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的昔日風華 從舊書攤到郵幣街「松林書店」屹立80年
牯嶺街曾經有多達五十餘家的舊書攤,吸引阮囊羞澀的販夫走卒、年輕學子與文人學者前來買書,甚至有外國教授尋找珍貴的文史典籍,在台灣遠近馳名。其中,「松林書店」迄今傳承三代,已有八十年歷史,仍堅守在牯嶺街。
牯嶺街舊書攤的起源是二戰結束後,被遣返的日本人在路邊兜售字畫、舊書等物籌措旅費,逐漸形成著名的舊書市集。這裡有價格便宜的過期雜誌、漫畫、二手教科書,也有市面上罕見的絕版書或禁書,吸引行家前來尋寶,生意相當興隆,牯嶺街在早年幾乎成為舊書攤的代名詞。
不過,牯嶺街聚集不少舊書攤,打擾到居民安寧與道路交通。因此,市府將一部分的舊書攤,轉移安置到1973年設立的光華商場,另外一些舊書攤遷移到其他地方營業,牯嶺街的舊書攤榮景開始式微。到了1990年代,台灣社會出現炒作郵票的風氣,緊鄰郵政博物館的牯嶺街接連開了幾家郵幣社,一度成為郵幣街。
雖然牯嶺街的舊書攤多數已物換星移,但成立於1945年的「松林書店」,卻始終屹立不搖,成為牯嶺街一道著名的人文風景。創辦人蔡木林,一開始在牯嶺街以擺書攤維生,六年後有了店面,開設「松林書局」,因此免於被市府要求遷至光華商場。
「松林書局」傳承到第二代的蔡鏡輝,隨著舊書店逐漸稀少,開始受到社會大眾關注。2001年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為了宣傳藝文活動,就曾經拜訪「松林書局」尋找舊書,引起媒體報導。如今已傳到第三代的蔡彤明,他捨棄原本的工程師職業,回家繼承老店,希望讓更多人體會到舊書店的魅力。
舊書攤不復風光 牯嶺街魅力猶存尋寶人四十年不絕
1985-11-28/聯合報/06版/台北市民生活版
【台北訊】從民國卅西年台北市牯嶺街出現第一家舊書攤開始,這個「舊」行業,到今天已經度過第四十個年頭了。
如今,牯嶺街的舊書攤已經式微,昔日街頭大批的書販,早在十餘年前大舉遷往光華商場,他們企圖更新傳統的經營型態,以契合時代的腳步並延續這個行業的生命。
目前整個牯嶺街只剩下十家舊書店,以往隨處在街頭設攤的經營方式,已經不復存在;同時這塊曾經是書販們聚集的大本營,如今早已是大廈林立,年輕一輩的台北市民,很難追憶或想像昔日舊書攤的盛況。
第一家在牯嶺街設攤的書販現在已經去世了,他的兒子回憶說,民國卅四年整條牯嶺街只有一家舊書攤,到了民國四十五年左右增加到了五攤,而五十二年時,一下子急遽成長到五十幾家。
他還說,廿年前,牯嶺街的舊書攤盛極一時,所有愛書人以及各種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匯集到這個地方並形成了一個熱絡的市集。
在牯嶺街經營卅幾年的一家舊書攤老闆說,舊書攤的生意很難靠一些「只看書不買書」的窮學生維生,他們主要的財源是存在全國各個角落的「尋寶者」。(下略)
最新文章
-
全面監控!戒嚴審訊的祕密基地|安坑招待所
2025-11-22 -
從練兵場變成高爾夫俱樂部 萬華青年公園已有超過百年文化歷史
2025-11-21 -
曾是當地人記憶的老火車站 台北最大捷運基地「北投機廠」
2025-11-13 -
台北知名貴族醫院「中心診所」 名醫駐診 為蔣家三代看牙
2025-11-12 -
熱門休閒牧場「飛牛牧場」 曾是偶像劇最愛取景地點
2025-11-12 -
從日軍練兵場到白色恐怖刑場 馬場町公園見證台灣歷史變遷
2025-11-11 -
臺灣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 解密北投中心新村
2025-10-15 -
「舟山路」將台大一分為二 這條神祕道路的前世今生
2025-10-08 -
「東海別墅」過去為花園洋房社區 後來發展為台中大專生住宿區
2025-09-28 -
位於萬華的百年娼寮古蹟 青雲閣2014年曾遭建商強拆
2025-09-17 -
在地人都叫他「大菜市」 台南百年古蹟中西區「西市場」
2025-08-29 -
鐵路地下化帶來契機!微風廣場前身竟是黑松汽水台北工廠
2025-08-26 -
歷經近10年才整治完成 過去淡水河的「垃圾山」奇觀
2025-08-25 -
合興車站被譽為「愛情車站」有一段浪漫故事! 車站曾一度幾近廢站被曾姓夫妻認養重生
2025-08-18 -
昔日名列台北三大魚翅餐廳「新同樂」輝煌三十年走入歷史
2025-08-13 -
70年代冰果室不只賣冰!還是看摔角與色情影帶的神秘角落
2025-08-12 -
當年南方公園多熱鬧? 美食飄香、連明星來台南都指定這裡開唱!
2025-08-06 -
考上台大靠祂保佑?「土地公廟」藏身台大校園 大考、期末考學生搶拜
2025-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