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主義從沒離開過!從聯考到分科測驗 回顧台灣考大學制度演變

2024-03-19 07:00 新聞時光機/記者張天妮

1989年大學聯考放榜,考生、考生家長查榜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89年大學聯考放榜,考生、考生家長查榜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首屆分科測驗於2022年7月11、12日登場,僅29083人報名,和2021年指考約4萬餘人相比,考生人數減少萬餘人。無論是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大專聯招、爸媽那個年代的聯考,還有七、八年級生必經歷的學測、指考,一直到現在的分科測驗,每次大考變革都引起親師生的焦慮,本篇文章將帶讀者重溫當年的備考時光。

你考過聯考嗎?是否苦讀過三民主義?國文作文結尾總少不了一句反攻大陸。而從前的考試到底有多難?數學不到30分,居然也能上台大醫科?半世紀以來的台灣民眾,大都在考場中身經過百戰,台灣經驗中的「聯考篇」已是不可磨滅的一頁紀錄。

1954年首屆聯招,只有台大等4所大學參加,共錄取2100餘人。其後漸納入私立大學。大學聯考近半世紀間,歷經分組、電腦閱卷、改採先考試後填志願、不考三民主義等技術變革,卻始終堅定維持著以「一試定終身」,為高等教育擇取菁英學生的中心精神。

1954年 首次聯考/女榜首 第一志願是台大歷史

據聯合報報導,首屆聯招榜首賈士蘅(版面誤植為衡),年方十八,當年在聯合招生中,以353分總成績奪魁,是當時考試院長賈景德的孫女。那個時候是採取先按照志願填學校,再按考試分數依序分發,賈士蘅自然是以狀元之姿,進入第一志願台大歷史系。

1954年的台灣大學、師範學院、農學院、工學院聯合招生中,賈士蘅成績榮得第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54年的台灣大學、師範學院、農學院、工學院聯合招生中,賈士蘅成績榮得第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54.8.26聯合報3版「狀元賈士衡是個女郎」。
1954.8.26聯合報3版「狀元賈士衡是個女郎」。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賈士蘅女士一樣,3年苦讀都能順利開花結果。聯考為台灣帶來的後遺症也顯而易見,考試引導教學,致使教育目標與學習精神遭到嚴重扭曲。

聯考初期,主政者多持菁英導向教育觀點,為了篩選菁英,考題刁鑽,大學之門自然也窄,大考題目一度還設計了倒扣機制,來避免考生亂猜答案。

台灣多數人因著這樣的考試文化,秉持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育原則。學生只準備聯考要考的科目,不考的就不重視,無形之中形成升學主義和大學的排行榜,也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人人只想擠進明星學校或熱門科系。

1990年大學聯考的師大附中考場情景,一名母親在酷暑中為子女拭去身上的汗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0年大學聯考的師大附中考場情景,一名母親在酷暑中為子女拭去身上的汗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75年 少年反彈/建中生拒絕聯考 驚動教長

如此社會氛圍下,就也不意外,建中生吳祥輝在1975年是如何靠一本「拒絕聯考的小子」聞名全國。在這本書裡,吳祥輝描述了「大決定」後幾個月的心路歷程及種種困惑,這本「瘋子自道」甚至驚動當時的教育部長公開抨擊「對部分青年『拒絕聯考』的觀念,不敢苟同」。

時任教育部長蔣彥士說:「聯考,雖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但在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之前,不失為最公平的辦法。進大學的意義是希望以最迅捷的方式,開拓自己的前途」。

吳祥輝「拒絕」聯考後曾創辦黨外雜誌「民進周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吳祥輝「拒絕」聯考後曾創辦黨外雜誌「民進周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人不喜歡,吳祥輝拒絕聯考的勇氣卻觸動了更多身不由己的學生們,聯合報1976年7月13日的12版「青春的呼喚」中登出了部分學子寫給吳祥輝的信件,以下節錄其中兩封。

國防醫學院.男:我們同樣是從橋下過的,不同的是你一開始就不去擠那道橋,而我早擠上了又跳下來的。

台南女學生:我如同一片葉子,當人家要把我裝成標本,而擺成什麼模樣,我無力反抗,等夾過一段時間後,拿出來看,顯現出的就是這個模樣,絕不會改變的,我相信在這社會上,還有多少人像我一樣!都是一片葉子或一瓣花瓣。

1976.7.13聯合報12版「青春的呼喚」,收錄在前往大學窄路上掙扎的學子心聲。
1976.7.13聯合報12版「青春的呼喚」,收錄在前往大學窄路上掙扎的學子心聲。

有趣的是,吳祥輝本人其實並未在升學方面受到挫折,甚至認同聯考是種滿進化的制度。他之所以拒絕參加聯考,單純認為當時的學校教育無法滿足他的需要,而試圖破釜沉舟「做自己前途的主人」,想追求一種升學以外的生活方式與意義。

