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只要30元! 隨瓊麻業繁榮到沒落的恆春戲院
數十年前,地方戲院是恆春鎮居民休閒解悶、戀愛約會的好所在,花個30元就能鑽入漆黑的小房間,隨著電影進到另一個時空去,即便身旁大批觀眾的掌聲、呼吸聲都清晰無比,你仍然能沉浸其中,享受電影與初萌芽的愛情。
戲院外的手繪畫報和看板栩栩如生,有著別樹一幟的風格,如同過去的恆春風景一樣精采。在早期,恆春半島瓊麻業相當興盛,因麻繩需求量高,許多勞動人力湧入小鎮,一旦人潮聚集了,自然也出現各種市井小民的娛樂,地方戲院也就隨之而起,提供小鎮人民的觀影娛樂。
但是在後來,隨著電視機興起,家家戶戶開始習慣待在家中看戲,再加上尼龍繩取代麻繩,恆春的瓊麻產業逐漸沒落,人口大量外移,恆春戲院也隨著產業一起默默淡出恆春。
直到現在,雖然恆春有作為經典國片《海角七號》的拍攝場景,但是恆春鎮的人們卻沒有可以播放電影的正規戲院,反而得跑到一百公里外的屏東市和高雄市才能看電影,那些關於恆春戲院的記憶,只留存在一代恆春人的戀愛回憶裡。
恆春4家戲院 見證過去黃金歲月2018-08-03/聯合報/B2版/高屏澎東要聞
【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據戶政資料統計,屏縣恆春半島的設籍人口從民國71年最高峰後下跌,到去年創下人口新低紀錄;從勞力密集的產業演變到觀光旅遊服務業,年輕一輩很難想像早年因瓊麻、木炭業帶來「淘金潮」的黃金歲月,使戲院應運而生,恆春鎮、滿州鄉曾多達4家,是老輩人甜蜜的回憶。現在已全部吹熄燈號。
文史工作者念吉成說,民國50年至70年,瓊麻、木炭和稻米是恆春半島最興旺的產業,吸引大批外地人來「淘金」,但產業沒落後人口外移。「戲院產業為那段黃金歲月留下見證!」他說,恆春當時瓊麻業興盛,大量人力投入種植、加工,滿州鄉還多了木炭業,到處有錢賺讓戲院林立,恆春西門外萬華戲院、老街的恆春戲院及南門外的玉城戲院3家鼎立,滿州鄉有滿州戲院,曾日進斗金,卻在75年前後相繼熄燈。
「到戲院看電影,是當時的高級享受!」85歲的宋娘發說,滿州戲院在民國53年由高進春引進,之後由陳龍富接手,75年拆除;為鄉親帶來歡笑,也藏著情侶約會的戀愛故事。陳龍富說,當時很多人聽不懂國語,以台語片為主,後期才播國語片,後因瓊麻業退場人口流失,只好結束營業。
90歲的恆春吳阿嬤說,民國55年看電影全票30元、半票25元,基層公務員月薪才200至300元,工人近千元,到70年漲到100元,窮苦人家花不起,小孩常趁散場前偷溜進場過過癮;仍保留建築的恆春戲院是台灣光復後開幕,由吳豐源等人合夥經營;屋牆保存至今的浮雕,可一窺當時的貴氣,是老輩甜蜜的回憶。
最新文章
-
拉近雙北距離的華江大橋
2022-07-06 -
台北華爾街的前貌! 剛通車的南京東路
2022-06-29 -
躺著玩、坐著玩、趴著玩 昔日的消暑聖地|八仙樂園
2022-06-28 -
1988年西門町武昌街 徒步區復甦商圈發展
2022-06-23 -
從1989年新竹東門城 細數風城30年光景
2022-06-21 -
國光客運的前身 公營時期的台汽客運
2022-06-21 -
中華商場第一座巨型霓虹塔
2022-06-21 -
走過一世紀的老建築 1985年鳳山車站
2022-06-16 -
看電影只要30元! 隨瓊麻業繁榮到沒落的恆春戲院
2022-06-15 -
1992年被高架橋掐著的臺北北門
2022-06-15 -
車流太大都市圓環吃不消! 交通樞紐台北正氣橋難逃被拆的命運
2022-06-14 -
開車到不了的秘境 1967年開幕的世外桃源|雲仙樂園
2022-06-10 -
重返1963年 被美食攤販環繞的艋舺龍山寺
2022-06-09 -
暢玩圓山兩「園」! 60年代親子遊熱門景點
2022-06-08 -
作家筆下飛越一世紀的城鎮 濃縮時代風貌|斗六火車站
2022-06-07 -
一把火燒了! 臺灣第一座大型地下商城
2022-06-06 -
高雄鳳山八景之一 蓮池潭賽龍舟全國live秀
2022-06-01 -
走入歷史的花蓮舊站與不載客的花蓮港站
2022-06-0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