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淡線結束營運:淡水最後一班列車
北淡線是日治時期就開始營運的鐵路,對於往來台北和淡水的交通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工具。然而,在1971年提出的「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計劃」後,北淡線即被計劃改建為捷運系統。最終,在1988年正式停駛,並且在最後一天的營運當天舉辦了「淡水最後一班列車」的活動,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拍照留念。
北淡線在運營期間,火車票價相對便宜。單程票價只有十五元,與現在的物價和民眾的收入相比,可以說非常划算。然而,在早期,坐火車可是一項奢侈的享受,並非一般人都負擔得起的。除非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人很少會輕易搭乘火車。
北淡線的重要性在於代替淡水港因淤塞嚴重而無法承擔運輸負擔的情況。過去,帆船可以直接航行到桃園大溪,但這種情景不再存在了。接著,連載客的蒸汽明輪或吃水較淺的「臭油船」也無法再靠泊萬華。停航的船舶使得公路交通還未完善時,北淡線成為淡水和台北之間運輸的重要工具。
然而,坐火車卻是一項奢侈的享受。民前六年時,北淡線二等車的成人票價是日圓四角二分,而當時六十公斤的白米價格只有一圓八角。即使是六十年前,北淡線的票價也是三角二分,而工人做工三天才能賺到一圓的工資。此外,火車班次不多,一天只有四到五班次,每列火車只有三到四節客車廂。
許多老一輩的人對於坐火車的記憶依然深刻。李總統登輝先生的父親李金龍老先生回憶說,早年淡水的居民多數是乘坐「臭油船」到台北,每趟船的收費大約是一分。相對而言,坐火車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生活中的大事。九十一歲的李老先生表示,他的老家在三芝鄉,與淡水鎮有一段距離,童年時代他根本沒有機會坐火車。直到上中學後,學校帶著學生遠足,他才初次體驗到坐火車的滋味。
隨著時代的變遷,北淡線的火車票價逐漸便宜了一些。例如,民國31年,學生月票的價格是二圓二角。即使如此,對於小職員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5圓左右的情況來說,買得起火車月票通勤的人依然是少數。在當年淡江中學的畢業紀念冊上,還留有一位陳姓學生的「定期乘車券」,紀念著那些坐火車上下學的時光。
北淡線的結束營運標誌著時代的演變和交通方式的改變。由於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計劃的實施,捷運取代了火車成為更快速、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然而,北淡線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人們對它的回憶將永遠存在,成為一段珍貴的交通記憶。
淡水線懷念之旅想當年 坐火車是樁大事
1988-07-02/聯合報/14版/台北市民生活
【本報記者劉曉甯 孫蓉華】
票價相當昂貴 沒事不隨便坐
台北到淡水的火車,單程票價十五元,與現在的物價、民眾的收入相比,頗為便宜。但在早年,火車可不是一般人坐得起的,沒什麼大事,還不輕易坐火車呢!
淡水港淤塞情況嚴重後,無法再擔負運輸的重責。以往帆船直駛桃園大溪的情景不再,接著連載客的蒸汽明輪或吃水較淺的「臭油船」,也不能再靠泊萬華。承運客貨輪的船舶停擺,公路交通仍未臻完善,北淡線火車扛起了淡水、台北間運輸的重任。
但是,乘坐火車可是奢侈的享受。民前六年時,北淡線二等車的成人票票價是日圓四角二分,當時六十公斤的白米價格是一圓八角。七十多歲的前淡水鎮長鄭永富記得,北淡線火車五十年前的票價是三角二分,而工人做工三天大概才有一圓工資。火車班次也不多,一天只有四、五班次,每列掛三、四節客車廂。
李總統登輝先生的父親李金龍老先生回憶說,早年淡水人要到台北,多數乘坐「臭油船」,每趟收費約一分,比較起來,乘坐火車當然算是生活中的大事。九十一歲的李老先生表示,老家在三芝鄉,與淡水鎮還有段距離,童年根本沒有機會坐火車。上了中學後,學校帶著學生遠足,才初次嚐到坐火車的滋味。
民國卅一年,火車票價便宜些了,可是還是挺貴的。學生月票一張二圓二角,那時,小職員每月平均所得也不過卅五圓上下。能夠買火車月票通勤,羨煞同學。當年淡江中學的畢業紀念冊上,留有一隅刊出一位陳姓學生的「定期乘車券」,紀念坐火車上下學的時光。
蒸氣車頭時代 難忘數件寶事
火車票價隨著社會的改變升降,北淡線的列車,也由燒炭的蒸汽火車頭到動力慢慢加大的機車頭,再到現在使用的柴油車頭。越早期的火車,越有些令淡水人難忘的「寶」事。
關渡隧道坡陡 車常會倒退
李總統的弟弟李炳楠說,搭蒸汽機車頭火車,經過關渡隧道前,乘客不約而同地都會關上車窗。否則,車廂內會瀰漫著黑黑的煤煙,衣服上會沾上煤塵,弄成小黑臉。而火車座位卻是硬木板座椅,又無電風扇,燠熱的夏天,關窗過隧道,可難過呢!
