2千萬冊
2023-01-30 -
全都來挑!快打旋風、格鬥天王懷舊街機熱血對決
2023-01-30 -
喀擦留存永恆的片刻 手工攝影的時代
2023-01-19 -
最有年味的農曆年1980年舞龍獻瑞賀新春
2023-01-19 -
裝好裝滿!夜市熱賣一時 台灣獨創美食「蒙古烤肉」
2023-01-18 -
穿越高山徒步抵達太魯閣 走進郵票風景的中橫健行
2023-01-17 -
請神容易送神難?那些年被禁玩的「碟仙」曾在校園裡大流行
2023-01-17 -
充滿時代印記的作文題目 1983年台北公立高中聯考
2023-01-16 -
直線7秒算什麼!34年前機車考照大魔王「S型路考」
2023-01-16 -
1分鐘1元!漫畫、雜誌隨你看 漸漸消失的複合式漫畫店
2023-01-16 -
吃到飽始祖!可利亞首創「火烤兩吃」只要188元
2023-01-11 -
談台北公車民營化前後 回憶趕車通勤的老時光
2023-01-10 -
連通門內外 早期家庭的守門神|電視對講機
2023-01-10 -
新衣新鞋新氣象 春節逛街採買的老派回憶
2023-01-10 -
除夕夜過年玩「抽當」做頭家!50年代柑仔店懷舊五角抽
2023-01-1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