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7分上大學」奇異現象嗎? 「稻德國真遠」五大傳奇學校的終章

2025-02-25 16:29 報時光

台灣首府大學退場,由台南市政府接手規畫為「大曾文願景園區」,繼永華、民治後成為第3處市政中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24/01/20 吳淑玲攝影)
台灣首府大學退場,由台南市政府接手規畫為「大曾文願景園區」,繼永華、民治後成為第3處市政中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24/01/20 吳淑玲攝影)

在台灣高等教育快速擴張的年代,曾經出現一段「7分上大學」的奇幻傳奇。一群被戲稱為「稻德國真遠」(到德國真遠)的學校,以極低的錄取分數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隨著最後一所傳奇學校停辦,這段歷史正式畫下句點。

「稻德國真遠」包括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立德管理學院、真理大學(台南校區)以及致遠管理學院。這五所學校多數在2000年代初期創立,受惠於當時政府積極推動大學升格政策。然而,快速擴張的背後卻埋下隱憂。隨著少子化衝擊及教育市場飽和,這些學校逐漸面臨招生困難,註冊率不斷下滑。

嘉義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20/07/03 魯永明攝影)
嘉義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20/07/03 魯永明攝影)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於2021年正式停辦,董事會依私校法轉型為長照財團法人,改做長照事業,經歷三年多漫長的法律程序後,校方先後獲得教育部與嘉義縣政府同意,順利轉型為「稻江長照財團法人」。

台南市安南區佃西里長吳滿雄期待立德大學,能改善周邊交通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9/01/06 修瑞瑩攝影)
台南市安南區佃西里長吳滿雄期待立德大學,能改善周邊交通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9/01/06 修瑞瑩攝影)

立德大學則以「7分上大學」的傳奇成為台灣高教史上的焦點。2008年,該校資源環境系僅以7.69分的錄取門檻招生,引發廣泛關注。2011年,立德大學改名為康寧大學,並於2015年與康寧護專合併。然而,即使經歷改名與合併,招生困境依然無解,最終於2020年宣布台南校區停招,正式走入歷史。

台南市興國管理學院遭教育部勒令104學年度起停招,校方將在二月底提改善計畫,爭取復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5/02/10 黃宣翰攝影)
台南市興國管理學院遭教育部勒令104學年度起停招,校方將在二月底提改善計畫,爭取復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5/02/10 黃宣翰攝影)

興國管理學院可說是「稻德國真遠」中少數成功轉型的例子。2015年,中信金控接手經營,學校更名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成功轉型為以金融專業為核心的學府,至今仍持續運作。

真理大學台南麻豆校區將來將「轉型」,外界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9/06/16 謝進盛攝影)
真理大學台南麻豆校區將來將「轉型」,外界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9/06/16 謝進盛攝影)

真理大學的台南市麻豆校區於2019年停止招生,結束當地校區的運作。然而,真理大學位於新北市淡水的校本部仍持續營運,成為「稻德國真遠」中尚存的部分命脈。

致遠管理學院於2010年升格為「台灣首府大學」,但未能擺脫少子化的衝擊,註冊率長年低迷。最終於2022年宣布停辦,成為「稻德國真遠」中最後一所走入歷史的學校。

「稻德國真遠」這個名號不僅成為台灣教育界的迷因,也引發社會對高等教育品質的廣泛討論。一方面,低門檻錄取為部分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過度氾濫的大學數量也稀釋了學位的價值,引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批評。

★加入 報時光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經典好文即時看!

《聯合筆記》

沒了願景的台灣高教

2017-07-11/聯合報/A14版/民意論壇

【許俊偉】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高教十字路」專題,調查發現逾七成大學校長憂心,若高教政策無法鬆綁,台灣高教將只剩不到五年的競爭力。

這些年來,政府高教政策給太少、管太多,確實成了高教發展瓶頸。但不論是教育部還是各大學,早已喪失對未來高教願景的想像,恐才是更嚴重的問題。

台灣高教發展近一世紀,原本穩定菁英的高等教育,在一九九〇年代開始變革,內有一連串教育體制改革和少子化浪潮襲來,外有日趨白熱化的全球化競爭。

卅年前,台灣高中生不到兩成可進入大學就讀,一九九〇年代教改喊出「廣設大學」,願景是要讓台灣能有半數以上學生可進大學,進而有助產業和國家轉型,擺脫低階廉價代工廠的形象。

「廣設大學」政策到了第一線,政府無力新設大學,於是鼓勵五專變大學、技術學院變大學,人人都成了大學生,畢業後卻仍是領有大學畢業證書的作業員。從結果論回顧,當時教改顯然失敗了。

隨後面對全球化時代,如何培養頂尖大學成為高教政策主流。台灣喊出「拔尖」,推動五年五百億元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但資源分配不均成了亂象之一,有的大學錢多到可蓋大樓、翻修老建物、鋪草坪,有的大學卻連專任教師都聘不起。

五年五百億元確實推升大學排名,但就在頂大計畫退場之際,高教面臨少子化危機,中後段大學的註冊率讓人怵目驚心,包括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和永達技術學院已先後退場。大學校長出身的教育部前部長吳思華甚至曾預言,未來恐有五十所退場。

如今大學高喊要自由化、反對公共化,但大學數量太多、素質良莠不齊,政府一旦全然放手,迎來的恐是無上限的學費和無下限的教學研究品質,每年拿走納稅錢補貼的大專校院,真能完全不顧公共性?