1987年 民主開放/解嚴後 廢聯考呼聲漸高

吳祥輝毅然決然的行為,激起當時社會對聯考制度功能的熱烈爭辯,有偏激者認為,受制於聯考的教育,一直在大批製造落空及受挫的年輕人,尤其解嚴之後,教改運動隨各項社會運動而風起雲湧,「廢聯考」呼聲漸高。導正大考制度對高中教育所產生的諸多扭曲,正是歷次大考改革的最主要訴求。

教育部長毛高文:打倒聯考這個怪物。

1987年7月4日,毛高文接任教育部長,7月15日,台灣宣布解除戒嚴。毛高文剛到任不久便語驚四座:「要打倒聯考這個『怪物』」。

1992年在大學聯招印題組人員入闈前,教育部長毛高文(紅色領帶者)公開表示,希望聯考試題不要出得太刁鑽,以引導高中正常教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2年在大學聯招印題組人員入闈前,教育部長毛高文(紅色領帶者)公開表示,希望聯考試題不要出得太刁鑽,以引導高中正常教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毛是蔣經國的表姪,也是蔣經國任命的最後一名部長。當年教長交接後,毛高文向蔣報告,「解嚴後有許多地方要進行改革。」蔣說:「那就去改啊!」

毛高文在野百合運動期間奔走,讓學運七天內和平落幕,任內成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推動「推薦甄選」,打開多元入學的大門,想藉此翻轉台灣僵固的教育體制。

毛高文同時開放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增設多所國立大學如中正、東華、 暨南等大學,將私立三專改制為學院,以及推動技職教育與一般教育平行發展。他認為,辦好技職教育,自然可以有效紓解升學壓力。

1991.6.25聯合報6版「毛高文忙著拯救考生」。
1991.6.25聯合報6版「毛高文忙著拯救考生」。

1994年 教改啟動/大學之道 拓寬成多線道

聯合報民國1991年12月7日頭版,首次出現「多元入學」這個名詞,標題為「大學聯招改革草案提出」。那時大考中心才剛成立兩年半,首度提出最成熟的三項改革方案:包括推薦甄選、預修甄試、改良式聯招,以組成多元的入學管道。

1991.12.7聯合報頭版「大學聯招 改革草案提出」(版面左下角)。
1991.12.7聯合報頭版「大學聯招 改革草案提出」(版面左下角)。

其中改良式聯招,也就是考試分發入學制,與舊制大學聯招形式類似,具有高中同等學力資格皆可應考,與聯考不同的部分是,將分為基礎與指定科目兩階段考試,也就是後來的學測跟指考。

這種改變,主要是針對過去一試定終身的缺點所發想,卻也馬上遭質疑,兩階段多次考試的方法,難道不會使學生高中三年都身陷考試之中嗎?反對者也說,「多元入學途徑」與「選才參考多元標準」的概念並不相同,新制的主要入學途徑並未突破考試選才的枷鎖,反而要大學增辦的考試不少,也懷疑主管機關該如何有效監督、又如何提供充足資訊讓考生抉擇參考。

教改會主委李遠哲:兩試定終身好一點。

「大學之道」的拓寬,也與少子化和廣設大學脫不了關係。

聯考元年的大學錄取率只有2成,1994年,410教育改造運動四大訴求之一,就是廣設大學。同一年,教改會成立,由時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主委及召集人,教改報告書將「改革高等教育」、「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列為重點。

教改會並未主張全面廢聯考,而是希望發揮聯考優點,「向兩階段的改良式聯考邁進」,李遠哲多次肯定二階段改良式聯招的方向,「一試定終身不好,二試定終身好一點」。他說,改良式聯招第一階段每個學生都考一樣的科目,教學就不會不正常,也不會讓考試領導教學。

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34次也是最後一次召開委員會議。圖為教改會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34次也是最後一次召開委員會議。圖為教改會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02年 廢除聯招/上大學 突然變得好簡單

預定在1999年實施的改良式聯招,一度因多位大學校長臨陣提出疑慮而暫緩實施,但仍擋不住社會主流觀點漸從「菁英教育」趨向為統統有獎式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學士學歷也從競爭優勢變成了基本條件。

聯招制度最終延至2002年廢除,由指考代替7月的聯考,此時距毛高文豪語打倒聯考怪物,已過去15年。那年的大學錄取率飆升到80.41%,首屆指考分發入學的大學錄取率也接近7成。

當時台大校長陳維昭痛批政府放任國內大學在幾年內倍增為135所,又逐年刪減大學經費,導致高教品質滑落、學術沉淪。

2020.2.12聯合晚報頭版「指考延期史上首見」。
2020.2.12聯合晚報頭版「指考延期史上首見」。

2022年 考招新制/多元入學廿年 又走回頭路?