從關渡站出來駛經關渡隧道的一段路是陡坡,燒煤炭的蒸汽火車頭,如果不能加足馬力,到了上坡處,根本上不去。還要由關渡站倒退數百公尺,等鍋爐火燒旺了,蒸汽十足後再一鼓作氣爬坡前進。因此,火車倒退的情況,也是老一輩淡水人記憶猶新的鮮事。火車不夠力,趕不上火車的年輕小伙子,乾脆用跑的追火車,還真追得上。
世居淡水的周明德記得,民國卅一年高中畢後,他在氣象局工作,一天早上到車站時,火車已鳴笛開動,一時興起,拔腳就追。由於駛出淡水的火車要駛經一段斜坡,速度減緩,在車上同學、同事的加油聲中,他跑了四、五百公尺追上了那班火車。
載客量逐年減 只剩兩千多人
台灣光復後,日據時代一度停駛的北淡線火車,恢復正常營運。因為北淡線沿線地區,由農村發展為新興社區,工廠、學校紛設,經濟的繁榮,帶動人口成長。北淡線載客人數逐年增加。民國四十一年每天平均約有一千八百人在淡水站上車,到民國六十四年每天平均有八千五百五十多人上下車。意氣風發的北淡線度過全盛期後,隨著公路運輸的發達,便捷的客運班車陸續增加,搶走了火車乘客。民國七十二年,北淡線載客人數降為每天四千多人,這兩三年更曾低到二千多人。
時光匆匆,你曾經和誰一起走過那段時光?「特別日訂製書」獨家收藏珍貴歷史報紙,根據你所指定的日期,原貌重現當天的《聯合報》報紙版面,為你珍藏這些寶貴的青春回憶。
立即訂做你的報紙書:https://bmai.app/5jqgzd
最新文章
-
見證與中東外交歷史!60年代落成的「台北清真寺」帶來獨特城市風景
2025-01-15 -
南臺灣最大年貨大街:高雄「三鳳中街」滿滿年味
2025-01-13 -
合歡山曾經有座滑雪場!1960年代獨有的冬季回憶
2025-01-10 -
亞東捷運站前身是樂園!板橋人童年回憶小而美的「元智樂園」
2025-01-08 -
比特斯拉還拉風!行走在馬路的無耳朵汽車
2024-12-31 -
曾是亞洲最大的「東光百貨」! 開業十年的興盛與沒落
2024-12-24 -
國民黨中央黨部舊樓拆除曾掀古蹟爭議 搶救未果如今為張榮發基金會大樓
2024-12-24 -
台灣廟有個荷蘭神! 「八寶公主廟」的由來與傳說
2024-12-19 -
我國在美重要資產 百年古蹟「雙橡園」見證外交歷史現場
2024-12-17 -
玉山主峰曾立于右任銅像30年 遭人斷頭改建石碑迄今
2024-12-16 -
1972年舊城改造! 「萬大計畫」改善萬華、大龍峒地區老舊面貌
2024-12-12 -
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熄燈10年!回顧80歲樂園最後身影
2024-12-12 -
台南河樂廣場的前身「中國城」昔日古都最繁華商城
2024-12-11 -
台北市內最不像台北的地方! 「社子島」的50年停滯與開發困境
2024-12-10 -
曾是台灣最大的戲院「東亞影城」2012年拆除! 「鳳山」已12年沒有電影院
2024-12-06 -
曾為棒球人士心目中的夢田 ! 「三芝永恆棒球場」如今已雜草叢生
2024-12-04 -
曾風靡一時的森林遊樂園 「南天母森林樂園」荒廢30年成「猛鬼樂園」
2024-11-29 -
台北特色商圈「台北鳥街」1979年成形 如今年產值超30億!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