實況是許多學生背負著學貸壓力,出社會後面臨低薪環境;而學校聘用大批低薪無勞動保障的兼任教師維繫教學能量。若大專院校完全無視公共性,一味想節省成本追求最大利益,恐怕會成了利用弱勢師生成就高教光環。

過去幾次高教改革,不論是廣設大學或頂大拔尖,儘管結局不算成功,但推動之初至少擘劃出未來藍圖,或多或少帶領台灣向前一小步。

但現今高教政策,不論是馬政府後期的「新世代高教藍圖與發展方案」,或蔡政府上任後推動中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若只剩下想著如何讓大學活下去,政府和大學不再對高教方向和出路存有願景和想像,才是最大高教危機。

最新文章

台灣首府大學退場,由台南市政府接手規畫為「大曾文願景園區」,繼永華、民治後成為第...

還記得「7分上大學」奇異現象嗎? 「稻德國真遠」五大傳奇學校的終章

2025-02-25
吳復連(左)與兒子吳念庭(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1/01/03 蘇健忠...

棒球父子檔吳復連與吳念庭 曾同選背號67 職棒生涯互相扶持

2025-02-25
隊長林志傑(中)、隊員田壘(左)及戴維斯(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3/0...

亞錦賽籃球首度擊敗中國!2013年中華隊克服17分差逆轉勝

2025-02-25
李元簇副總統(左)、行政院長郝柏村、司法院長林洋港相約登五指山踏青,中午並在山頂...

政壇喝酒哲學!林洋港招牌「表面張力」曾與柯林頓拼酒

2025-02-24
來源:聯合報-A1 要聞(2004/09/17)

美國華府高官戀上台灣女情報員?2004年「凱德磊案」掀洩密風波

2025-02-24
中華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與行政院青輔會、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合作試辦的「現代綜合食品商...

有噱頭沒賺頭?! 1977年政府輔導成立「青年商店」

2025-02-21
國內知名籃球明星陳信安(中)成為第一位加入NBA季前訓練營的台灣球員,並接受沙加...

台灣最接近NBA的本土球員 陳信安2002年勇闖NBA熱身賽

2025-02-21
台灣郵政昨天舉行更名後的掛牌儀式,雖然場外有大批工會成員抗議,陳水扁總統與行政院...

改名才能突顯「台灣價值」? 2007年扁政府推動國營事業正名

2025-02-20
針對宿舍強暴事件組成「F.M.妹妹聯盟」的台灣大學女學生,在台大椰林大道及傳鐘前...

女生宿舍是強暴者的天堂?90年代台大、師大連爆性侵案 學生聯合反狼師

2025-02-19
新店警分局接獲報案,昨天下午在坪林鄉北宜公路56.5k,往雪山隧道三號豎井產業道...

北宜公路驚見斷掌裸屍! 蛇蠍女狠殺乾爹 殘忍兇案震驚全台

2025-02-19
大溪黃日香豆乾本舖假日期間生意最興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03/23 ...

蔣經國八度造訪!大溪「黃日香」豆干成家喻戶曉名產

2025-02-18
涉嫌台中廣三SOGO槍擊等案的要犯陳勇志,兩岸治安單位透過打擊犯罪協議合作,日前...

從「酒店殺手」轉到逃亡中國 十大槍擊要犯陳勇志死刑改判無期

2025-02-18
就讀景文高二的「玻璃娃娃」顏旭男,日前在學校由同學抱著爬樓梯,不慎摔傷死亡,今上...

熱心助人反釀禍...2000年景文高中學生抱玻璃娃娃不慎摔死

2025-02-17
寫有「城南舊事」、編有許多小學教材,並把純文學出版社辦得有聲有色的作家林海音。圖...

台灣文學推手!一代才女文壇耆宿林海音

2025-02-16
高雄林園工業區因遭居民抗議汙染協議停工事件,圖為孩童們望向遭汙染的海洋。圖/聯合...

損害至今仍無法復原 「林園事件」1988年居民發起反公害運動

2025-02-15
清泉崗基地配合照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9/17 林上玉攝影)

「清泉崗機場」曾是美軍大型空軍基地!從戰爭前線轉為台中國際門戶

2025-02-15
台中市金沙百貨發生大火,由於樓層過高不少受困民眾,逃上頂樓旋轉餐廳向趕往的空勤隊...

2005年金沙百貨大火 直升機空降救援仍釀4死3傷

2025-02-14
富邦momo台轉投資的momo藥妝已啟動展店腳步,第一家店選在北市西門町,今日起...

momo曾有實體店面!進軍藥妝市場卻難敵競爭6年收攤

2025-02-14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