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站到了!《想見你》《俗女養成記》台劇再掀台南旅遊熱
近年轟動播映的浪漫台劇《想見你》,不少在台南拍攝的場景引起影迷的好奇,舉凡「莫奶奶冰店」、鳳南小隊鍋燒意麵、32唱片行、鳳南秘密公園、雨中奔跑地點,都曾經在社群的討論串引起高詢問度。不僅如此,獲得2022年金鐘獎得獎的影視作品「俗女養成季」第二季,更讓台南成為熱門的旅遊行程。
出生於台南的台灣當代文學作家葉石濤先生有一句名言:「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這是最佳也最有力的廣告代言金句。
台灣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就描述了早期台灣開發的歷程。台南府城經過荷蘭人與台灣原住民西拉雅開發,為台灣最早開墾的地區。台南市作為全島政經中心長達200餘年。更讓這一座擁有豐富歷史建築、人文典故、美食小吃的城市,兼容並蓄、純樸熱情的民風,成為遊客造訪府城的最佳理由。
過去台南火車站是出入台南的主要門戶,在地人表示:「民國60年代,火車站的左邊是市區公車轉運處,出車站時就能接上公車站。後來在民國70年代,將公車招呼站改設立於火車站外的圓環四周,以符合搭乘公車增加的人流。而火車站二樓曾經經營鐵路餐廳。」
隨著都市更新發展計畫,並為疏解日益嚴重的都市交通,消除鐵路對市區之阻隔及減少平交道事故發生,地下化後臺南車站預計2023年完工。屆時進出台南將會有不一樣的風貌。
火車欲行嘟嘟叫台南車站,近世式構造
拆除、搶救之聲相繼響起,那「戀戀火車站」的命運,繫在古都人的情 懷裡…
1998-04-01/聯合報/17版/鄉情
【林偉民】
古老的台南火車站曾經是台南的地標,也曾寫下無數台南人的悲歡離合,留下台南人的記憶,隨著時代的演變,台南火車站四周的樓房崛起,火車站也因鐵路地下化而面臨拆除與否關鍵時刻,二年前地方上出現強力「搶救台南火車站」的動作,顯示這棟陪伴台南人數十年的台南火車站在民眾心中的情感,
躲過戰爭的洗禮,台南火車站至今依然保持當年的風貌,月台旁據傳還留有美軍飛機掃射的子彈痕跡,車站內至今依然保存傳統擦皮鞋的小販,旁邊還新增設咖啡部,新舊行業並陳卻不突兀,因此到台南火車站搭車,除了交通上的需要外,古樸細緻的建築結構,只要用點心,車站內外到處都有看頭,可以排解旅客候車之累。
台南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古都之一,古蹟特多是其特色,台南火車站的傳統建築,可以讓旅客一踏進台南市,就和古蹟融合一體,根據記載,台南火車站日據時代稱為台南驛,是台南市最重要的歷史性建築之一,最早的台南火車站站房建在一九○○年五月,經過卅多年漸不敷使用且老舊,因而改建。
到民國廿一年(日本昭和七年)台南火車站重建工程開始進行,在維持鐵道營運及車站本體的原則下,工程到民國廿五年三月才竣工,目前的台南火車站內部設備儘管已經現代化,外觀卻依然保存當年的大致風貌,模式古樸,和四周現代化的高樓對比更增其傳統之美。
在當年,台南火車站是台灣縱貫鐵路沿線車站中較具規模之一,氣勢壯觀,全棟採二層樓建築,分前面的大廳、中間的候車室及後面的月台,大廳前面有門廊,下面為供乘車旅客出入車站之用,兩旁則是行人出入口,大廳採挑高式建築,通過大廳後,一邊是售票大廳,一邊是候車室,另外在一樓大廳旁,還有樓梯可通二樓,候車室樓上的空間,原來南邊設有鐵路餐廳、北邊設有鐵路旅館,其中兩間是套房。
