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地嶼遊‧佳作‧臺北】天朗/台北植物園裡的「堡壘」
📍地標:北部地區/臺北/植物園
📍穿越時間:1970年代左右
文/天朗
小時候植物園是我家的後院,玩到後門關閉了也沒關係,只要爬過旋轉的鐵門,或是翻過兩側的圍牆,再不然走在分隔植物園與南門國中(更早是小學)的牆頭,兩手張開走到轉彎處再跳下去,5分鐘內就能到家;至於大人就麻煩的多,後門關閉後,除了偶而見到一兩個跟我們一樣不守規矩的外,都是循規蹈矩乖乖的從正門繞一大圈,多花10幾20分鐘回家。
那時後門直直過去,矗立著一個由石頭堆砌而成,露天的,三層樓的「堡壘」,這個我們口中的「堡壘」,沒人能告訴我們它的故事或是它的年代。但在我們的想像中,中間層有空窗的房間,就是機槍的碉堡,瞄準地面攻來的敵軍,而上方的屋頂,有高低兩層,高的那層,當然就是防空砲的地盤,低一點的,則是放彈藥的地方。
在頑童的心目中,這是古戰場的地點,今天有人信誓旦旦的舉出一堆「證據」,說曾經有人死在這個中間層,明天就有人「發現」好幾處彈孔,指給半信半疑的同伴聽,後天這個同伴,又加油添醋的把這些發現往下傳遞,故事越傳越遠,越來越誇張;開始時,膽小的人晚上不敢上這個「堡壘」,後來大白天的,連有些大人也一樣,遠遠的就避開這個地方。
平常日子的白天,堡壘是我們的戰場,要麼就一起守衛著碉堡,架起想像中的機槍大砲,抵抗進犯的敵軍,要麼就是自己分組廝殺,爭奪心目中的大本營跟司令台;在極少數的時候,堡壘成了我們的實驗室,月全蝕的那天晚上,還沒到初蝕,頑童們就呵欠連天的翻牆回家,把研究科學的偉大志向,全都拋在腦後。
上堡壘時,不能循規蹈矩,要英勇的攀著石頭雙手雙腳爬上去,下來時,也要從牆頭跳過近一公尺寬的壕溝,無論如何,除非被大人拎著耳朵,絕不輕易羞辱的走那個女生跟大人們才走的樓梯。
多年後,我從文獻中發現,這也許才是最正確上「堡壘」之路。
「文明的野獸」書中說,台灣的第一個動物園,1913年創設於農業實驗場的苗圃(今臺北植物園)內,第二年命名為台灣總督府附屬動物園,以中小型動物為主,有猴、白鼻心、熊、山羊、火雞、鴨、小鹿、台灣雉……等等。
我沒有找到這個動物園的確切地點,但在想像中,這個「堡壘」的風格,不就是動物園猴子的休憩島嗎?我想這個「堡壘」的建築師,要是知道頑童們在這裡爬上爬下的行徑,一定會非常高興在多年後,竟然會有這些知己還了解他的原意。
今日回到植物園原址,這個「堡壘」已夷為平地,只見到地基上一些排列整齊的石頭,也許它們是原先的石塊,也許不是,假以時日,這一切,恐怕也會跟頑童的足跡一般,化為風中的遺跡。
主題徵文:「舊地嶼遊」
「琅琅悅讀」與讀創故事、報時光以及共同協力舉辦的限時主題徵文活動,遴選出不只是聊表對故地思念情懷,同時具備差異顯著搭配照片以及完整故事性,如同與作家們一起來場穿越時空之旅。
得獎金榜已公布,所有入選作品將陸續搶先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的琅琅悅讀。
最新文章
-
【舊地嶼遊‧佳作‧非洲】Patty/在街角遇見革命運動
2023-01-26 -
【舊地嶼遊‧佳作‧苗栗】徐正雄/八卦力村的往事
2023-01-25 -
【舊地嶼遊‧佳作‧臺北】天朗/台北植物園裡的「堡壘」
2023-01-12 -
【舊地嶼遊‧佳作‧新北】高琬婷/走過風雨的桶後
2023-01-09 -
【這些年‧那些事】利米/曾經閃亮的星光
2023-01-05 -
【舊地嶼遊‧佳作‧臺中】林宜蓁/臺中尋根散策
2022-12-30 -
跨年必收兩款NFT,告別2022最好的紀念!
2022-12-26 -
12則年度大事,回首今年的喜與悲
2022-12-21 -
用報紙紀錄獨特日子 「你的特別日訂製書」早鳥優惠中
2022-12-15 -
【這些年‧那些事】利米/畢業旅行的意義
2022-12-07 -
那些年我們吃過的宴客菜 復古飲品、南北貨小舖交織時光味道
2022-11-29 -
九合一選舉紀念報版,當日報版NFT化,收藏台灣關鍵時刻!
2022-11-27 -
2022九合一選舉也有NFT 《聯合報》頭版+全圖表期間限定免費收藏
2022-11-25 -
聽黑膠唱片學英語 1950年代力行書局發音唱片
2022-11-17 -
【舊地嶼遊‧徵文示範作‧高雄】林餘佐/下茄萣金鑾宮
2022-11-16 -
【舊地嶼遊‧徵文示範作‧澎湖】朱嘉漢/重返澎湖
2022-11-14 -
【舊地嶼遊‧徵文示範作‧臺中】小熊老師/散步舊城,尋訪臺中的味道
2022-11-10 -
【這些年‧那些事】利米/懷舊咖啡館之歌
2022-11-0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