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養媳為家奉獻到老 65年前扛秤錘養活全家
1958年,77歲葉施妹做著日夜顛倒的秤菜工作,半夜12點出發,背著重達11公斤的秤錘到中央市場,這份工作她做了長達12年,雙肩都背出一片硬肉。每天工作到早上7點半才回家,大家都勸她別繼續這麼勞累的工作,但她仍堅持不懈,這是為什麼呢?
葉施妹出生40天,就被送人當童養媳,17歲那年,她與養兄張炎結婚,張炎卻不務正業,成天嫖賭。隔年,她生了兒子,邊育兒兼做女工,全家皆依賴她一人的工資生活。由於收入日漸減少,丈夫仍不願工作,她終於忍受不了,帶著兒子離家謀生。
她22歲再婚後,經濟仍不寬裕,因此她還是每天工作,同時負擔前夫的醫療費用。到了50歲,她開始沿街叫賣枝仔冰,生意不錯;好景不長,日本政府開始規定,賣冰要經過許可,她因年紀大,不予核可,賣冰工作被迫中止。她65歲時,開始到市場做秤菜工作,一開始不受菜販信任,她身形矮小,大家認為她搬不動秤錘。
於是,她採「隨喜」方式試水溫,時間一久,大家發現她秤菜準確性高,也願意讓她秤。她認為秤菜可貼補家用,且對菜販們有了感情,不捨離開。周遭的人見她年邁而努力,都對她頗為敬重。她的秤錘有次放在菜簍旁邊,警察認為影響交通,於是將其沒收;沒想到警察見秤錘主人如此高齡,還辛勤工作,反而對她刮目相看。
中央菜場古稀媼一生惟勤謹 百代大忙人
1958-09-02/聯合報/04版/
【本報記者 陳啟福】
這是一個勞動女性畢生為生活掙扎奮鬥的故事,目前她四代同堂,一生靠自己的勞動維持家庭,茹苦含辛,在她的風燭殘年裏,還要支撐著枯瘦的身軀,背著一桿大秤,在中央市場做蔬菜交易的持秤人,每天七小時的夜間工作,連六角錢的稀飯也捨不得吃。
她說:「因為兒孫們太孝順了,我願永遠為他們生活和前途而流汗勞力,這是很值得的」。
每當夜深人靜,人們好夢正酣的時候,中央市場是這個都市裏例外浮動的一角;在這裏,每天在一定的時間裏,有一位老媼,那龍鐘的身影,走進中央市場的大門。她每次到來總不會相差五分鐘,所以,來自農村的賣菜人,雖沒有手錶的配備,但一看見這位老態龍鐘的身影,不期而然地都有同樣的感覺:「天色不早了,已經深夜十二點半了呀!」
是的,十二點半了!因為她在十二年的習慣裏,憑著心的計算,從家中出發,經過一段路程,到達中央市場,大約是十二點半時分,這比是雞的啼唱還準確些,於是,自然而然的,她成了中央市場的一座標準鐘;同時由於她的守時,也給一些農村來的蔬菜生產業者和流動攤販,在漫長的黑夜中,獲得一個計時的準繩。
這位高齡七十七歲的老太太,四代同堂,孫輩繞膝,在家裏左一聲「奶奶」,右一聲「祖奶奶」的叫個不停。照理說,她該是一位滿有福氣的老人,在其晚年,當可清閒地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她不但沒有清閒日子好過,並且還要每天靠她的雙手勞力,以其流汗換取微薄所得,來幫助維持這個四代的家庭生活。
矮矮的個子,頭戴斗笠,笠邊圍着一條破舊的毛巾,腳穿一雙半筒雨靴,肩背着一桿大秤而走動不停,她的姓名叫葉施妹老太太。在中央市場,她每天這樣「全副武裝」,從午夜十二時半開始,到天亮七時半為止,專門替人秤菜,賺得十幾塊錢回家買米,這位古稀老人流汗勞力,過着每天七小時的夜生活,風雨無阻,十二年如一日。
心地善良的老太婆,這幾天正在發愁「飯碗」被人奪去,因為在不久以前,才相繼參加了兩人做此工作,奪去不少她的客戶,聽說最近又要增加,所以她深恐遲早會被人搶光生意,老人家說:「我今年運氣太壞了,六十歲的兒子耳聾不能做生意,如我的工作收入再減少,一家生活馬上就會受到影響,因此使我感到非常不安。」
葉施妹一生勞動,她從童年、青年、中年以至老年,經過各個階段,始終難得有一天安自己勞動而生存的女性。葉施妹是養女出身,她的親生父母是桃園縣人,當她出生剛四十天,就將她送給人家撫養。養家姓張,也住在桃園,收她的目的是做童養媳婦,養大了匹配兒子成婚。可是,誰都想像不到,這個出世僅四十天的嬰兒,竟從此決定了她一生勞苦的命運!
