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淡線結束營運:淡水最後一班列車

2023-05-29 16:20 報時光

火車站人潮。日期:1988/07/02.攝影:邱勝旺.來源:聯合報
火車站人潮。日期:1988/07/02.攝影:邱勝旺.來源:聯合報

北淡線是日治時期就開始營運的鐵路,對於往來台北和淡水的交通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工具。然而,在1971年提出的「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計劃」後,北淡線即被計劃改建為捷運系統。最終,在1988年正式停駛,並且在最後一天的營運當天舉辦了「淡水最後一班列車」的活動,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拍照留念。

北淡線在運營期間,火車票價相對便宜。單程票價只有十五元,與現在的物價和民眾的收入相比,可以說非常划算。然而,在早期,坐火車可是一項奢侈的享受,並非一般人都負擔得起的。除非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人很少會輕易搭乘火車。

多少人依舊懷著濃濃的不捨之情,省鐵路局加掛特別列車,舉辦「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對北淡線做最後凝視,共同陪伴小火車走完最後一程。日期:1988/7/16.攝影:游輝弘.來源:聯合報
多少人依舊懷著濃濃的不捨之情,省鐵路局加掛特別列車,舉辦「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對北淡線做最後凝視,共同陪伴小火車走完最後一程。日期:1988/7/16.攝影:游輝弘.來源:聯合報

北淡線的重要性在於代替淡水港因淤塞嚴重而無法承擔運輸負擔的情況。過去,帆船可以直接航行到桃園大溪,但這種情景不再存在了。接著,連載客的蒸汽明輪或吃水較淺的「臭油船」也無法再靠泊萬華。停航的船舶使得公路交通還未完善時,北淡線成為淡水和台北之間運輸的重要工具。

然而,坐火車卻是一項奢侈的享受。民前六年時,北淡線二等車的成人票價是日圓四角二分,而當時六十公斤的白米價格只有一圓八角。即使是六十年前,北淡線的票價也是三角二分,而工人做工三天才能賺到一圓的工資。此外,火車班次不多,一天只有四到五班次,每列火車只有三到四節客車廂。

許多老一輩的人對於坐火車的記憶依然深刻。李總統登輝先生的父親李金龍老先生回憶說,早年淡水的居民多數是乘坐「臭油船」到台北,每趟船的收費大約是一分。相對而言,坐火車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生活中的大事。九十一歲的李老先生表示,他的老家在三芝鄉,與淡水鎮有一段距離,童年時代他根本沒有機會坐火車。直到上中學後,學校帶著學生遠足,他才初次體驗到坐火車的滋味。

隨著時代的變遷,北淡線的火車票價逐漸便宜了一些。例如,民國31年,學生月票的價格是二圓二角。即使如此,對於小職員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5圓左右的情況來說,買得起火車月票通勤的人依然是少數。在當年淡江中學的畢業紀念冊上,還留有一位陳姓學生的「定期乘車券」,紀念著那些坐火車上下學的時光。

北淡線的結束營運標誌著時代的演變和交通方式的改變。由於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計劃的實施,捷運取代了火車成為更快速、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然而,北淡線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人們對它的回憶將永遠存在,成為一段珍貴的交通記憶。

民生報主辦「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由鐵路局加掛特別列車,16日帶領讀者做北淡線的最後回顧。日期:1988/7/16.攝影:游輝弘.來源:聯合報
民生報主辦「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由鐵路局加掛特別列車,16日帶領讀者做北淡線的最後回顧。日期:1988/7/16.攝影:游輝弘.來源:聯合報

淡水線懷念之旅

想當年 坐火車是樁大事

1988-07-02/聯合報/14版/台北市民生活

【本報記者劉曉甯 孫蓉華】

票價相當昂貴 沒事不隨便坐

台北到淡水的火車,單程票價十五元,與現在的物價、民眾的收入相比,頗為便宜。但在早年,火車可不是一般人坐得起的,沒什麼大事,還不輕易坐火車呢!

淡水港淤塞情況嚴重後,無法再擔負運輸的重責。以往帆船直駛桃園大溪的情景不再,接著連載客的蒸汽明輪或吃水較淺的「臭油船」,也不能再靠泊萬華。承運客貨輪的船舶停擺,公路交通仍未臻完善,北淡線火車扛起了淡水、台北間運輸的重任。

但是,乘坐火車可是奢侈的享受。民前六年時,北淡線二等車的成人票票價是日圓四角二分,當時六十公斤的白米價格是一圓八角。七十多歲的前淡水鎮長鄭永富記得,北淡線火車五十年前的票價是三角二分,而工人做工三天大概才有一圓工資。火車班次也不多,一天只有四、五班次,每列掛三、四節客車廂。

李總統登輝先生的父親李金龍老先生回憶說,早年淡水人要到台北,多數乘坐「臭油船」,每趟收費約一分,比較起來,乘坐火車當然算是生活中的大事。九十一歲的李老先生表示,老家在三芝鄉,與淡水鎮還有段距離,童年根本沒有機會坐火車。上了中學後,學校帶著學生遠足,才初次嚐到坐火車的滋味。

民國卅一年,火車票價便宜些了,可是還是挺貴的。學生月票一張二圓二角,那時,小職員每月平均所得也不過卅五圓上下。能夠買火車月票通勤,羨煞同學。當年淡江中學的畢業紀念冊上,留有一隅刊出一位陳姓學生的「定期乘車券」,紀念坐火車上下學的時光。

蒸氣車頭時代 難忘數件寶事

火車票價隨著社會的改變升降,北淡線的列車,也由燒炭的蒸汽火車頭到動力慢慢加大的機車頭,再到現在使用的柴油車頭。越早期的火車,越有些令淡水人難忘的「寶」事。

關渡隧道坡陡 車常會倒退

李總統的弟弟李炳楠說,搭蒸汽機車頭火車,經過關渡隧道前,乘客不約而同地都會關上車窗。否則,車廂內會瀰漫著黑黑的煤煙,衣服上會沾上煤塵,弄成小黑臉。而火車座位卻是硬木板座椅,又無電風扇,燠熱的夏天,關窗過隧道,可難過呢!