觀賞台南火車站,可由建築上著手,日本建築師稱為「近世式」的構造,處處顯示其豪華氣派,門廊正面入口為三個圓拱門洞,兩側入口為弧拱門洞,三個入口均有出簷甚深的雨庇,由托架承挑,雨庇邊緣為圓珠飾帶,許多部位均有藝術裝飾,顯現當年設計時的用心,旅客在候車時仰頭觀賞車站建築之美,也是一種享受。
除了硬體的構造,台南火車站最讓人回味的是台灣光復前後在火車站專門為旅客搬運行李,穿著紅色制服,人稱「紅帽子」的服務員;火車靠站後在窗口叫賣便當的小販,還有二樓的鐵道餐廳和旅館,其中鐵路餐廳和旅館更讓人難忘。
雖然當年台南火車站旅館部只設有九個房間,不過在當年旅館缺乏下,依然能提供旅客不少住的方便,而這種將旅行、用餐結合一起的「全方位」設施,在當時並不多見,因此常常客滿,台灣光復後鐵路旅館不再營業,剩下餐廳繼續營業由於菜餚口味獨特,在當年依然經營得有聲有色。目前鐵路餐廳已經荒廢,也禁止民眾進入,但由布滿蜘蛛網的海報、看板和菜單,依然可想像當年的盛況。
或許古老的建築規劃,已不符實際需要,但依現代人的觀念,台南火車站其實可以用藝術的眼光,擺脫運輸機關的單調影像而獲重生,從兩年前台南人的「搶救台南火車站」活動直到最近紅城文化館有意發動藝文界人士,在火車站廢棄的二樓餐廳和旅館,舉辦「戀戀火車站」的藝術裝置展,一直都是想保存台南火車站,讓火車站「延年益壽」。
目前此一曾讓台南人引以為傲的建築,因鐵路即將進行地下化而面臨拆除與否的爭議,如果能被列為古蹟,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否則在鐵路地下化之後,古老建築勢必要拆除,在傳統感情和現代化之間要如何能出現「雙贏」的局面,顯然得靠相關人員的智慧了。
最新文章
-
昔日觀星勝地!圓山天文台曾擠滿賞月與追哈雷彗星人潮
2025-02-07 -
1990年代「台北最美餐廳」馥園 政商名流愛光顧卻曾爆違建爭議
2025-02-03 -
【報時光經典照片】台北國際書展:出版界的年度盛事
2025-02-03 -
90年代台北夜貓宵夜聚集地:復興南路「清粥小菜一條街」
2025-02-01 -
回顧60年前龍山寺 台北的古老廟宇與繁華商圈
2025-01-28 -
世貿二館曾被稱為「信義計畫區的最後一塊拼圖」 吸引多家財團投標地上權案 現在是這棟大樓
2025-01-28 -
【報時光經典照片】50多年前春節這樣過
2025-01-24 -
昔日巨大坑道戲院!一斧一鑿開山打造的「擎天廳」成金門地下代表作
2025-01-24 -
屋齡老舊但房價不降? 「民生社區」50年前曾是引領潮流的模範社區
2025-01-21 -
愛國東路「婚紗街」全盛期50家業者 中正紀念堂成關鍵推手!
2025-01-17 -
露營、烤肉!曾是北部熱門踏青去處:「大春山莊」
2025-01-16 -
見證與中東外交歷史!60年代落成的「台北清真寺」帶來獨特城市風景
2025-01-15 -
南臺灣最大年貨大街:高雄「三鳳中街」滿滿年味
2025-01-13 -
合歡山曾經有座滑雪場!1960年代獨有的冬季回憶
2025-01-10 -
亞東捷運站前身是樂園!板橋人童年回憶小而美的「元智樂園」
2025-01-08 -
比特斯拉還拉風!行走在馬路的無耳朵汽車
2024-12-31 -
國民黨中央黨部舊樓拆除曾掀古蹟爭議 搶救未果如今為張榮發基金會大樓
2024-12-26 -
曾是亞洲最大的「東光百貨」! 開業十年的興盛與沒落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