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大盜」楊瑞仁29歲犯下「國票案」震撼金融界! 2008年出獄後又涉「樂陞案」
1995年8月,當時年僅29歲的楊瑞仁是一位任職於國際票券金融公司(簡稱國票)的交易員,平時熱衷於討論股票。然而,因炒股失利,他竟利用職務之便,盜用公司空白商業本票,非法套取高達102億元資金,犯下台灣金融史上規模最大的個人型經濟犯罪,並被媒體稱為「百億大盜」。當年的「國票案」至今仍有數十億資金流向成謎,楊最後協商還40億元,但至今未償還。
案件曝光後,國票公司爆發擠兌風波,資金短缺導致公司一度瀕臨破產。楊瑞仁的主管王慶祥經理,因無法承受壓力,在案件爆發後的五日(也就是父親節當天),公司內跳樓自殺。此外,時任中央銀行副總裁彭淮南、邱正雄,以及金融局局長陳木在、副局長張秀蓮等人皆因此案遭到懲處,甚至連前央行總裁、臺灣銀行董事長許遠東也被監察院彈劾。
由於涉案金額過於龐大,國票公司無力獨自承擔損失,加上擠兌潮的衝擊,不僅令公司面臨破產危機,也對貨幣市場造成劇烈動盪。為挽救市場信心,中央銀行與國票的創始股東大銀行聯手介入救援,才成功穩定金融體系,避免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案件爆發後,調查局介入偵辦。最終,楊瑞仁因偽造有價證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並處罰金新台幣30億元。同案其他25名被告中,有19人分別被判處4年至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在監獄服刑期間楊瑞仁甚至透過妹妹還買通管理員在監所遙控炒股,再讓他揹上一條行賄罪。楊瑞仁在獄中關了13年後,符合減刑要求,2008年12月提前出獄。他在媒體面前兩度下跪磕頭,向社會及國票同仁道歉,強調「被盜領的鉅款沒有一絲一毫流入自己口袋」。然而,他出獄後並未遠離股市,後來又涉及「樂陞案」,再度捲入財經爭議,引發社會關注。
楊瑞仁 台灣的李森年紀不到30歲 搞出新版「霸菱事件」教人吃驚
1995-08-05/經濟日報/03版/綜合新聞
【記者葉慧心、許啟智─台北】國際票券金融公司離職職員楊瑞仁涉偽造鉅額商業本票,一夕之間,成為全國矚目的人物。楊瑞仁不到30歲,卻利用職權之便,盜用、發行近一百億元商業本票,炒作股票,他一手遮天地舞弊其間,捅出了大紕漏,讓高齡80的金融界大老國票董事長金克和也大吃一驚。
國票總公司主管指出,楊瑞仁到國票板橋分公司服務約六年餘,平常表現疋常,為什麼會犯下大錯,他們十分驚訝。董事長金克和昨(4)日與高層主管開完會後,疲弱地在職員的攙扶下,危危顫顫地離去,臨走前,他有些吃力地對記者說:「這是人為舞弊,我們公司會負責的。」
部分金融界人士將楊瑞仁視為英國霸菱公司新加坡分行李森事件的「台灣版」,以目前國際票券淨值只有140多億元,卻發行了90億元偽刻客戶印章,而且由國票保證兌償的商業本票。如果沒有其他金融機構奧援,確實可能帶給國票致命一擊,所帶來的金融效應,恐與李森事件對霸菱銀行的影響,相去不遠。李森與楊瑞仁相同之點,都是不及「而立之年」的年輕小夥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讓一家著名且歷史悠久的金融機構,陷入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但李森在國際金融市場,已具相當知名度,台灣金融界來說,卻沒有幾個人知道楊瑞仁是誰?如今捲入百億元大弊案,頓時聲名大噪。
