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大雨難不倒 騎單車環島的九位老人
1974年十位老人為鼓吹節約能源,展開了他們的單車環島,從台北縣(今新北市)出發,歷經十四天完成環島,沒想到第一天下午單車宣傳隊的領隊騎車不慎摔倒,經醫師的勸告,暫停騎車,隊伍也從十人變成九人。
十四天的環島行程中,有風、有雨、有崎嶇的險路,卻都難不倒意志堅定的老人單車隊,所有成員年齡均超過六十歲,老當益壯的體魄讓人欽佩!一起來回顧這段70年代「人老,心不老」的故事吧!
節約能源 長途跋涉 單車十老 勇氣可佩
1974-02-23/聯合報/06版/
【本報記者╱吳添福】單車環島的九位老人,經過十四天辛苦的旅程,於昨天回到台北,完成他們鼓吹節約能源的活動。
在這十四天的環島行程中,有風、有雨、有斜坡峻嶺,有崎嶇險路;但都難不倒這支老而彌堅的隊伍。他們一天最多曾趕八十多公里的路,少則也要走上四、五十公里,速度之快,比起年輕人並不遜色。
經過長途的跋涉,老先生們雖是風塵滿面,但個個精神抖擻,尤其談起一路上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與照顧,他們都興致勃勃,神采飛揚。
發起這項運動的八十一歲的郭傳老先生,雖然在出發第一天就因摔車受傷而不能隨隊前進,可是由於他的意志堅強,很快的把傷勢養好,昨天又騎著單車,趕到七堵國小與另外九老會合,然後一起騎回台北,充分表現出他老當益壯,有始有終的精神。
郭傳是這個老人隊伍中的老大哥,出發時,他是帶頭人物;可是那次摔車不但摔掉了他「領隊」的頭銜,同時也使他錯過了這次單車環島宣傳的良機。
提起郭老先生騎車的歷史,真令人佩服。他年輕時在台中做生意,就經常騎單車到嘉義、北港等地接洽商務。四十八歲時他到日本大阪住三年,每天也都以單車代步。回到台灣後,因生意上的需要,又經常從三重市騎單車到桃園、鶯歌、中壢、基隆等地收帳。後來,家人因他年紀大了,恐他過度勞累,強迫他「退休」,他有空時還是以騎單車為樂事。他說,他對自己的騎車技術很有把握,才敢公然發起單車環島宣傳節約能源的壯舉。
在郭老受傷後,由七十六歲的王金明接替領隊。他說,當時他非常擔心,惟恐自己把隊伍帶亂了,使隊友蒙受困擾,所以一路上戰戰兢兢的;後來發現每位老夥伴都很合作,體力都很硬朗,而且沿途各界人士都熱心照料,他才放下心來。
王金明說,這一路最令他感動的是,隊友們在台東至花蓮豐濱間那段艱難旅程中奮鬥的精神。因為台東縣境公路因「娜拉」風災遭受損壞尚未修復,路面正舖上砂石,崎嶇不平,九老的單車騎得東倒西歪,一不小心就陷進砂堆中;尤其太陽下山後,路燈昏暗,還得繼續趕路,縱是摩托車行走都不容易,自行車更不用說。但九老憑著堅定的毅力,咬緊牙根,勇往直前,每個人額上都冒出汗來,卻沒有一個發出怨言。好不容易撐到入夜以後,終於突破難關,安然抵達豐濱,怪不得護送他們過境的警察人員翹大拇指說:「這是一支了不起的隊伍!」
六十五歲的游龍洪,在行車途中接到一封由郵差追趕送到的限時家書,使他感到非常快樂。
那封信是他兒子由新店寄到彰化縣員林郵局,上面只寫著「九老單車環島隊轉交游龍洪先生收」,信寄到的時間,正好是九老單車隊路過員林市內之際,負責送信的郵差拿著信,從後面趕上車隊,把信交給游龍洪收,信中是表達做晚輩的關懷、鼓勵和讚揚諸位老先生的心聲,不但游龍洪感到興奮,隊友們也同感快慰!
