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兩次大難不死 中華路是拆城牆來的
現在無論是從臺北中華路右彎,或是由忠孝橋直滑下來,天際線感覺特別遼闊。
這種遼闊,位於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口的北門,比你我更有切身之感;俗稱北門的承恩門,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是臺北府城的第一正門,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北門的初始樣貌,可說是命運之神手下留情所致。
高架橋與城門 間隔只有幾公分
看官請看,不過是2016年之前,北門還是這副被掐著咽喉的模樣,這一掐,就掐了快要40年,北門高架橋的邊緣,與城門間隔只有幾公分;其實,高架橋在1976年動工時,原始計畫是要將承恩門給拆除的,在學者奔波跟輿論壓力下,高架橋才轉個大彎閃過城門。
臺北初建城牆時,有北承恩、東景福、西寶成、南麗正、小南重熙5個城門,西門在190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拆除,另外4個被民政長官後籐新平給救了下來,北門加上後建的鐵道部、臺北郵便局,便成為臺北府城的重要地景之一。
牆基擴編為三線路 誕生了中華路
北門兩邊拆除的牆基被擴編為三線路,往北是現在的忠孝西路,向西是中華路,也由於三線路的鋪設,北門一度是臺北交通要道的中心圓環。
日治時期北門躲過一劫後,幸好沒像其他三門,被翻修成古意盡失的華北型式,遷臺的國民政府,缺乏保護古蹟的正確觀念,也常見不當的裝飾與外牆粉刷,及至北門高架橋的興建,更是早年臺灣一切只顧發展經濟的失態寫照。
臺灣第一門 再現137年前風華
唐王維《山中寄諸弟妹》作曰:城郭遙相望,唯應見白雲。
承恩門以其二方一圓的窗洞,冷眼三朝的春夏秋冬,也只能仰天一嘆。
1995年拆除延平南路匝道,2016年除夕夜拆除北門高架橋主幹,承恩門終於恢復137年前的風華,再現臺灣第一門的氣勢,2017年北門廣場與永久路型陸續完工,西區博物館群也逐漸串連起來——承恩門、鐵道博物館、臺北郵局、土銀展示館等等,都正等著您來造訪。
謝謝您陪我們一起回顧這些老照片,時光必荏苒、物換且星移,我們下次見。
報時光《古月照今城》下回再陸續說給您聽
最新文章
-
【歷史上的今天0602】全球上億人收看! 伊莉莎白二世加冕
2023-06-02 -
【歷史上的今天0530】1976年台鐵客車對撞 人為因素造成30人身亡
2023-05-30 -
【歷史上的今天0528】桃園直通宜蘭 北橫公路通車
2023-05-28 -
【歷史上的今天0525】華航澎湖空難 全機225人罹難
2023-05-25 -
【歷史上的今天0524】臺北建築美學指標 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設立
2023-05-24 -
【歷史上的今天0523】500億SARS紓困預算通過|南韓前總統跳崖身亡
2023-05-23 -
【歷史上的今天0521】比吉斯主唱絕響 羅賓吉布過世|北捷隨機殺人事件
2023-05-21 -
臺北小吃一頁史 建成圓環的興衰
2023-05-20 -
【歷史上的今天0519】當童話遇上好萊塢 哈利梅根世紀婚禮
2023-05-19 -
【歷史上的今天0516】1972年國父紀念館落成,東區漸漸成型
2023-05-16 -
【歷史上的今天0515】豬哥亮天國深造 人生課題一筆勾銷
2023-05-15 -
中山北路故事多 號稱臺北的香榭大道
2023-05-14 -
【歷史上的今天0512】七先生抑鬱離去,演藝圈眾人追思
2023-05-12 -
【歷史上的今天0511】證嚴法師創立慈濟功德會|鄧麗君回故土安葬
2023-05-11 -
仁愛圓環的于右任銅像還記得嗎?敦化南路、仁愛路曾經長這樣
2023-05-11 -
【歷史上的今天0509】1960年代重大建設,最艱鉅的工程「中橫公路」通車
2023-05-09 -
【歷史上的今天0508】永遠的軍中情人 鄧麗君於泰國逝世
2023-05-08 -
【歷史上的今天0504】在海裡的郵局「綠島小精靈」開張
2023-05-0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