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有多愛泡麵? 90年代最受歡迎的是「這味」

聯合新聞網 報時光
民眾於超市選購泡麵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1/10/01)

泡麵麵在你的回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或許有些人在童年時期將泡麵視為一種珍貴的美食,因為家長注重健康,不太願意讓小孩吃泡麵。到了學生時期,或許視泡麵為滋補心靈的良藥,每當唸書唸到肚子餓時,泡一碗麵,既能滿足心靈又能果腹,是最完美的宵夜。而在颱風天,我們也會立刻到超市囤貨幾包泡麵,做好防颱的準備,對於台灣人來說,泡麵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推薦閱讀】
 八○年代跟進西方速食列車的中式速食「漢華美食」
 隱身街巷的庶民小吃:鄭州路牛肉麵街

回顧泡麵的歷史,最早由日本人安藤百福發明,他所創辦的日清食品於1958年推出了「雞汁拉麵」。隨後,在1967年與台灣食品公司共同研發,誕生了台灣的第一包泡麵——生力麵,其後台灣人便將泡麵文化發揚光大。早期的台灣泡麵口味相對單純且傳統,例如擔擔麵或肉燥麵口味。到了80年代,泡麵迎來了突破性的發展,統一公司推出了含有肉塊的泡麵「滿漢大餐」,90年代更有素食泡麵、食補泡麵和迷你杯裝泡麵等,各種多元口味的泡麵紛紛問世。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90年代時國內泡麵市場已經頗具規模,年營業額超過30億元。當時,統一、味王和維力等老牌泡麵廠商是市場的主要生產者,之後又有味全、泰山和金車等品牌加入競爭。牛肉麵口味是主流,而標榜香辣口味的產品特別受歡迎,「川品」和「強強滾」就是明顯的例子。當時的包裝形式包括袋裝、杯裝和保麗龍碗,不過因為保麗龍碗在高溫下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目前市面上已經很少見到了。

喜歡這些懷舊故事?現在加入LINE好友,鎖定更多精采內容,讓報時光陪你重拾美好回憶!加入line好友https://lin.ee/S0acq2A

方便快速 速食麵市場依舊熱滾滾

1991-01-14/經濟日報/11版/地方綜合經濟

【記者龍益雲--桃園】

工商忙碌的經濟社會,鍾情於方便、快速的「速食麵」仍佔廣大市場,桃園縣經銷各品牌速食麵的大盤商透露,每年仍呈現一○%-一五%的高成長。

負責桃園縣各速食麵經銷的信豪食品公司負責人黃丁財表示,桃園縣約有一百卅萬人口,每個月約銷售各品牌速食麵廿萬箱,平均六點五人一個月就要吃掉一箱,也就是說,桃園縣每人一個月仍要吃掉三包「泡麵」,令一般人驚訝。

黃丁財指出,他從事各種「泡麵」經銷已十餘年,速食麵並未因工商業的高度發展而萎縮,反而穩定成長,每年業績都向上爬昇一○%-一五%。

黃丁財指出,現代人似乎很講究營養補充,然而,忙碌的生活,仍逼得不少人要靠「泡麵」果腹充飢,像媒體記者,熬夜加班、唸書的勞工、學生,即使經常應酬的大老闆,經常也在深夜回家後,泡一碗麵來吃,所以,食用「泡麵」,分佈於各行業,在方便、快速的優點下,市場銷售仍創佳績。

不少業界看好泡麵市場,投入生產製造,但黃丁財分析,泡麵市場似乎並未因各家爭食,產生銷售業績急遽下滑的現象,由大公司推出的系列速食麵仍屹立市場,像味丹、味王、統一等公司,市場佔有率相當高。

黃丁財相信,只要工商愈進步,泡麵並不致消失市場,製造商也會致力推出各種口味的泡麵,這種推陳出新的作法,也是業者市場生存的不二法門,否則像許多成年人都耳熟能詳的「生力麵」,已在市場數度換手後消失。

美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