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要收費的年代 最早實施「高承載」的福和橋
1973年福和橋正式通車,比國道中山高速公路還要早一年。當時交通建設已經實施使用者付費的政策,不論是進出台北市的聯外橋樑,還是國道中山高速公路,都設有收費站的人工收費機制。
【推薦閱讀】 拉近雙北距離的華江大橋
1993年徵收通行費的忠孝橋
福和橋跨越新店溪是雙和地區與公館、信義商圈之間重要的聯絡橋樑,作為紓解、縮短尖峰時期兩地的通勤車潮,初期獲得不錯的成效。而後為了減少車輛湧入台北市造成交通打結。
1988年台北市首度試辦三人以上共乘,推出汽車免費通行的方案,並且設置「共乘服務專用」電話,撮合欲共乘的小汽車車主,雖然試行一週仍有許多需要改進並加強宣導之處,但累積下來的經驗仍為可貴。
這個交通疏導方案執行的操作經驗,後來變成國人連假期間返鄉及出遊時,高速公路局實施「高承載」、「國道0至5時夜間免費」與「匝道封閉、替代道路」交通疏導的管制措施,也算是當年福和橋推動「三人共乘上路免收費」的靈感。
1964年的湖口裝甲兵事件之後,為了安全起見,所有通往台北市的橋樑和隧道,以及高速公路收費站,都有憲兵駐守擔任守橋的任務,當時主要是防堵未經過許可的軍車,有堂而皇之駛入台北的機會,遇到戰時還要肩負防禦敵軍經過橋樑殺入衛戍區內。以福和橋為例,在台北市這一頭靠近寶藏巖的位置,橋頭至今就留有憲兵的據點。
試辦共乘第一天 亂亂亂 福和橋上排長龍 擠擠擠標示不明 車輛亂闖 秩序可說一團亂
車主開罵 市長搖頭 但願往後能適應
1988-06-29/聯合報/13版/大台北新聞
【台北訊】福和橋昨天上午七時至九時,首度試辦共乘汽車免費通行措施。結果錯誤百出,車輛秩序一片混亂,通過時間較平日延滯,駕駛人怨聲載道,抱怨台北市儘出餿主意。
福和橋昨天晨峰的交通管制新措施,似乎比預期不順暢,由於交通局標示、標線不明顯,由成功路、林森路上福和橋的車輛,直到過了管制起點後,才由交通員警指揮進入共乘或非共乘車道,但因「為時已晚」,不少三人以下車輛不聽勸,「強行」進入共乘車道。
相反的,也有許多三人以上共乘車輛,仍不明就裡,跑到非共乘車道,還自願繳費,搞得非共乘車道收費員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由於車流混雜,原先強調第二、第三收費孔(共乘車道)因為不收費,通行無阻的「好處」自然難以實現。
令人訝異的是,公車本來可使用共乘車道,卻有不少公車也跑到非共乘車道,交通單位未連繫好,可見一斑。
其他有趣的現象,包括一些走共乘車道的車輛根本不搖下車窗,讓人看不清裡面是否為三人,走共乘車道的車輛仍照「往常」般要繳費,還有許多車主探首大罵「三字經」。
交通局昨天出動兩位副局長和第一科所有人員,除了在收費孔散發宣傳單外,情急時,還跑到道路上指揮交通,險象環生。
一般而言,車輛過了收費孔後,要下基隆路高架橋和公館圓環,都一樣受阻,車主抱怨比往日情況更糟。台北市長許水德昨天上午七時卅分也上橋巡視,見到交通混亂的情形後直搖頭表示,一個制度初實施,難免不習慣,總需要一段適應時間。
他指示交通局儘速在該橋主支道入口豎立醒目標誌,同時,協調北縣警局共同努力維護福和橋的交通秩序。根據交通局昨天統計,昨天晨峰時間通過福和橋的總車數為三千八百廿一輛次,其中三人以上共乘車數為一千一百廿六輛次,佔三分之一。
交通局表示,實施一週為宣導期,暫不告發取締;但希望駕駛人能遵守規定。
交局試辦共乘制.重擬新案小汽車坐滿三人.過福和橋免收費
1988-06-02/聯合報/14版/台北市民生活
【台北訊】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昨天決定推翻前議,將福和橋尖峰時間試辦共乘汽車免費通行人數,由四人降為三人,同時,對於違規的車輛,將依法處罰。
交通局原擬試辦的計畫為自本月廿八日起,凡小汽車坐滿四人(含駕駛),可免費通過福和橋第二、第三專用收費道。
但該局經過連續一週調查,發現福和橋往台北方向上午七時至九時汽車車上人數,四人以上僅佔百分之七,四人以下則佔百分之九十三,其中只有一人的比例並高達百分之四十四。交通局昨天上午邀集台北縣、市警察局、監理處,針對上述調查,研議修訂試辦計畫。
交通局表示,共乘計畫是希望能使共乘車輛因免繳費用,而快速通行;但對於非共乘車輛則應仍維持原有的流速,以免易引起民怨。
但根據調查,符合條件的只達百分之七,如此易造成另二條非共乘使用的車道擁擠異常,經過討論,與會人員決定將共乘人數降為三人,使符合條件的比例達百分之十五,以平均收費車道的流量。(後略)
最新文章
-
臺南人的共同回憶:東帝士百貨的興盛與消逝
2023-05-29 -
北淡線結束營運:淡水最後一班列車
2023-05-29 -
「回顧八仙樂園的巔峰與挫折 ─ 一場彩色派對引發的悲劇」
2023-05-29 -
台北市健康路上的文化城:曾經紅極一時的觀光理髮廳
2023-05-29 -
臺灣首次大型反迫遷運動:康樂市場的拆除與後續變化
2023-05-29 -
黑道兄弟的最後避難所!回顧台北市慶生醫院的黑道急救傳說
2023-05-29 -
古早味回憶:探訪台灣人兒時的「土檨仔」(芒果)記憶
2023-05-25 -
改善台北東區交通|從圓環高架橋到雙層高架道路的正氣橋
2023-05-24 -
成失落祕境!往昔「天下第一泉」南投廬山溫泉
2023-05-24 -
吃粽子吃到臉不見 回憶裡的端午節看龍舟
2023-05-24 -
高雄鳳山八景之一 端午節裡的清涼娛樂:全國電視直播的蓮池潭龍舟大賽
2023-05-24 -
揭開乞龜王的神秘面紗: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023-05-23 -
50億元打造的海底世界 屏東千禧年最熱門地標|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2023-05-23 -
從西班牙人到日本人 三貂角 歷史的傷口
2023-05-23 -
淡水:懷舊回憶的北台灣必訪景點
2023-05-22 -
走進懷舊時光:九份山城的回憶之旅
2023-05-22 -
西門電影街的經典回憶:過年就是要看電影
2023-05-22 -
萬國戲院的經典回憶:看西門町電影街的變遷
2023-05-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