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經典小說改編 《一把青》以女性視角詮釋苦難與希望
《一把青》改編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說,故事以女人的視角,描繪1945年至1981年間的飛行員家庭生活,穿越對日抗戰勝利、第二次國共內戰以及國民黨撤退至台灣的歷史背景。劇情聚焦大時代中的滄桑變遷,展現生命的脆弱與青春的不可逆性。即使在抗戰結束後的敏感時期,人們對生活充滿憧憬,最終仍只希望家人與朋友平安,正如劇中秦芊儀(楊謹華飾)在第一集中說的:「日子過了,就好了」,道出了身為飛行員妻子的期盼——丈夫能平安歸來、伴其左右。
儘管拍攝過程中曾因經費不足一度面臨停工危機,但《一把青》最終獲得企業家出資6千萬支持而順利完成。該劇以扎實且動人的劇情,細膩的演員表現,讓觀眾看見這些女性角色如何以生命和青春,扛起整個時代的苦難與希望。
《一把青》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吳慷仁)、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連俞涵)、戲劇節目導演獎(曹瑞原)、燈光、美術設計獎。當時連俞涵雙料入圍,除入圍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還與同劇演員楊謹華一同角逐金鐘視后,讓金鐘獎更添看頭。楊謹華飾演的「師娘」秦千儀,觸動人心的表演,更是當年影后呼聲極高人選,然而最終該獎項是由《必娶女人》柯佳嬿拿下,讓很多人網友至今意難平。但《一把青》整體展現出的情感深度與時代張力,仍深深觸動人心,成為台灣影視經典的時代劇。
一把忐忑的青春
2016-01-08/聯合報/D3版/聯合副刊
【楊富閔】白先勇文學至今仍為人廣泛討論的關鍵因素,其中之一,即在於作品的不斷改編與再創:自一九八二年小說〈遊園驚夢〉改編為舞臺劇,在國父紀念館接演十場伊始,即展開了至今長達三十多年電影、電視、紀錄片、傳記書寫等不同形式的跨界媒合。其中小說《臺北人》所收錄的多篇作品更是頻獲改編:〈孤戀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花橋榮記〉等作總能引領話題。這些從紙本文字出發,鎔鑄聲光與影音,所形成的不同世代的閱讀詮釋,其積累與影響更是遍及了全球華人世界。
而由曹瑞原再次操刀執導的〈一把青〉,同樣出自《臺北人》。小說作品最初發表於一九六六年《現代文學》雜誌第二十九期,當時副標即以「臺北人」系列為之定調。原著小說以抗日勝利後的南京空軍眷區──仁愛東村為背景,以師娘╱秦老太為敘事觀點,帶出了昔日六朝金粉的京都是:「到處的古蹟,到處的繁華,一派帝王氣象」、而這裡「簡直成了我們那些小飛行員的天下」、「個個單身的飛行員都在談戀愛」,師娘也引領讀者看到了偉成、郭軫、朱青等各個形象鮮明的人物,並娓娓述說起從大陸到臺灣,從南京到臺北,從仁愛東村到仁愛東村、從那個朱青到這個朱青……等多組內建了今昔對比之形式結構的故事,而替這個巨大移動作為故事基礎的,則是白先勇文學強烈蘊含的歷史意識。夏志清先生便曾指出:「《臺北人》甚至可以說是部民國史。」而在白先勇晚近陸續推出了《父親與民國》、《止痛療傷》等作品過後,再來重讀《臺北人》自然也有新的意義與角度。
這次電視劇的改編,勢必將帶來一番對於改編技術的相關討論,比如觀點從師娘來到了朱青,時間上也往後延伸至七○年代的臺灣,此時小說文本與電視劇的同步閱讀當是必要的。我閱讀《臺北人》是在高中時期,手上的版本是爾雅發行的典藏版,對於〈一把青〉最初的印象,也是最深的印象,竟是小說的形式特徵,也就是分成「上」「下」的對比結構。這個從上而下的設計:可以是時間的從過去到現在,空間上的從那裡到這裡,浮生亂世的上半場與下半場,正是這些上上下下的位移,給予了類似題材的一個嶄新視域。但它可不可以也是暗示作為小說人物的飛行員,其從上而下終將墜落的一個暗喻?如同小說裡師娘告誡朱青的:「飛將軍的太太,不容易當。廿四小時,那顆心都掛在天上」;也如電視預告所摘錄的金句:「只要座標在,愛情就不會迷航」、「在天上我們速度快,生死不過那幾秒」,如此這般忐忐忑忑的為之提心吊膽,成為銜接小說與電視劇的關鍵樞紐。電視劇中天心所飾演的小周就說了:「最後我要敬飛行員,謝謝你們,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青春。」青春如何不一樣?原來這是一把忐忑的青春,亦是一把忐忑的歷史。
事實上,「青春」原就是白先勇文學的關鍵字:無論是就讀臺大外文系時期的小說〈青春〉(1961),晚近對崑曲復興而提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乃至於長篇小說《孽子》(1983)的第四部「那些青春鳥的行旅」、主角阿青的命名,直至眼前將由公視上映的〈一把青〉,都得以看到「青春」此一概念的不斷延伸,而當青春遇到了歷史,箇中的戲劇張力也於焉加以施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陳小霞作曲、姚若龍填詞,田馥甄演唱的片頭曲〈看淡〉,在忐忑之外、在上下懸心掛念之間:「沉澱怨與恨」、「沉著或許是福分」、「沉淪變化的愛的浮生」,對於飄浮在空中的訊息、符號、飛行器、飛行員、隻字暗語,又進一步帶出──如何「沉」的命題,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最新文章
-
「女子十二樂坊」橫掃日本樂壇 連AV界也跟風!
2025-04-20 -
《終極三國》超過15年了!未開播先被罵翻卻成為90後難忘偶像劇
2025-04-18 -
以〈銀河鐵路〉一曲成名!80年代冷豔前衛歌手楊黎蘇
2025-04-18 -
擋泥板女神蘇慧倫 封「四美圖」之一席捲90年代歌壇
2025-04-18 -
神似崔苔菁被發掘! 「侯麗芳」能主持也是一代人心中的「媽祖」
2025-04-17 -
「星星知我心」出學霸!童星石安妮息影轉行當駐美特派記者
2025-04-17 -
從瓊瑤「二秦二林」演到Netflix!秦漢出道逾五十載經典作品無數
2025-04-16 -
張國榮主演的最後一部電視劇《武林世家》 風華絕代的「哥哥」與青澀的張曼玉同台
2025-04-15 -
「磊哥」謝祖武當年是電視劇奶油小生!曾被封為「台灣湯姆克魯斯」
2025-04-14 -
韋禮安以黑馬之姿奪冠 2007年〈校園歌喉戰〉決賽
2025-04-14 -
王牌製作人鈕大可37歲踏入樂壇 出了名多產又捧紅無數歌手
2025-04-12 -
經典廣告「有青才敢大聲」!伍佰代言台啤竟大賣25億?
2025-04-11 -
許效舜、邰智源開啟喜劇經典 《瘋神無雙》播出10年笑梗無數
2025-04-11 -
好萊塢翻拍竟踢到鐵板! 台灣版《新七龍珠》反而成經典
2025-04-10 -
台灣首位進軍日本AV界女優 觀月雛乃昔「激戰400人」走紅
2025-04-10 -
風靡80年代經典美國影集《家有阿福》 播完四季至今仍是待續…
2025-04-08 -
如果我變成回憶!2006年最被看好的創作歌手:TANK
2025-04-07 -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一曲走紅! 「牙醫歌手」張洪量你還記得嗎?
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