楊瑞仁挑戰了國票的內部控管及稽核制度,他所做出的事,不但震驚票券業,也再度對當前政府金檢制度的運作,提出一個大問號。
楊瑞仁操盤 炒六億元樂陞股
2017-01-25/聯合報/A2版/焦點
【記者賴佩璇╱台北報導】台北地檢署偵辦樂陞案,意外發現百億大盜楊瑞仁(現改名楊博智)在此案中扮演召集股市金主、並擔任炒手的關鍵角色,顯示楊瑞仁出獄後依舊活躍於股市、背後還有不少股市金主資助。
檢調發現,許金龍與楊瑞仁都曾就讀台北商專,許金龍與樂陞股東鄭鵬基是當兵時期的學長、學弟,許透過鄭牽線與楊瑞仁合作;楊出獄後雖號稱沒錢,但長期住在北市一間飯店,擔任股票作手,他在國票案闖下的「名聲」加上出獄後重返股市的操作,讓不少市場上金主都對他印象深刻,也讓他與不少金主有往來。
許金龍二〇一三、二〇一四年左右,便開始請楊瑞仁買賣股票,兩人有不錯的合作經驗,當許籌畫想操縱樂陞股價時便找上楊;兩人自前年六月至去年八月卅一日,由楊當作手,並尋找市場上數名金主提供證券帳戶及交割帳戶,背後由許金龍出具保證金,以便維持股價在特定價格。
據了解,檢方當初從樂陞案的股票買賣交易的對帳單上,見到「安東尼楊」這個代稱,循線追查之下,鄭鵬基一開始供出「安東尼楊」本名是楊博智,辦案人員都沒聽過這名字,追查後才發現楊瑞仁在二〇一二年改名為楊博智。
楊瑞仁到案後,承認每個月從金主那邊分紅、抽佣約十萬元,金主每借出一萬元時,他可分得五毛作為佣金。辦案人員以他月抽十萬元,獲利三百廿萬依比例推算,估計楊瑞仁在股市操作樂陞股票的金額至少六億元。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最新文章
-
千禧年情侶「唇戰」馬拉松! 3對情侶接吻25小時奪冠還分24萬
2025-07-30 -
2016年美女獸醫簡稚澄「安樂死」自己 喚醒大眾不願面對的社會現實
2025-07-28 -
「裸體加屍體」當賣點?蘋果日報當年5元上市改變台灣報業生態
2025-07-28 -
霧峰林家後代曾是享譽國際的賽車手! 「林帛亨」闖出國際車壇拚出亞洲冠軍
2025-07-27 -
連續36天贏球!統一獅2006年創造中職史上最長17連勝紀錄
2025-07-25 -
2002年政府推出「兩兆雙星產業」政策 卻成「兩兆傷心慘業」
2025-07-24 -
秦祥林、張復建都從這畢業!復興劇校半世紀來培育無數戲曲人才
2025-07-24 -
90年代暑假流行送小孩去打坐?兒童禪修營曾掀熱潮卻因中台禪寺事件退燒
2025-07-23 -
華岡藝校差點走入歷史?90年代曾陷違建風波與廢校危機
2025-07-23 -
文青族最愛、來自世新!免費報紙《破報》1995年創刊現已走入歷史
2025-07-22 -
台灣動物園沒有北極熊!曾經有三隻卻都因這原因死亡…
2025-07-22 -
2.8萬人塞爆新竹體育場!2012年SMTOWN演唱會首度來台引起轟動
2025-07-21 -
職棒推手未能親見榮景 「成棒之父」嚴孝章65歲猝逝
2025-07-21 -
50年前奇萊山重大山難!清大5生喪命 校方建「成功堡」追思
2025-07-18 -
「木蘭女足」一姐周台英昔日榮光 今涉師大抽血案爭議
2025-07-18 -
1999市民熱線滿20年!台北首創、各縣市跟進 號碼竟然都是同一支
2025-07-18 -
中職明星賽的輸球傳統?「興農魔咒」創下連10年不勝紀錄
2025-07-17 -
80年代台灣擬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 3000名農民不滿蛋洗蕭萬長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