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小站變絕美終點站!鐵道結合木業觀光|集集線車埕

2022-11-04 11:08 報時光

集集鐵路終點車埕站靜處山谷角落,鐵道旁偶見候車旅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6/14 陳錫明攝影)
集集鐵路終點車埕站靜處山谷角落,鐵道旁偶見候車旅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6/14 陳錫明攝影)

集集支線由彰化二水站發車,沿途經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至車埕,全程約30分鐘,原為運輸日月潭、大觀發電廠工程用料而建,1921年完成。這條路線被稱做「沒有汙染的火車線」,到達終點車埕後,徒步約半個小時可前往日月潭遊覽。

「車埕」顧名思義就是停車的大廣場,又叫「流籠頭」,在未興建火車站前,人們在此設立高山流籠,以搬運深山內的木材。車埕站建於日治時代,上方有一村莊名為車埕村,曾是商賈雲集的熱鬧山城;站在村內,可以清楚地看到振昌木業的大煙囪高聳矗立,也就是它,造就了車埕的木業王朝。

1990年時,集集支線載客量甚低,呈現虧損,車埕站遭受將拆除的厄運,後來經地方人士極力爭取,才得以留存。1991年,車埕站的站務人員被撤走,它成為一個無人管理的小站,有通車時,乘客也是上了車才買票;因為車站沒有人管理,出入自由,站亭及月台皆靠義工幫忙打掃,保持乾淨清潔。

1999年公所在此舉辦「秘密花園」活動,在車站周邊種植花草,希望塑造車埕景觀之美,但這項計畫進行到一半,就遇上九二一大地震,車站及站前的車埕國小遭受重創。2001年,車埕站經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修建,如今已是台鐵集集線最美的終點站,周邊保留許多木業全盛時期的文物,展現全新風貌。

車埕仍保有五分車,深受小朋友青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08/03 許斐莉攝影)
車埕仍保有五分車,深受小朋友青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08/03 許斐莉攝影)

車埕

要以產業文化帶動觀光

1999-07-19/聯合報/39版/鄉情

【陳錫明】

位居山谷的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村,近百年前曾是商賈雲集的熱鬧山城,也曾擁有規模龐大的木材工廠,雖都已成過往雲煙,但青山綠水依舊,褪去的風華也在陳舊景物中隱現,又因位處觀光發展漸盛的集集鐵路支線終點,社區居民合力振興產業文化、再造繁榮山城的步伐,已經緩緩邁開。

「車埕」顧名思義,就是停放車輛的地方;據學者訪查,清末民初之際,日本政府在埔里興建一座大型糖廠,並興建彰化二水至埔里的輕便鐵軌,以利甘蔗原料供運及貨物運輸,民國元年完工通車,車埕因位居中繼站,每天都有一百多輛輕便車停歇,因而得名。

這也是車埕聚落發展的開始,當時出自西部平原的大量糖、米等物資,靠輕便車由二水運入交通閉塞的埔里盆地,中繼站車埕成為山區重要轉運樞紐,幾年後日人興建大觀發電廠,大量器材堆放在車埕,商賈雲集、人車鼎沸,盛極一時。

部分老一輩居民還記得,小時候車埕車站附近有茶室、旅社、戲院、撞球店及米店、麵店等,夜間仍見熙來攘往人潮,消費者多半是搭乘輕便車進出埔里的生意人。因應興建發電廠需求,輕便鐵軌全部更新,交通更順暢,往來人車也更多。

不過,隨著發電廠興建,民國二十年集集鐵路被認為無延伸必要,車埕往大觀方向的鐵軌被拆除;成為終點站的車埕因失去轉運功能,急速沒落,但集集鐵路運輸功能並未衰退,腹地較廣、地勢平坦的水里取代車埕,短短幾年光景便已發展出熱鬧繁華面貌。

近卅年後車埕再現榮景,民國四十七年林業鉅子孫海標得丹大林區伐木權,為方便作業,他起初就近在車埕設立丹大事業部,後來將所有的振昌木業公司總公司辦事處遷到車埕,再度炒熱車埕商機,熱鬧程度不亞於水里街區,風光了廿多年。

七○年代林業政策改變,振昌公司停業,車埕又回復平靜,集集鐵路運輸功能也開始走下坡,八年前鐵路局將車埕站站務人員撤走,空遺站房、倉庫、寬闊的迴車場及一條條生鏽的鐵軌,至今這處依著山谷形成的社區聚落,多半時間是沈寂的。

