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麵包有老兵故事!源自60年代美軍文化的懷舊點心

2022-11-11 11:31 報時光

劉伯伯早年騎著腳踏車叫賣劉麵包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6/05/11 陳言喬攝影)
劉伯伯早年騎著腳踏車叫賣劉麵包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6/05/11 陳言喬攝影)

1968年2月,麵包學校(中華民國麵麥食品推廣會烘焙技術訓練班)在南港展示學生受訓成果,聯勤總司令劉廣凱上將受邀參觀,將之做為國軍推行麵食的參考。當時他遇到被稱「劉麵包」的訓練班班長,原來這位班長名叫劉哲基,也算劉廣凱的「家門晚輩」,是位退伍軍人。

劉哲基1949年隨部隊來台後,得了胃出血和肺炎併發症,幾乎走進太平間;他秉持革命軍人堅忍不拔的精神,1959年退役後,每天騎著腳踏車為人送麵包,一天的工資只有10塊錢。由於他待人誠懇,信用又好,獲得中美熱心人士贊助,1962年設立了劉麵包廠,員工當中,退役軍人佔很大比例。

美軍駐防台灣時,需要大量麵包當主食,一般麵包廠未達美軍衛生標準,劉麵包廠於是在專家協助下,創設國際標準。當時國人吃麵食的習慣還沒有很盛行,麵包在外僑住宅區較暢銷;為了吸引不習慣吃麵包的家庭,他運用和送牛奶一樣的經營方式—每天把一份兩塊錢的麵包,由專人送到府上。

每天的麵包風味不同,一星期可以吃到7種不同口味的麵包,當時才試辦一個月,就擁有2,000多戶的訂戶。劉哲基在1970年一度生意失敗,揹負龐大債務,但他沒有逃避,而是與廠商協調還債,度過危機。最讓他引以為榮的,是他研發出以老虎為商標、沒有苦味的「蘋果麵包」,成為大家生活中的老朋友。

從工人到百萬富翁

退役少校 劉麵包的故事

1967-09-26/經濟日報/06版/綜合

【軍聞社記者莊政專訪】

一位因病退役的軍人,但憑高度的智慧和無比的信心,為自己的事業開闢了一條光明的坦途。說起來,這是一個奇妙的近乎神話式的故事,但這畢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劉哲基少校退役時,曾做過送麵包的工人,經過了五年的艱苦奮鬥,慘淡經營,現已成為一家大工廠的老闆,過去他給人家送麵包時,有時一天共賺十塊錢,現在他的資產已多達新台幣六百餘萬元。

外僑送麵包

上週國會記者參觀團,應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會的邀請,曾赴北,中部各地該會生產事業單位參觀訪問,最後一站是參觀台中市劉麵包廠。提起了「劉麵包」,在中南部一帶是非常響亮的名詞,幾乎是無人不知。

決心自設工廠

這是一個十分令人感動的故事,劉麵包是因劉哲基而起名的。

這位退役少校,現年四十二歲,山東高密人,民國四十年畢業於政工幹校前身國防部政幹班二期,嗣後服務於軍中政工歷有年所,那時他的體質很瘦弱,一場胃出血和肺炎的併發症,幾乎奪去了他的生命。然而他憑著堅強的毅力終於支撐過去。四十八年,劉哲基因病退役,當時只領了一萬多元的退役金,除了結婚費用以外所剩無幾。他曾一度做小生意,不幸失敗,後來改了行,專門給在台中地區的外僑送麵包,這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差事,每天早出晚歸,風吹雨打太陽晒不說,有時還要飽嚐外僑下女們的冷眼相待,而運氣不佳的時候,每天只有十塊錢的收入,對於一個有倔強個性的他來說,這簡直是難以忍受的事,然而劉哲基是一虔誠的基督徒,像狂風暴雨中的松柏一樣,他經得住任何的考驗,再苦、再累、再窮,他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樂觀奮鬥的雄心。

五千台幣起家

劉哲基憑著他的誠實與信用而獲得了外僑們的信賴,他專門選擇品質良好的麵包出售,而且言態和藹善與人處,不久他的生意便漸漸地興隆起來。

五十一年的炎夏,可怕的霍亂蔓延一時,一向注重食品衛生的台中美軍駐軍單位,曾派醫護人員四出檢查食品廠衛生設備情形,結果大失所望,沒有一家食品廠合格的,而且各廠的老板都無意於改進,使得駐台美軍不得不拒絕採購,於是以送麵包維生的劉哲基連帶的馬上也面臨失業之痛。

五年刻苦經營

尼采說:「受苦的人是沒有悲觀的權利的。」劉哲基非但沒有被此一逆境所擊倒,相反地,他卻抱著無比的信心,發誓要開一家完全合乎外國衛生標準的麵包廠。憑著僅有的五千元以及幾位友人的資助,和一種堅定必勝的信念,劉麵包廠便在五十一年底以一枝獨秀的姿態在台中市出現。