四十年前曾經單人單車環島一周的七十二歲老先生葉樹塗,目前還是個自耕農,這次為了參加宣傳車隊,把田裡的工作暫時擺下來,但一路上他還是掛念著田裡的秧苗。途中,他曾掛了一通長途電話回新莊家中,查問「秧苗可好?」家人告訴他「很好」,他才放心。
六十歲的游有輝,在家裡已是四個孫子的「阿公」,可是在這支老人隊伍裡,不過是個「小老弟」。他說,在這十四天中,他印象最深的,是車隊經過台南市境時,台南市長張麗堂騎了自行車,趕到三公里外迎接他們,這份盛情不但令人感動,而且對於節約能源運動,也是一大鼓勵。
這支隊伍日行夜宿,原沒有什麼康樂活動,但是,他們每天宿店後並不寂寞,除了彼此講講故事,說說笑話外,七十二歲的江收老先生是他們的「紅牌歌手」,他唱得一口很動聽的民謠,而且自編歌詞,把國家政治清明,民生安樂,及鼓吹節約能源的含義,全部編進他的歌詞中,聽起來很有意思。
七十一歲的陳清江,六十六歲的林約義,六十三歲的王扁,七十一歲的葉輝吾等人,對於途中一些熱情的人們對他們的關切與服務,一直念念不忘。他們說,十一日那天晚上,車隊到達南投荒郊時,無處投宿,附近有家「碧山寺」是尼姑庵,本來不供外人居住,但庵中的尼姑們同情老人的處境,破例招待他們住了一夜,使他們免於露宿之苦。車隊到苗栗銅鑼時,有對青年夫婦騎車送錢給他們,他們婉拒後,又送來水果、汽水,盛情難卻。另外,一路上還有許多人放鞭炮,學生們夾道歡呼,過往司機們揮手致意,地方人士設宴款待,警察先生沿途護送,這些事都讓老先生們深為感動。他們表示,他們志願為國家鼓吹節約能源,是本「老翁愛國不輸人」的動機,原準備忍辛受苦,沒想到接受到的竟是如此濃厚的人情味,可見我們的社會是多麼的溫暖!
最新文章
-
日統停駛國道!往返雲林台北之間26年的老客運
2023-01-31 -
元宵節重量級活動!台南鹽水蜂炮名列「全球10大最佳慶典」
2023-01-31 -
宛如小過年的元宵節!1976年龍山寺燈謎大會現場盛況
2023-01-31 -
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家庭主婦提菜籃看盤炒股
2023-01-31 -
闖蕩日本棋壇!一代逆轉棋局的「二枚腰」林海峰
2023-01-30 -
每天練一千球!上場狂轟三分的神奇小子羅興樑
2023-01-29 -
神明銀行南投竹山紫南宮 流水席「吃丁酒」傳承兩百多年
2023-01-27 -
「破五」迎財神、趕窮神 大年初五開市開工好兆頭
2023-01-26 -
你若酒駕,我就改嫁!那些年交通安全宣導標語
2023-01-25 -
30年前湧進5萬人!走春熱門景點北港朝天宮 香火盛美食也飄香
2023-01-23 -
過年返鄉走春的必現風景:春節大塞車
2023-01-22 -
天下第一靈山!大年初一走春勝地木柵指南宮
2023-01-21 -
登上成功嶺!曾是男大生共同回憶|台中成功嶺寒訓
2023-01-19 -
「林來瘋」席捲全台!林書豪帶領紐約尼克創七連勝
2023-01-19 -
6名工廠員工離奇倒下 罐頭食品成劊子手
2023-01-19 -
世界絕無僅有!會開船的老爸創長榮、開飛機的兒子成立星宇
2023-01-19 -
兵役不再是四個月!回顧2013年首批軍訓役新兵入伍
2023-01-18 -
貿然開閘放水!激流洶湧15名師生枉死|外雙溪事件
2023-01-1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