五歲的時候,葉施妹的養母去世了,養父謀生在外奔走,養兄是個野孩子,整天在外面野,就這樣她被「撫養」到八、九歲的時候,開始幫忙料理家務,煮飯和洗衣裳,都包在她一人身上,還要養豬養雞,整天忙個不休。十七歲那年,她由養父作主,與養兄婚,當時只有「送做堆」,沒有辦理任何結婚手續,但她已由養女變成了主婦,主持一個家庭的事務。
儘管終日勞動忙碌,葉施妹從不怨天尤人,使她最感痛苦的,卻是丈夫的沒出息。張炎自幼乏人管教,野得成性,長大了亦難改變,不務正業,吃喝嫖賭浪蕩逍遙,葉施妹苦不敢言。結婚的次年(她十八歲),生下一個男孩子,她做了媽媽,每天照顧孩子之外,還要採茶兼做女工,靠她的工資收入維持家用,並且要供給丈夫的日常所需的零用錢。
最新文章
-
孕育府城棒球的搖籃!統一獅1999年認養台南市立棒球場
2025-05-20 -
曾是台北最難施工工程!耗費十年46億成全球首座穿越機場地下道
2025-05-19 -
運動會吉祥物也要選舉?1989年30萬小學生投票「牠」勝出!
2025-05-17 -
30年前便當一個500元合理嗎? 昔日連戰吃500元便當惹爭議
2025-05-16 -
《獨家報導》因「璩美鳳光碟案」吃上官司! 女兒代父蹲牢 出獄竟是當事人迎接
2025-05-15 -
滿場球迷、淋雨也要看完的經典戰!職棒二年統一獅奪隊史首冠
2025-05-15 -
火舌吞噬遊覽車 幼稚園老師捨身救命|1992年健康幼稚園事件
2025-05-15 -
阿帕契打卡案十年了!當年引發社會譁然 5將校遭重懲、帶頭軍官記大過還離婚
2025-05-13 -
九命百案 破不了都是他的! 人稱的「殺人魔王」只是警方借提的破案工具人?
2025-05-13 -
早期少棒魅力有多強?1971年台南球場擠進4萬人 警察揮球棒控場
2025-05-13 -
「冰桶挑戰」11年了!當年全球瘋傳 台灣政藝圈接力上演濕背秀
2025-05-13 -
曾代理「彈水阿給」數碼戲胞無預警倒閉!董事長林煜晉掏空5億潛逃
2025-05-12 -
90年代英文補習班第一品牌「殷非凡」曾掏百萬請75分以上考生吃慶功
2025-05-12 -
「台灣史懷哲」陳五福 眼科醫師一生為視障者奉獻
2025-05-12 -
台灣棒球風雲! 第一支民營機構組成的棒球隊|可口奶滋棒球隊
2025-05-11 -
【台灣犯罪事件簿】百萬部落客「貴婦奈奈」吸金捲款潛逃加國 逃亡7年返台歸案
2025-05-10 -
曾是空軍人才搖籃!「空軍幼校」專收國中畢業生 民國67年走入歷史
2025-05-09 -
1991年調查局闖入清大指控叛亂 「獨台會案」促使法律變革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