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一群無名英雄拿命換來的珍貴水源|1964年石門水庫完工
石門水庫興建前,桃園、新竹地區,每年都有嚴重的旱災,不僅農田無法插秧,民眾的飲水也成問題。1955年,石門水庫宣告開工,工程浩大艱鉅,參與工事者多達7000餘人,更造成許多人因此殉職。1958年,石門附近的成金煤礦爆炸開採,連身處周遭都有安全疑慮;工程經費也相當龐大,曾請求美國援助。
石門水庫的興建起源於1930年,一位日本的水利專家八田,擬具了一個計劃,想修建此一水庫,此計劃稱為「昭和水利事業」。當時八田的打算,只是擴大灌溉的系統,使桃園大圳管理下的農田成為一塊肥沃的殖民地,還沒有像正式開工時所計劃的,有防洪、發電、灌溉、給水等設備。
依據八田的預估,光是完成灌溉設備,就需要2200萬美元;礙於資源限制,興建水庫成為一個幻想。直到1947年的水利局長章錫綬,從舊櫃子裡,發現一張被丟棄的石門壩位平面圖,他根據這張圖,數度到石門去查勘後,決定興建石門水庫。1949年開始,開始派員前往石門水庫,實地鑽探地質達5年之久。
沒想到,探鑽大隊的隊長進行掘井工程時死於工地,在之後長達8年的興建過程中,亦陸續有人員殉職。這些殉職烈士,於完工後被立碑追思,以示哀悼。1964年石門水庫完工後,它曾是當時遠東第一大的水庫,在台灣水資源建設史上具重要地位,迄今它營運將近一甲子,將水資源的運用發展到極致。
石門水庫建設完成 昨日舉行竣工典禮歷時八年工程費達卅二億元 副總統勉特別注意維護運用
1964-06-15/聯合報/01版/第一版
【本報訊】經過八年的努力,投資卅二億元,規模宏大的石門水庫,於十四日上午舉行竣工儀式,副總統陳誠愉快地親臨工地,主持此一盛典。
台灣北部的居民,整天為這座惠及數百萬人的水庫的竣工興高采烈。曾躬親策劃這項工程籌建工作的陳副總統,及工程實際負責人執行長徐鼐及總工程師顧文魁等,在前往參加竣工典禮的路上,受到桃園和中壢居民的歡迎。
竣工儀式昨日上午十時,在宏偉的石門大壩工區舉行。中央及地方首長、民意代表和駐華各國使節共二千多人參加了這一盛典。
當副總統主持這一惠及台灣北部地區的水庫工程竣工典禮時,他請全場的來賓,為這項工程犧牲的人員,默哀一分鐘。副總統稱讚這些人員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副總統告訴來賓說:石門水庫的完工,應歸功於總統的明智決定,各界的支持,美國的精神鼓勵與經費支助;還有的就是七千多員工和那些無名英雄的貢獻。
之後,美國駐華大使賴特,立法院院長黃國書,監察院代表于鎮洲委員及台灣省主席黃杰相繼致辭。
建石門水庫 無名英雄譜1964-06-15/聯合報/02版/第二版
【本報訊】陳副總統於十四日稱頌的卅二位為石門水庫工程殉職的「無名英雄」是:黃德昌、蘇尊貴、周洪貴、張木能、金裕敏、徐殿景、陳金土、李建維、李光中、傅安信、黃厚成、姜延瑞、姜阿成、廖仁增、王明得、隋永珍、黃子輝、李興華、梁之璞、李忠才、張發春、韓士筠、鍾良興、張亮、徐國金、彭秋立、彭樹華、徐宗昌、彭貴灣、袁湯良、王順隆和賴榮興。
除了這卅二位「無名英雄」外,七千多工程人員中,受過傷的二千八百八十一人,其中因重傷無法治癒而殘廢的有八十七人。
最新文章
-
「勁報」創刊風光一時 不到三年虧損高達十六億走入歷史
2025-08-21 -
2010年吳寶春勇奪世界麵包比賽個人賽冠軍 贏得全球第一面「麵包大師」金牌
2025-08-20 -
火舌中護送旅客! 1980年華航空姐「王文驊」獲得國際英雄獎
2025-08-19 -
昔日賽車手變手搖飲大亨!「廖老大」曾席捲全台 500 家加盟店
2025-08-15 -
台北昔日推「敬老公車」 為長者量身打造卻兩度上路兩度停駛
2025-08-14 -
雷雨中客機墜毀山坡竹林 1970年華航206班機空難
2025-08-13 -
台北動物園首起動物傷人致命案!大象馬蘭意外擠死飼養員
2025-08-13 -
一萬一千呎高空的愛 1967年的「空中婚禮」
2025-08-11 -
四大怪颱之一!1986年韋恩颱風首度從中部登陸 釀成嚴重災情
2025-08-11 -
曾經的「研發六騎士」轉投對手三星!台積電與前大將梁孟松的愛恨情仇
2025-08-08 -
12歲大學畢業!旅美數學神童羅傑1982年轟動台灣
2025-08-08 -
八八風災16年了!回顧「佳暮四英雄」救全村135人感動全台
2025-08-08 -
新加坡建國60周年!當年「被迫」獨立意外造就經濟奇蹟
2025-08-07 -
1999年野狗夜襲壽山動物園 紅頸袋鼠遭咬死4隻全軍覆沒
2025-08-07 -
中職史上最強「DH」羅敏卿 2000年7戰6轟助統一獅下奪隊史第四冠
2025-08-06 -
曾是八斗子工程的一部分「碧砂漁港」轉型觀光漁港的30年故事
2025-08-06 -
紅景天大量招募加盟主後惡性倒閉!詐騙主嫌吸金數億元
2025-08-05 -
花蓮秘境林田山曾是台灣第四大林場 全盛時期連小學都有成特色伐木基地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