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兩次大難不死 中華路是拆城牆來的
現在無論是從臺北中華路右彎,或是由忠孝橋直滑下來,天際線感覺特別遼闊。
這種遼闊,位於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口的北門,比你我更有切身之感;俗稱北門的承恩門,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是臺北府城的第一正門,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北門的初始樣貌,可說是命運之神手下留情所致。
高架橋與城門 間隔只有幾公分
看官請看,不過是2016年之前,北門還是這副被掐著咽喉的模樣,這一掐,就掐了快要40年,北門高架橋的邊緣,與城門間隔只有幾公分;其實,高架橋在1976年動工時,原始計畫是要將承恩門給拆除的,在學者奔波跟輿論壓力下,高架橋才轉個大彎閃過城門。
臺北初建城牆時,有北承恩、東景福、西寶成、南麗正、小南重熙5個城門,西門在190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拆除,另外4個被民政長官後籐新平給救了下來,北門加上後建的鐵道部、臺北郵便局,便成為臺北府城的重要地景之一。
牆基擴編為三線路 誕生了中華路
北門兩邊拆除的牆基被擴編為三線路,往北是現在的忠孝西路,向西是中華路,也由於三線路的鋪設,北門一度是臺北交通要道的中心圓環。
日治時期北門躲過一劫後,幸好沒像其他三門,被翻修成古意盡失的華北型式,遷臺的國民政府,缺乏保護古蹟的正確觀念,也常見不當的裝飾與外牆粉刷,及至北門高架橋的興建,更是早年臺灣一切只顧發展經濟的失態寫照。
臺灣第一門 再現137年前風華
唐王維《山中寄諸弟妹》作曰:城郭遙相望,唯應見白雲。
承恩門以其二方一圓的窗洞,冷眼三朝的春夏秋冬,也只能仰天一嘆。
1995年拆除延平南路匝道,2016年除夕夜拆除北門高架橋主幹,承恩門終於恢復137年前的風華,再現臺灣第一門的氣勢,2017年北門廣場與永久路型陸續完工,西區博物館群也逐漸串連起來——承恩門、鐵道博物館、臺北郵局、土銀展示館等等,都正等著您來造訪。
謝謝您陪我們一起回顧這些老照片,時光必荏苒、物換且星移,我們下次見。
最新文章
-
【歷史上的今天0524】博物館始祖 原址是大天后宮
2022-05-24 -
【歷史上的今天0521】Bee Gees三缺二 羅賓吉布過世
2022-05-21 -
【歷史上的今天0519】第一位非裔混血王妃 如今禁用皇家名號
2022-05-19 -
【歷史上的今天0516】周邊無人煙 國父紀念館落成
2022-05-16 -
【歷史上的今天0515】睡夢中辭世 豬哥亮傳奇落幕
2022-05-15 -
【歷史上的今天0512】追思祖師爺 演藝圈送行
2022-05-12 -
【歷史上的今天0509】兩百餘人殉職 中橫竣工通車
2022-05-09 -
【歷史上的今天0508】獨自癱在房間地板 鄧麗君猝逝
2022-05-08 -
【歷史上的今天0505】滄桑氣慨絕響 金門王不再流浪
2022-05-05 -
【歷史上的今天0504】海底郵筒營業 投遞費用70元
2022-05-04 -
【歷史上的今天0501】駕駛員集體休假 臺鐵全線癱瘓
2022-05-01 -
【歷史上的今天0430】美國元氣大傷 南北越統一
2022-04-30 -
【歷史上的今天0427】良心之音 羅斯托波維奇享年80歲
2022-04-27 -
【歷史上的今天0424】梁山伯與凌波 引發臺灣萬人空巷
2022-04-24 -
【歷史上的今天0422】腰部以下透明展現 李季準金句絕響
2022-04-22 -
【歷史上的今天0420】南北接軌 臺灣縱貫線通車
2022-04-20 -
【歷史上的今天0418】香港楚留香 橫掃臺灣電視劇
2022-04-18 -
【歷史上的今天0415】鐵達尼沉沒110年 劣質鉚釘主因之一
2022-04-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