從關渡站出來駛經關渡隧道的一段路是陡坡,燒煤炭的蒸汽火車頭,如果不能加足馬力,到了上坡處,根本上不去。還要由關渡站倒退數百公尺,等鍋爐火燒旺了,蒸汽十足後再一鼓作氣爬坡前進。因此,火車倒退的情況,也是老一輩淡水人記憶猶新的鮮事。火車不夠力,趕不上火車的年輕小伙子,乾脆用跑的追火車,還真追得上。

世居淡水的周明德記得,民國卅一年高中畢後,他在氣象局工作,一天早上到車站時,火車已鳴笛開動,一時興起,拔腳就追。由於駛出淡水的火車要駛經一段斜坡,速度減緩,在車上同學、同事的加油聲中,他跑了四、五百公尺追上了那班火車。

載客量逐年減 只剩兩千多人

台灣光復後,日據時代一度停駛的北淡線火車,恢復正常營運。因為北淡線沿線地區,由農村發展為新興社區,工廠、學校紛設,經濟的繁榮,帶動人口成長。北淡線載客人數逐年增加。民國四十一年每天平均約有一千八百人在淡水站上車,到民國六十四年每天平均有八千五百五十多人上下車。意氣風發的北淡線度過全盛期後,隨著公路運輸的發達,便捷的客運班車陸續增加,搶走了火車乘客。民國七十二年,北淡線載客人數降為每天四千多人,這兩三年更曾低到二千多人。

追憶時光裡的懷舊故事,立刻加LINE好友!加入line好友https://lin.ee/S0acq2A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火車

最新文章

台南市善化戲院荒廢多年即將拆除,南藝大學生14日要在戲院前放老電影,請鄉親都來看...

拆除前的倒數! 善化戲院的最後一場電影

2023-11-28
北市衡陽路的大三元酒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6/05/08 曾吉松攝影)

政商名流的最愛!台北老牌粵菜餐廳「大三元酒樓」

2023-11-27
茂林多納野溪溫泉曾是台灣最知名的溫泉勝地之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2/06...

茂林野溪溫泉曾享有盛名 因八八風災沒落

2023-11-26
配合花博營運,圓山兒童育樂中心今天起重新開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0/10...

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熄燈近10年!回顧80歲樂園最後身影

2023-11-25
台北市政府針對逃生及消防設備,在南陽街一帶補習班進行公安檢查,發現15家受檢的補...

【報時光經典照片】南陽街「補習街」

2023-11-24
伸港鄉傳奇性十足的張玉姑廟,又名伸慶宮,昨天大門落成啟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

香火比媽祖廟還旺盛! 1950年代轟動一時的張玉姑廟

2023-11-22
奇美董事長許文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8/11/19 攝影:本報記者)

【報時光經典照片】許文龍

2023-11-20
木船民歌西餐廳走進歷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3/09/02  林建榮攝影)

【報時光經典照片】木船民歌西餐廳

2023-11-20
民進黨遊行、請願、示威、抗議 「四一七」遊行群眾與鎮暴警察昨天凌晨在林森北路上對...

【報時光經典照片】華燈初上的林森北路

2023-11-20
基隆市孝一路委託行商店街慶祝觀光節張燈結采,吸引逛街民眾上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那些年瘋洋貨 六、七〇年代帶動潮流的委託行

2023-11-18
麥當勞速食餐點自獲我國核准正式開業後,其業績像一陣龍捲風,給我國餐飲市場帶來了莫...

【報時光經典照片】台灣第一間麥當勞

2023-11-17
「文星雜誌選集」訴訟,李敖舉行記者會並提出書面證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2...

【報時光經典照片】作家李敖的歷史身影

2023-11-17
來源:聯合報-1969-09-19-第六版

台灣第一座旋轉餐廳 中央大酒店上的「阿波羅」

2023-11-16
台北車站周邊街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0/02/13 攝影:本報記者)

【報時光經典照片】台北車站

2023-11-14
腹地狹小的台南航空站不但要遷建,還計畫要建成南部第二座國際機場。圖/聯合報系資料...

載運量曾多達240萬人次!「台南航空站」雲嘉南地區首座國際機場

2023-11-09
歷經輝煌和風光,經營二十三年的中興百貨今天最後一天營業,隨即走入歷史,徒留繁華落...

貴婦力挺!扶植不少設計師 昔日的時尚中繼站「中興百貨」

2023-10-31
台北市新第一百貨公司〈見圖街景〉積欠該公司廠商貨款,廿四日以內部裝修名義暫停營業...

台北市第一家有電扶梯的百貨!「第一百貨」經營峰迴路轉

2023-10-30
剝皮寮古街區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8/04/08林建榮攝影)

差點消失的200年古蹟!回顧剝皮寮的歷史與重生

2023-10-2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