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學廣自創「鎮長稅」惹議!向建商徵收2.4億最終官司纏身
台北縣(今新北市)汐止鎮長廖學廣自1990年上任以來,向建商徵收「鎮長稅」,成為全國矚目焦點,卻也讓他背上官司。
當時汐止面臨建商大量開發土地,造成地方環境的巨大衝擊。於是,廖學廣鎮長仿效國外的「建設捐」作法,要求建商對社區要有適當的回饋,因此向新建房屋的建商徵收「汐止鎮回饋地方捐獻款」,俗稱「鎮長稅」。另一方面,也是要打破建商過去向政府相關單位走後門送紅包的陋習。
因為鎮公所無權介入建照的申請流程,但建物在完工申請執照前,必須向鎮公所申請出具「未損壞公共設施證明」,鎮公所以此要求建商交「鎮長稅」。收費標準是每戶大約一萬元,大財團要多繳一點錢,皆開立收據,財務透明化。汐止鎮每年預算只有二、三億元,而廖學廣的「鎮長稅」,一年大約可收五千萬元,四年多的任期,共收了兩億四千多萬元。
他強調,這筆收入沒有落入私人口袋,而是與全體鎮民共享,主要用於汐止鎮的藝術文化活動,救濟社會弱勢等。建商的反應不一,有些認為「鎮長稅」用來提升當地的生活環境,對建商賣屋也有利,因此樂得配合。但也有建商認為,此舉於法無據,而且課稅標準不一,造成困擾。
1994年,李登輝總統在台灣省政府召開的鄉鎮市區長講習會致詞時,特別點名汐止鎮長廖學廣,好奇他如何徵收「鎮長稅」,讓他聲名大噪。許多鄉鎮市長因為地方財源不足,紛紛想要跟進。
廖學廣在體制外自創「鎮長稅」,雖然獲得不少鎮民支持,但造成極大爭議。因為沒有鎮民代表會的審核監督,還被人檢舉貪汙、瀆職。他的官司纏訟十餘年,法院的判決在重罪與無罪間擺盪,最後判刑一年定讞。
專訪 廖學廣〈汐止鎮鎮長〉建商開發理應回饋 全體鎮民共享利益
1994-04-13/經濟日報/03版/綜合新聞
【記者萬中一-汐止】台北縣汐止鎮長廖學廣四年前開始徵收,「汐止鎮回饋地方捐獻款」(即所謂的鎮長稅),這個全國首創的體制外資金來源引起很多爭議,但似乎稅收並沒有阻擋建商在汐止開發房地產。
廖學廣昨(1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汐止鎮在四年前時僅有八萬多人口,樓高在10層以上的大廈只有二、三棟,現在人口成長將近一倍,處處可見高樓大廈,建商大肆開發,造成各種破壞,理應回饋地方,而且建商所繳交的「鎮長稅」,都是繳到第一銀行,每筆款項都有收據,利益歸全體鎮艮所有,沒有流入私人荷包。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當初鎮長是如何想到要徵收鎮長稅?
答:汐止鎮每年的預算只有二、三億元,基層建設基金原本就不夠,近幾年來上百家建設公司到汐止投資房地產,大興土木,雖然對帶動汐止地方繁榮有所幫助,但也嚴重破壞道路,造成山坡地水土流失,製造環境汙染等,廢土任意傾到造成基隆河淤塞等等。很多建商完工交屋後,卻沒有進行善後責任,恢復舊觀,引起鎮艮強烈不滿,基於使用者付費以及回饋鄉里的原則,我決定採取強硬措施,只要建商在汐止興建房屋,就應提撥相當款項回饋地方。
課稅標準不一 於法也無據 汐止鎮長稅 多數建商質擬1994-04-13/經濟日報/03版/綜合新聞
【記者洪雅齡-台北】
汐止鎮長廖學廣自行規定在鎮內開發房地產的建築商,必須繳交「鎮長稅」,引起多數建商質疑,很多業者說,鎮長要求的課稅標準不一,而且於法無據,不繳又不行,只好「私下」與鎮長談價格。
台北縣汐止鎮近年來大力推動公共建設,加上新台五線、北二高等交通建設積極進行,使得汐止成為建設公司推出房地產個案的「新樂園」。東帝士、國泰、宏國、聯邦、遠東、家美、太平洋、捷和、宏環、僑泰等企業在汐止都擁有大片土地,並且已有開發案進行。不少建商透露,汐止徵收鎮長稅已有四年,但是各家公司繳交費用的標準不一樣。
鎮長稅課稅的標準,基本上是蓋一戶房子交一萬元,但預售屋個案大小不同,金額也不一樣。
近幾年來,汐止地區的房地產預售屋推案量持續增加,每年平均預售屋推出的戶數超過一千戶,供過於求問題日益嚴重,但是多數建商取得的土地面積都很大,資金壓力極重,因此年年都有總售金額百億元以上的大案出現。一些建商表示,雖然汐止鎮特別要求繳鎮長稅,為使開發案利都不反對繳錢。(下略)
最新文章
-
少子化衝擊「私中」反夯 雙北「私校七雄」錄取率比頂大還低
2025-03-19 -
壽山動物園巨鱷咬斷員工手臂 警開槍奪回斷肢
2025-03-19 -
教改後升學戰場更殘酷!「李遠哲」的教育改革為什麼被輿論追著打?
2025-03-18 -
台鐵國寶級火車!「總統花車」專為元首打造 內裝有多奢華?
2025-03-18 -
中山女高少女遭撞成活屍 王曉民臥床47年成台灣活最久的植物人
2025-03-17 -
90年代同志文化突破!首家同志主題書店「晶晶書庫」創立
2025-03-16 -
全台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屏東縣車城福安宮
2025-03-15 -
苗栗前議長捲入命案 綁匪竟死在議長家中 離奇案件至今疑點重重
2025-03-14 -
攜手10年拼出20億 「東京著衣」創辦人卻從神仙眷侶走向對立拆夥
2025-03-14 -
台北最早公路隧道成通勤惡夢!圓山隧道遭戲稱「圓山八卦陣」
2025-03-13 -
重振男性雄風的「藍色小藥丸」 威而鋼當年未上市先轟動
2025-03-13 -
牢飯也能飄香!藝人吳宗憲開設的「惡魔島」餐廳曾有多家分店
2025-03-13 -
台灣之光陳偉殷正式退役!首位日職轉戰大聯盟球員結束20年傳奇生涯
2025-03-12 -
前諾貝爾獎得主82歲娶28歲小嬌妻 楊振寧與翁帆的忘年戀
2025-03-12 -
2007年台北車站驚傳憾事 北一女實習老師女廁內上吊身亡
2025-03-12 -
全台最大千里眼與順風耳!19公尺高矗立台南鹿耳門聖母廟
2025-03-12 -
80年代購菸方式有這種! 當年「香菸」販賣機的身影
2025-03-11 -
孫中山逝世百年 曾吃過的高級料亭「梅屋敷」成赴台唯一紀念遺址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