近年來集集鐵路觀光發展有了起色,動作快的集集鎮公所配合綠色隧道大力推動鐵道觀光,使得集集站幾乎成為小鐵路的代名詞,假日遊客絡繹不絕,反倒依山傍水、洋溢思古幽情的終點站車埕,空聞開發計畫遲不見具體作為。

等了又等,社區居民不忍見蘊藏豐富文化內涵的聚落繼續傾圯、凋零,決定以具體行動喚起有關單位重視;「以產業文化帶動觀光發展」是車埕社區發展協會的規劃構想,而振興木材產業文化,則是首要發展項目。

社區協會理事長胡友誠等人認為,毗鄰車站的振昌木業公司大片房舍、設施雖破舊,但主體結構仍完整,是台灣木材產業興衰最佳見證。在取得業者同意後,胡友誠等人著手規劃重整,將來並訓練居民當解說員,帶領遊客參觀,了解早期木材運送加工情形。

社區協會還研訂鐵道、電力及梅蘭產業文化等發展主軸,同時向鐵路局爭取代管車站,以利整體規劃及營運,近期將先自辦小型活動,再逐步爭取政府機關協助,儘管規劃內容未臻成熟,經費也尚無著落,但他們相信在行動開始之後,車埕就不會再寂寞。

火車

最新文章

萬里區翡翠灣太空玲瓏屋,飛碟型的外觀加上充滿廢墟感的氛圍,成為打卡熱點。圖/聯合...

北海岸奇觀!荒廢40多年的奇特廢墟 翡翠灣太空玲瓏屋

2023-03-23
新舞臺是民間企業投資興建的專業表演場地,地方雖小,但被喻為五星級舞台。圖/聯合報...

台灣第一個民營劇場 曾經座落信義區的「新舞臺」

2023-03-22
北市中華路新建即將完工的中華商場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1/03/27 ...

六○年代外地人對台北的第一印象|1961年中華商場落成

2023-03-21
麻豆代天府十八地獄入口塑像,令人不寒而慄。圖/聯合報(2015-04-22 謝進...

一日體驗上天堂下地獄!擁有68年歷史的麻豆代天府

2023-03-17
高速公路中沙大橋廿六日竣工,圖為大橋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09/2...

紀念邦交國友誼的第一長橋 高速公路上的中沙大橋

2023-03-16
碧潭樂園開幕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5/06/24 陳明輝攝影)

回到碧潭樂園的美好時光!你還記得它嗎?

2023-03-15
歡度兒童節,北市兒童樂園湧入大批民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3/4/4 徐燦...

穿越時光最想去的打卡熱點 圓山兒童樂園

2023-03-15
台北市中山北路交通狀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1/11/19 陳明輝攝影)

60年代的行人地獄 中山北路通勤亂象交警傷腦筋

2023-03-14
花蓮市公所重新粉刷美崙山公園米老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8/09/29 范...

原本是廢棄碉堡 花蓮地標「台灣米老鼠 」守護美崙山30多年

2023-03-10
士林區外雙溪明德樂園度假村的建築造形別具風格,是夏日度假避暑的好去處。圖/聯合報...

北台灣最大明德樂園 廣達創辦人林百里買下變菜園

2023-03-10
台北市士林區,橫跨基隆河的百齡橋下,有一大片綠草地,是百齡綜合運動場。在這片平坦...

橋下的綠地運動場 1977年的百齡橋

2023-03-08
千越大樓的外觀殘破不堪,曾被形容是鬼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6/07/0...

「四季陰涼」招租客!台中「鬼樓」千越大樓曾有台灣首座旋轉飛碟屋

2023-03-07
褒忠鄉馬鳴山五年千歲公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6/12/05 籃淑媚攝影)

全區73個景點!雲林必訪秘境 鎮安宮五年千歲公園

2023-03-06
花蓮市歷史最久的亞士都飯店受到集集大地震影響, 客源減少, 將暫時停業, 並進行...

敵不過地震!曾名為「亞士都」50年 花蓮地標飯店傳停業

2023-03-04
台北中山堂外觀街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08/10 陳炳坤攝影)

昔日台北重量級藝文殿堂 灰狼羅伯曾在此開唱!

2023-03-03
台中大坑卡多里遊樂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06/01)

倒閉後頻傳靈異謠言!曾以雲霄飛車聞名的卡多里遊樂園

2023-03-03
台中市柳川路及民權路口近來新成立了一家由日式古建築翻新成一複合式餐廳,除了西式美...

原屬霧峰林家!台中柳川旁風光一時的「柳岸風情」

2023-02-27
台北縣三重一村為封閉式社區,社區內仍完整保留著眷村的原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拍攝地 被保留的眷村記憶|空軍三重一村

2023-02-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