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小站變絕美終點站!鐵道結合木業觀光|集集線車埕

2022-11-04 11:08 報時光

集集鐵路終點車埕站靜處山谷角落,鐵道旁偶見候車旅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6/14 陳錫明攝影)
集集鐵路終點車埕站靜處山谷角落,鐵道旁偶見候車旅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6/14 陳錫明攝影)

集集支線由彰化二水站發車,沿途經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至車埕,全程約30分鐘,原為運輸日月潭、大觀發電廠工程用料而建,1921年完成。這條路線被稱做「沒有汙染的火車線」,到達終點車埕後,徒步約半個小時可前往日月潭遊覽。

「車埕」顧名思義就是停車的大廣場,又叫「流籠頭」,在未興建火車站前,人們在此設立高山流籠,以搬運深山內的木材。車埕站建於日治時代,上方有一村莊名為車埕村,曾是商賈雲集的熱鬧山城;站在村內,可以清楚地看到振昌木業的大煙囪高聳矗立,也就是它,造就了車埕的木業王朝。

1990年時,集集支線載客量甚低,呈現虧損,車埕站遭受將拆除的厄運,後來經地方人士極力爭取,才得以留存。1991年,車埕站的站務人員被撤走,它成為一個無人管理的小站,有通車時,乘客也是上了車才買票;因為車站沒有人管理,出入自由,站亭及月台皆靠義工幫忙打掃,保持乾淨清潔。

1999年公所在此舉辦「秘密花園」活動,在車站周邊種植花草,希望塑造車埕景觀之美,但這項計畫進行到一半,就遇上九二一大地震,車站及站前的車埕國小遭受重創。2001年,車埕站經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修建,如今已是台鐵集集線最美的終點站,周邊保留許多木業全盛時期的文物,展現全新風貌。

車埕仍保有五分車,深受小朋友青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08/03 許斐莉攝影)
車埕仍保有五分車,深受小朋友青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08/03 許斐莉攝影)

車埕

要以產業文化帶動觀光

1999-07-19/聯合報/39版/鄉情

【陳錫明】

位居山谷的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村,近百年前曾是商賈雲集的熱鬧山城,也曾擁有規模龐大的木材工廠,雖都已成過往雲煙,但青山綠水依舊,褪去的風華也在陳舊景物中隱現,又因位處觀光發展漸盛的集集鐵路支線終點,社區居民合力振興產業文化、再造繁榮山城的步伐,已經緩緩邁開。

「車埕」顧名思義,就是停放車輛的地方;據學者訪查,清末民初之際,日本政府在埔里興建一座大型糖廠,並興建彰化二水至埔里的輕便鐵軌,以利甘蔗原料供運及貨物運輸,民國元年完工通車,車埕因位居中繼站,每天都有一百多輛輕便車停歇,因而得名。

這也是車埕聚落發展的開始,當時出自西部平原的大量糖、米等物資,靠輕便車由二水運入交通閉塞的埔里盆地,中繼站車埕成為山區重要轉運樞紐,幾年後日人興建大觀發電廠,大量器材堆放在車埕,商賈雲集、人車鼎沸,盛極一時。

部分老一輩居民還記得,小時候車埕車站附近有茶室、旅社、戲院、撞球店及米店、麵店等,夜間仍見熙來攘往人潮,消費者多半是搭乘輕便車進出埔里的生意人。因應興建發電廠需求,輕便鐵軌全部更新,交通更順暢,往來人車也更多。

不過,隨著發電廠興建,民國二十年集集鐵路被認為無延伸必要,車埕往大觀方向的鐵軌被拆除;成為終點站的車埕因失去轉運功能,急速沒落,但集集鐵路運輸功能並未衰退,腹地較廣、地勢平坦的水里取代車埕,短短幾年光景便已發展出熱鬧繁華面貌。

近卅年後車埕再現榮景,民國四十七年林業鉅子孫海標得丹大林區伐木權,為方便作業,他起初就近在車埕設立丹大事業部,後來將所有的振昌木業公司總公司辦事處遷到車埕,再度炒熱車埕商機,熱鬧程度不亞於水里街區,風光了廿多年。

七○年代林業政策改變,振昌公司停業,車埕又回復平靜,集集鐵路運輸功能也開始走下坡,八年前鐵路局將車埕站站務人員撤走,空遺站房、倉庫、寬闊的迴車場及一條條生鏽的鐵軌,至今這處依著山谷形成的社區聚落,多半時間是沈寂的。

