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生育 讓人口合理成長|1998年的家庭計劃
台灣的家庭計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不同,人口改變的課題是一直存在的挑戰,從二戰後的嬰兒潮到現代社會的少子化;從早期的「三三三」制到現在鼓吹生育,提供多項補助。世代變遷,時序更迭,人口變化也反映了台灣經濟的成長。
台灣在1964年開始實施家庭計劃,那是一個經濟起飛的台灣,不管鄉村或都市都需要大量的勞力,家家戶戶都有一群年輕活力的孩子,當時這群孩子也造就了未來台灣的經濟奇蹟,但是政府漸漸發現人口成長過於快速,開始了節育計劃,這個計劃也非常成功,以致於1998年開始擔憂生育率降低,推廣適量生育,「不生不好,一個太少,兩個剛好」。
人口結構與經濟息息相關,如今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中間的勞動階層比例減少,缺工的問題儼然成為現在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個太少 家庭計畫喊新口號前兩年還在宣導「一個不嫌少」今年已變成「不生不好」
1998-11-30/聯合報/10版/生活
【記者賴淑姬/中興新村報導】台灣地區人口轉型太快,政府家計單位提出的家庭計畫口號被迫一變再變,從早期的「三三三」制到目前的「不生不好,一個太少,兩個剛好」,至少已有五種「政策主張」,到底生幾個小孩才不會成為「國家罪人」,婦女們是一頭霧水。
每年十一月是衛生單位訂定的家庭計畫宣傳月,前兩年宣導月的口號還是「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但今年已變成「一個太少」。
三十多年前,家庭計畫剛推動時,「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還很濃,一般夫婦生養六、七個孩子很普遍,當時政府打出「三三三」口號,鼓吹「結婚三年生孩子,間隔三年生第二個,最多生三個」,非常響亮。接著,家計單位又喊出「三三二一」制,把最多生三個改為最多生兩個,但效果不彰,因此又推出「主題」更明確的「兩個孩子恰恰好」,由於頗具說服力,又逢台灣地區經濟起飛,婦女教育程度及就業能力大幅提高,兩個孩子比較能在「傳統觀念」與「現實需要」中取得平衡,很多夫妻因而奉為圭臬。
大約十四年前,台灣婦女總生育率(每一婦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開始降到兩個以下,已無法達到所謂「人口替代水準」,人口學者與經濟學者出現兩極化主張。經濟學者認為應鼓勵多生,否則老人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大增,勞動人口不足,將危及國家經濟發展;人口學者則認為,造成生育率下降,「頂客族」、「單身貴族」越來越多是主因,這是教育及經濟因素造成的觀念改變,如果貿然鼓勵多生,恐怕只鼓勵了中、下階層民眾,易導致「人口反淘汰」,事關民族存亡,不可不慎。
最新文章
-
曾經到處奔走接生 如今幾乎消失在台灣社會的職業|產婆
2023-05-28 -
台灣首起捷運無差別殺人事件 鄭捷刺殺乘客導致28死傷
2023-05-27 -
揭密軍中特殊代號「八三么」 隨歷史封存的「軍中樂園」
2023-05-27 -
台灣第一支民營籃球隊的榮耀之路! 今年SBL「裕隆」傲視群雄奪冠
2023-05-26 -
被刑求寫下自白 冤獄14年再審無罪釋放|鄭性澤案
2023-05-25 -
太像中共紅星 雕塑家作品遭改色|1985年北美館紅星事件
2023-05-25 -
台灣社會運動如雨後春筍,攤販的商機竟然大爆發?
2023-05-24 -
當年社會運動的現場美食:「民主豬腳」讓人難以忘懷
2023-05-24 -
「媽媽電話亭」紀錄:20名以上棄嬰的驚人故事
2023-05-24 -
沒有手機的年代 高速公路故障求援秘辛大公開!當年只能靠這招…
2023-05-24 -
捐地超過120頃! 中正大學建校因為有「祂」!
2023-05-23 -
早年臺灣女性困擾揭露:上廁所還要付錢
2023-05-23 -
比誠品書局還早的知新文苑 提供愛書人享受閱讀時光
2023-05-23 -
超過300年歷史的成年禮儀式 台南獨有「做16歲」
2023-05-22 -
90年代空軍新突破! F-16 戰鬥機20年前開箱照
2023-05-22 -
世界級名車現身台大 1986年校園名車展
2023-05-22 -
1995年高雄大統百貨火災 延燒20小時廢棄長達10年 回憶都在這裡
2023-05-22 -
比外表還比演說! 手持彈珠汽水參賽其實有故事| 冷泉公主選美
2023-05-2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