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的是我的 懷舊版連鎖牛肉麵店 三商巧福
當時第一次看到窗明几淨、走西式速食店裝潢與服務方式的牛肉麵店,與一般牛肉麵店家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跟店員點餐後,他們會用麥克風跟廚房點餐,因此整家店大家都會知道你點什麼。
報時光粉專挖掘出當時的記載分享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最早以前是叫”七七巧福牛肉麵”,因為在一碗牛肉麵賣60元的年代,他們賣49元,七七=49。」、「懷念牆上的燈箱菜單和櫃檯上的各色票券」、「記得那張一下就飛走的票根」、「壽喜飯是一張橘色的票根」、「永遠記得那個黑底紅湯匙」、「整家店都是鏘鏘聲(湯匙撞碗)」、「用那個湯匙吃牛肉壽喜飯很難用」。
回憶總在大家的熱烈討論中欲罷不能,下回再有人不相信你口中說的舊版人事情景,就搜尋報時光給他看吧。
喜歡這些懷舊故事?現在加入LINE好友,鎖定更多精采內容,讓報時光陪你重拾美好回憶!加入line好友→ https://lin.ee/S0acq2A
1990-10-22/民生報/05版/職棒新聞
三商巧福今天85折
【本報訊】三商虎隊於職棒元年總冠軍爭奪戰第二戰傳捷報,三商公司立即決定,全省三商巧福連鎖店今天將打85折1天,回饋球迷的熱情支持。
昨晚的比賽進行至8局上半,三商虎以3:0領先味全龍,三商公司當場決定推出「立即獎」,透過自行裝設的擴音器向現場觀眾宣佈,只要三商虎隊此役獲勝,全省三商巧福牛肉麵連鎖店將打85折慶祝1天,引起全場球迷一陣歡聲雷動。
1989-06-12/經濟日報/18版/商業
連鎖店的昨日、今日與明日系列
速簡餐廳闖出名號 三商巧福小兵立大功
【記者黃玉珍】賣牛肉麵也能成連鎖店「氣候」?也許有人會懷疑。事實上,正因為提供的是簡便、經濟的牛肉麵餐,才使三商巧福得以在創立三年半後,即開始賺錢,同時目前已擁有全省五十二家連鎖店,並計畫在今年底擴充至六十家。
三商巧福(原名七七巧福),是股票上市公司三商行旗下分支機構。設立於民國七十二年,主要供應牛肉麵、飯,並搭配小菜。第一次邁入餐飲市場,即一口氣開了四家店,三商巧福可說是國內第一家速簡餐廳。
當初開店時,公司即曾對速簡餐廳及大餐廳的經濟效益評估過。由於公司的目標是連鎖店,評估結果顯示,要達到連鎖店規模,只有提供簡便的餐點,才可如願以償。
簡單、經濟、快速、衛生是三商巧福的經營原則,三商行總裁辦公室副總經理陳君毅表示,該公司希望以最經濟的原則,能達到最大的服務效果。
因此三商巧福的賣場面積都不大,每家平均不超過四十坪。
為了節省賣場空間,更為了達到品質標準化、降低成本等目的,三商巧福在桃園大園設置一座樓高二層,基地面積達四千多坪的中央廚房。專門烹調各分店需要的牛肉、小菜、麵等,各賣場只要負責加熱工作即可。因此,不但各賣場的廚房面積可縮小,顧客點餐後,平均五到十分鐘後,即可吃到熱騰騰的牛肉麵,真正達到速簡餐廳的功能。
為了衛生、品質考慮,由中央廚房送到各賣場的食物,保存期限只有七十二小時,時限過後,立即丟掉,為了減少耗損,在供輸路線及數量上即需要精密的規劃,以求在耗損最少情況下,提供最好的服務。
由於供輸上的困難,目前三商巧福的分佈據點僅限嘉義以北,無法擴及台南、高雄、屏東等甚具消費潛力地區。
為了擴充據點,三商巧福預計在南部設立第二中央廚房。該計畫將是三商明年度計畫的重頭戲。實現方式,可能和三商行預計籌設的南部發貨中心,結合一起設立。
另外,為了解決運輸問題,三商巧福也考慮推出冷凍罐頭形式,供各分店使用,以避免運輸路程太遠引起品質顧慮。
陳君毅表示,三商巧福平均每年業績成長率為百分之三十,今年預訂營業額則為三億八千四百萬元。該公司認為,以一碗五十元左右的牛肉麵,達成一年三億多元的業績,可見牛肉麵的銷售潛力相當驚人。因此,積極擴充店面,也成為三商巧福未來的重要計畫之一。
由於店面租金昂貴且不易尋,目前三商巧福有五家分店與三商百貨一起,但在部門利潤中心的政策,及多一處據點多一分擴張實力的考慮下,未來三商巧福的設店據點,將儘量避免和百貨部在一起。
排除百貨部,往二樓、地下室找尋據點,以及徵求加盟店。便成為三商巧福擴充連鎖規模的必要步驟。
過去排除加盟店的可行性,主要原因在於中央廚房規模及物料運輸問題,如果南部中央廚房建立後,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
因此,將「勢力範圍」擴充至嘉義以南已成為三商巧福的重要計畫,不論是直營或加盟,三商巧福皆希望能以最經濟規模,創造最大的利潤。
喜歡這些懷舊故事?現在加入LINE好友,鎖定更多精采內容,報時光陪你重拾美好回憶!加入line好友
最新文章
-
叫瓦斯!記憶中的救火隊:瓦斯桶搬運工
2023-11-29 -
港台巨星成龍開的店 「視聽讀賣」錄影帶、唱片、雜誌都賣!
2023-11-28 -
台版部隊鍋!早期國軍獨門料理「復興鍋」
2023-11-28 -
千禧年代潮流「109辣妹」藍心湄、大小S都風靡煙燻妝!
2023-11-28 -
少年少女的露營回憶!1989年小叮噹科學樂園開幕
2023-11-28 -
超狂贈品!90年代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相繼推出「這個」!
2023-11-23 -
政府曾鼓勵跳傘運動 30多年前青年公園設傘訓中心
2023-11-21 -
妹妹背了70年的洋娃娃 詞曲創作人竟是新竹國小老師
2023-11-20 -
集全套換純金!2005年風靡全台的迪士尼公仔
2023-11-16 -
曾為高階商務人士的最愛! 「黑莓機」風光一時如今淪為時代眼淚
2023-11-10 -
【讀者投稿】老碗盤喚起老一輩的家庭飯桌回憶
2023-11-04 -
一夕爆紅超夯零食!2014年全台缺貨的「大雷神巧克力」
2023-11-02 -
逾70年的美味!「洪瑞珍三明治」餅店起家紅遍國際
2023-11-01 -
穿梭山水之間 古早的運輸工具「流籠」
2023-10-30 -
輸入法百家爭鳴的時代! 「這款」打字超快但卻難以盛行
2023-10-25 -
【讀者投稿】見證回憶的舊式老時鐘 發現時間的寶
2023-10-20 -
台灣漫畫奇才朱德庸 回顧青春經典作品《澀女郎》
2023-10-19 -
電腦中「養女兒」風潮!《美少女夢工廠》系列遊戲連出三代
2023-10-1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