教改的陣痛並未就此劃下句點。聯考廢除後廿年,指考也走入歷史,末代指考考生,在SARS年代出生、高中畢業在新冠疫情升溫之時。這群考生的下一屆,也就是首屆108課綱教學的學生,同樣將在炙熱的7月,迎接分科測驗的洗禮。

分科測驗與指考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考國文、英文、數乙等主科,讓許多校系被迫在考試分發管道回頭參採學測成績。今年學測過後,台北車站旁的南陽街已掛起斗大的「學測重考班現正招生中」海報。補教業者也反映,新課綱首屆考生苦無翻身機會。仿若夢迴當年父母一試定終身的慘澹青春。

2022.6.25聯合報5版「首屆分科測驗考生 僅2.9萬人」。
2022.6.25聯合報5版「首屆分科測驗考生 僅2.9萬人」。

首屆分科測驗登場前,前往諮詢學測重考的人數就較去年成長一倍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屆分科測驗登場前,前往諮詢學測重考的人數就較去年成長一倍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就是這樣長大的」,台灣民眾就算不一定進過考場,也幾乎無人能倖免從小開始就接受的,由聯考或其他考試所導引出的教育方式。考試本只是擇才機制,卻逐漸演變成為學子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目標主軸,也不少人以「上大學」這件事,作為決定人生前程的關鍵因素。

即便是如今,在末代大學聯考已「蓋棺」的廿年後,「念書為考試,考試為升學」的景象並未消失,老話一句,考試本身何罪之有,比來比去的陋習才是,專家用心良苦設計各式擇才方式,最後都仍不免消蝕在考試文化的競爭心態中。

【你也可以看】

末代聯考終結一試定終生 多元入學告別慘綠青春

三千雙鞋「鞋后」伊美黛  貪腐洗白華麗走回菲律賓政壇

最新文章

圖為台北市南陽街因拆除招牌作業將到道路封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4/06/...

混台北車站都曾有過的回憶!「館前麥當勞」屹立不搖將近40年

2024-07-22
三十歲的光華號,重新整理車頭,到台中火車站舉行慶生活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

台鐵退役最速列車「光華號」 綠色座椅、無冷氣卻是最高級的享受

2024-07-19
福隆便當賣出名氣,火車行經福隆火車站時,旅客總喜歡探出車外買個月台便當。圖/聯合...

消失在月台的叫賣聲 福隆便當飄香近70年轉型成在地必吃美食

2024-07-18
圖為長安國小學生上課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1/10/28 本報記者攝影...

曝露年齡的回憶!星期六上半天課 你曾經歷過嗎?

2024-07-17
於廣場跳早操的婆婆媽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8/11/03 龍啟文攝影)

婆婆媽媽舞動廣場! 45年前的廣場舞

2024-07-17
相紙製作書卡、教師卡、名片有創意,很受學生的喜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8/...

看著看著就尷尬了! 那些年的創意名片、書卡

2024-07-16
圖為國父紀念館前許多攤販違法進入販賣商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9/1...

60年代養樂多全靠她們賣!陪你長大的養樂多媽媽

2024-07-12
「戰略高手」複合式網咖提供餐飲服務,讓民眾享受多元的休閒娛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回顧網咖的黃金年代 從「天堂」到寥寥無幾

2024-07-12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二日投票日,圖為投票所鏡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吃的是鄉愁滋味! 外省人餐桌上的「眷村菜」

2024-07-11
昌乳公司生產的「優安蜜」、「康酪多」等乳酸飲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9/1...

吃便當就要配這一味! 便當養樂多「亞當」、「健健美」喝過不年輕了

2024-07-10
可樂麥當勞促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2/03/04 林翠娟攝影)

麥當勞的活動曾有哪些? 喝可樂兌換手機你記得嗎?

2024-07-08
諾基亞去年12月重回台灣手機市場冠軍寶座,圖為諾基亞時尚系列的口紅機7280。圖...

20年前手拿Nokia才是「潮到出水」! 2004年推出的「口紅機」你記得嗎?

2024-07-04
一般流動攤販仍充斥於校外、補習班附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2/11/12 ...

回憶滿滿的雞蛋冰 童年的甜蜜記憶

2024-07-04
圖/截至網路

更多更詳盡歌詞哪裡找? 「魔鏡歌詞網」無預警消失!

2024-07-03
有些學生在加油站打工,安全要特別留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7/06/2...

暑假打工季來臨!打工種類大轉變,什麼工作最受學生歡迎?

2024-07-02
賣甘蔗的小販都抱怨削甘蔗太累,回家都要貼藥膏,屏東縣東港鎮街頭一名小販請客人自助...

【報時光經典照片】消失的甘蔗攤 

2024-07-01
屏縣私立美和高中舉辦校園模範生選拔,學生們政見發表會,宛若才藝大賞,有學生改編後...

爆紅竟也10年了! 2013年席捲全球的「哈林搖」

2024-07-01
「苦茶之家」除販賣解毒藥草茶外,亦迎合大眾口味推出多種甜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老台北人才懂喝!清涼退火、祖傳三代的「苦茶之家」

2024-07-01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