近年來集集鐵路觀光發展有了起色,動作快的集集鎮公所配合綠色隧道大力推動鐵道觀光,使得集集站幾乎成為小鐵路的代名詞,假日遊客絡繹不絕,反倒依山傍水、洋溢思古幽情的終點站車埕,空聞開發計畫遲不見具體作為。

等了又等,社區居民不忍見蘊藏豐富文化內涵的聚落繼續傾圯、凋零,決定以具體行動喚起有關單位重視;「以產業文化帶動觀光發展」是車埕社區發展協會的規劃構想,而振興木材產業文化,則是首要發展項目。

社區協會理事長胡友誠等人認為,毗鄰車站的振昌木業公司大片房舍、設施雖破舊,但主體結構仍完整,是台灣木材產業興衰最佳見證。在取得業者同意後,胡友誠等人著手規劃重整,將來並訓練居民當解說員,帶領遊客參觀,了解早期木材運送加工情形。

社區協會還研訂鐵道、電力及梅蘭產業文化等發展主軸,同時向鐵路局爭取代管車站,以利整體規劃及營運,近期將先自辦小型活動,再逐步爭取政府機關協助,儘管規劃內容未臻成熟,經費也尚無著落,但他們相信在行動開始之後,車埕就不會再寂寞。

火車

最新文章

市府要辦第一百處古蹟票選活動,俗稱「大菜市」的西門市場大門別具風味。圖/聯合報系...

在地人都叫他「大菜市」 台南百年古蹟中西區「西市場」

2025-08-29
黑松汽水在台北市復興南路的舊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6/09/01  蔡育...

鐵路地下化帶來契機!微風廣場前身竟是黑松汽水台北工廠

2025-08-26
通往垃圾場的便道沿線到處可見垃圾漂浮在淡水河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5/0...

歷經近10年才整治完成 過去淡水河的「垃圾山」奇觀

2025-08-25
合興車站被套上了愛情符號,從愛情到幸福,是一段很近也很遠的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合興車站被譽為「愛情車站」有一段浪漫故事! 車站曾一度幾近廢站被曾姓夫妻認養重生

2025-08-18
新同樂餐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5/08/30 曾學仁攝影)

昔日名列台北三大魚翅餐廳「新同樂」輝煌三十年走入歷史

2025-08-13
色情錄影帶問題,於冰果室播放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2/11/01 本報...

70年代冰果室不只賣冰!還是看摔角與色情影帶的神秘角落

2025-08-12
爭議不斷的台南醫院前方南方公園,年底前將走入歷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5/...

當年南方公園多熱鬧? 美食飄香、連明星來台南都指定這裡開唱!

2025-08-06
台大土地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7/06/30 韓青秀攝影)

考上台大靠祂保佑?「土地公廟」藏身台大校園 大考、期末考學生搶拜

2025-07-30
西門町街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1/01/15 高鍵助攝影)

60年代台北人都在這裡玩! 「今日世界育樂中心」看表演 、逛街一棟搞定

2025-07-29
中華全國四季潛水游泳會的會員,以長泳方式經光華島橫渡日月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你記得光華島嗎?日月潭中央的無人島 曾開放觀光、供奉月老

2025-07-29
台中港舉行通航典禮,碼頭上人潮洶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6/10/31  ...

十大建設首項完成工程是它! 1976年啟用如今成台灣第二大商港

2025-07-28
台灣第一座的清水地熱發電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01-21 趙奇濤)

那年挖地熱救油荒 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啟用供電

2025-07-21
元寶樂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07/06 吳再欽攝影)

「元寶樂園」曾是南部囡仔的天堂! 當年一開幕便在南部造成轟動

2025-07-11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07/08 莊國辰攝影)

曾是天母人的夏日回憶! 「克強游泳池」預計改建全民運動館

2025-07-09
高雄縣大樹鄉大非洲野生動物園一對新人洪禎智和王美雲騎鴕鳥完成婚禮。圖/聯合報系資...

90年代話題樂園!戴勝益打造全台首家可騎鴕鳥的「ㄅㄧㄅㄧ樂園」

2025-07-09
創建龍發堂的開豐法師已往生,但龍發堂合法化的問題仍未解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

高雄的地下精神院所「龍發堂」 半世紀以來封閉治療惹議

2025-07-03
來源:聯合報-2023/11/12-A5 生活.文教

「金門大橋」一條花了12年蓋的橋,如何從選舉口號走上現實?

2025-06-26
國立台灣科學館、國立教資料館,暨台灣省教育行政會議教育展覽會於五日在台北縣板橋公...

科教館不是一直在士林?70年歷史最早竟藏身板橋公園!

2025-06-25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