經過了五年多的刻苦經營,由於不斷的研究改進,創造發明,該廠出產的麵包品質好,價錢公道,又講求衛生,曾獲美軍協防部的執照和推薦,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加工,現又積極擴充廠房,其產品除獨家供應各地美軍外僑外,並暢銷中南部一帶,該廠現已奉准改為「劉麵包企業有限公司」,同時並增加設備,擴大服務,目前已有二百多個分銷站,僱用員工達二百餘人,其中退除役官兵佔相當數字。劉麵包曾對著記者群拍胸脯說:俺的工廠沒有編制,只要是退役官兵找到俺,只要幹活兒,準有飯吃。

劉哲基把他在軍中帶兵的原則--恩威並濟,也帶到他的工廠去了。他對員工完全採取軍事管理,並且比照軍公教人員待遇發給眷糧,最近他又買了一大塊地皮,專為員工們建築宿舍。此外經常舉行類似軍中的「榮團會」,使上下意見溝通,感情交流,使工廠家庭化、學校化。

現有工人兩百

劉麵包的太太蔡秀蘭女士畢業於道生神學院,夫婦俱是基督徒,目前他們擁有六個孩子,一家幸福,其樂融融。現在,劉哲基雖是百萬富翁,但他每天必到工廠跟工人一道兒工作。他表示: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中,這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最新文章

電腦紙牌遊戲接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11-14 陳牆攝影)

綠色回憶殺背景! 經典電腦遊戲「撲克牌接龍」

2023-05-27
彩虹公園旁的布蘭奇咖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01/09 林振義攝影)

搶在Starbucks之前! 1998年「布蘭奇咖啡」開啟的咖啡風潮

2023-05-25
手機品牌諾基亞(Nokia)為推出全新改款的3310新手機舉辦記者會。圖/聯合報...

回顧Nokia 3310:傳說中的摔不壞手機

2023-05-25
台大前公館街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12/15 許振輝攝影)

一晚賣300份! 日式牛肉飯速食在台灣崛起|1988年吉野家牛丼

2023-05-25
圖說:到處可見的汽水機所供應的飲料,其衛生及品質值得消費者及有關單位重視。日期:...

童年的寶藏:探訪那些令人難忘的自動販賣機驚喜

2023-05-24
圖說;中正盃龍舟錦標賽,廿一日在淡水河二號水門外圓滿閉幕,場邊小朋友一邊吃肉粽一...

粽子好好吃 回憶河濱公園舉行的划龍舟比賽

2023-05-24
冷門利器 賣冰真好賺,統一超商決定加碼投資,目前全台裝設3,000多台思樂冰機器...

口味求新求變!給你我難忘的暢快滋味 想念大口吸思樂冰的日子

2023-05-23
貢寮海洋音樂季昨天在強風中照常舉行,仍吸引四萬人參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

聽團仔不可錯過! 迎接夏天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

2023-05-23
台北市南京東路海霸王餐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11/15 紀國章攝影)

從辦桌到加入吃到飽 「海霸王餐廳」首推出吃到飽只要199元

2023-05-23
台北市新公園內自動販賣機,提供多樣食品供大家選擇,有泡麵也有熱飲等。圖/聯合報系...

懷舊回憶:回顧80年代的自動販賣機文化

2023-05-23
台北市新公園內自動販賣機,提供多樣食品供大家選擇,有泡麵也有熱飲等。圖\聯合報系...

無人商店的革新者 自動販賣機賣汽水咖啡不稀奇 你見過賣「棉花糖」的嗎?

2023-05-23
飛壘口香糖/10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07/25 陳立凱攝影)

打棒球比賽吹泡泡 飛壘口香糖童年最愛

2023-05-23
遊戲橘子楓之谷遊戲上市,美少女卓文萱(中)與丸子二人組為遊戲代言。圖/聯合報系資...

封測就造成話題! 18年依然長紅的經典遊戲「楓之谷」

2023-05-22
鄉村獨有的風景的牽豬哥行業,在時代洪流衝擊下而走向歷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

鄉村獨有的特種行業 在時代洪流下沒落的牽豬哥

2023-05-22
駿馬探險隊四日於前往花蓮太魯閣冒險,圖為眾人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7/...

80年代最熱門營隊!「中橫健行隊」 徒步抵達太魯閣

2023-05-22
一般流動攤販仍充斥於校外、補習班附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2/11/12 ...

缺蛋危機?! 全盛時期30多家,如今消失的童年滋味:雞蛋冰

2023-05-19
圖說:西門町逛街、玩樂的青少年,手上拎著剛購買的訂製制服。日期:1988/10/...

懷舊時代的流行現場:回顧80年代改制服風潮的經典時刻

2023-05-18
東海大學校牧室將於十五日晚上,在路思義教堂和陽光草坪展開一九九八年聖誕周活動。圖...

回憶東海大學 路思義教堂是我們最經典的青春見證

2023-05-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