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山水之間 古早的運輸工具「流籠」
你有看過這樣的運輸設施嗎?「流籠」是早期的一種交通工具,在地勢陡峭或者缺乏橋梁的地區容易看到,流籠會在兩處搭設纜繩,纜繩上綁著一個台車,讓人或貨物站坐在其上。
這種方式雖然危險,但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幫助人們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自然障礙,節省時間和精力,而突發情形下,如颱風暴雨或洪水爆發,沖毀原先橋梁,流籠更是發揮了緊急運輸的使命。
隨著交通革新、開闢重要道路,流籠也漸漸消失。它代表了人們在缺乏更便捷的交通選擇時,如何巧妙地應對自然障礙的創造性方法。
《旅遊心情分享》流籠今猶在 古道展歡顏
2001-12-06/聯合報/42版/逍遙遊專刊戶外生活
【讀者投稿╱吳昭明】流籠是一種小纜車,台灣早期在偏遠山區,為運送物資或載人橫渡溪谷,常利用這種運輸工具,像太平山、林田山曾用流籠運木材,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蓮花池步道用流籠運農產品,流籠已經式微,而在台北市要看到流籠似乎很難,不過誰也想不到,在北投山區,我們找到它的蹤影。
台北的流籠在大屯國小附近的二崎,因當地農家種植不少綠竹筍和桶柑,每到收成季節,為運送農作,便用幾根木條和鋼索架設簡易流籠,雖然此地的流籠距離不長而迷你,但因為這種古老的運送方式已十分罕見,倒是相當有趣。
沿著流籠旁的小徑徒步下山,是一條日據時代的保甲道,當地人稱「竹林古道」,是大屯山區產業道路尚未開闢前,山上居民下山的捷徑,從海拔三百公尺走到平地的天母古道,腳程僅一個半小時,雖知名度遠不如天母古道,但至今仍保有原貌。古道前半是黃泥路,春夏之際,成群蝴蝶飛舞,另有數棵百年楓香,嚴冬來臨前,樹葉展現繽紛的杏黃,令人驚艷。步道兩旁盡是竹林,清風徐來,奏出如浪潮般的竹濤聲,陽光透過搖曳的竹林縫隙,撒下片片光影,腳下踩的則是堆積厚實的竹葉。
造訪流籠與古道最輕鬆的方式,先搭小型六號公車上山,在復興三路吳氏宗祠下車,然後步行到三三五巷口,目前市政府已設有指標,無迷路之虞。
最新文章
-
星座配對、暗戀小秘密!《談星雜誌》曾是少女的青春聖經
2025-08-19 -
童年必吃!「台糖冰棒」從糖廠福利社走向全台市場
2025-08-16 -
沒有高鐵的年代「候機室人山人海、飛機排隊起飛」 台灣上空其實很忙
2025-08-14 -
〈兜風心情〉你還會唱嗎?當年那台「兜風50」是怎麼紅起來的?
2025-08-10 -
五、六年級生的青春紀事! 約會、邂逅的好場所|冰宮
2025-08-08 -
泡完溫泉再來一袋紅茶! 北投紅茶為什麼這麼紅?
2025-08-07 -
與魚共眠!屏東海生館當年首創「夜宿活動」開辦25年仍熱門
2025-07-29 -
搭拱橋、青蛙跳、拔草… 那些年被教官、老師處罰的回憶
2025-07-29 -
「大韓援時代」席捲職棒 啦啦隊應援文化從這裡開始!
2025-07-25 -
甜甜圈店都曾大排長龍? 「Dunkin’ Donuts」兩度叩關台灣市場但始終無緣
2025-07-24 -
唱歌學衛生! 《衛生十大信條歌》阿公阿嬤那年代的小學生都會唱
2025-07-22 -
颱風天不只靠泡麵!這碗「罐頭麵」人間美味藏著台灣人的童年回憶
2025-07-17 -
曾是公館商圈必打卡美食 「陳三鼎」 五年前悄悄歇業成回憶
2025-07-17 -
你有模仿過嗎?2011年網路爆紅「仆街少女」曾掀起全民趴地拍照潮!
2025-07-16 -
五、六年級生最潮的制服來自這! 南紡靠「太子龍」撐起台灣紡織的驕傲
2025-07-16 -
朱天心當年拒寫「聯考小妞」 出版《擊壤歌》熱銷30萬冊聲名大噪
2025-07-15 -
90年代版稅年收達千萬!暢銷作家劉墉 勵志作品成一代人回憶
2025-07-15 -
郭董、古龍都愛「這味」!台北百年美食「金春發牛肉店」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