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台灣人 「李遠哲」致力研究不遺餘力

2024-08-13 15:37 報時光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和他的夫人,下午搭機回到國內,李遠哲夫婦在記者會上展示所獲的獎牌和獎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6/12/17 程川康攝影)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和他的夫人,下午搭機回到國內,李遠哲夫婦在記者會上展示所獲的獎牌和獎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6/12/17 程川康攝影)

李遠哲博士,1936年出生於台灣新竹,是台灣首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他年幼時受到居禮夫人傳記的啟發,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1955年,李遠哲進入台灣大學主修化學,後來又在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繼續深造,這所學校當時是台灣唯一的原子能研究與教學機構,他獲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學位,並於1965年順利畢業。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李遠哲轉赴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加入赫許巴赫教授的團隊,致力於交叉分子束實驗技術的研發。早在1960年代初期,交叉分子束技術已被運用於研究鹼金屬離子的化學反應動態,但無法觀測到鹼金屬以外的離子運動。李遠哲和他的團隊從零開始,在十個月內設計並建造出名為「希望」(Hope)的全新儀器,成功偵測任何化學反應中的分子運動模式。

這一革命性的發明使李遠哲成為化學界的重要人物。他在多所大學任職,持續改進交叉分子束儀器,並發表了許多關於分子結構、能量分佈與化學動力學的重要研究。他提攜了大量博士生,為化學界做出重大貢獻。1986年,李遠哲和赫許巴赫因為「希望」為化學研究帶來的突破貢獻,與同樣研究化學動態學的約翰.波拉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項貢獻經過近二十年的時間終於獲得廣泛認可,並使李遠哲成為至今唯一的台籍諾貝爾獎得主。

1994年,李遠哲放棄美國國籍,回到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他的回歸激勵了許多海外台籍科學家返鄉,促進了台灣學術界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成熟。從青年科學家到年長的社會改革推動者,李遠哲數十年間的努力深刻影響了台灣與世界,他靠著紮實的實力和堅持,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諾貝爾嶄新得主‧李遠哲虛懷若谷 歸功台灣基礎教育‧裨益學術研究生涯

得獎不會改變生活方式‧可為子女樹立良好楷模

1986-10-17/聯合報/03版/第三版

【本報舊金山記者張亦男十五日電】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十五日說,台灣的教育對他的學術研究生涯極有助益,尤其是基礎教育系統。

第四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形容自己的得獎感覺是「興奮、驚訝和意外」。李遠哲十五日下午結束新墨西哥州的會議返回舊金山,下午四點半,在舊金山國際機場出席柏克萊加州大學和勞倫斯實驗中心為他舉行的得獎後第一個記者會,共有百餘位中外記者出席。

李遠哲回答記者說:「科技研究是國際性的,我的得獎或許可以使台灣的年輕人更努力從事研究工作。」

現年四十九歲的李遠哲打趣說,「直到現在,我還沒有獲悉正式的得獎通知。」

李遠哲十五日上午在新墨西哥州旅館的電梯中,有人和他握手道賀,並表示「昨晚能和你同聚一堂真是榮幸。」李遠哲以為對方指他昨晚發表的演講很精彩,走出電梯,又有人向他恭喜,他才覺得該問問是什麼事,一問之下,才知是莫大的喜訊。

李遠哲謙虛地表示,過去廿年中,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在化學基本力學的領域中貢獻良多,就是在柏克萊加大化學系中,也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他的獲獎,實在很意外。李遠哲認為,得諾貝爾獎,絕不會改變他日後的生活方式,得獎倒是可以為他的三名子女樹立一個好的楷模。

計畫怎樣花這筆獎金?也不在李遠哲的考慮範圍之內,他說:「我太太主管家中經濟財政,這是她的問題。」李遠哲現在最擔憂的問題是,他的研究室正在搬家,他怕移動實驗器材、物品時,會滴了什麼液體,或打破什麼東西。

李遠哲青梅竹馬的夫人吳錦麗說,早上六點鐘,華府一個記者在電話中告訴她這個好消息,然後就是一連串接不完的電話和接見不完的記者,使她「根本來不及思考先生得諾貝爾獎的感覺!」吳錦麗和李遠哲小時候就認識,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吳錦麗在新竹女中教三年書,再來美國,先在研究所讀書,後來因為有了小孩,又因為李遠哲的研究工作太忙,吳錦麗就專心做家庭主婦。他們的大兒子李以群今年廿二歲,印第安那大學畢業主修新聞,二兒子李以欣年廿歲,在柏克萊加大讀生理學,女兒李以旋十七歲,現在高中三年級。

在記者會中,李遠哲談到他在台灣讀書的經過,小學五年級時,李遠哲參加棒球隊,校長要他拿著手套專心打球,六年級時,又參加桌球隊,並代表校隊贏得冠軍,小時候的體育活動,使他現在仍對打棒球和壘球興趣十足,每星期和同僚學生們總要練一次球。美國人風靡的美式足球,李遠哲興趣缺缺,他十分幽默地說,「我是四十九!」不過李遠哲不是指舊金山的四九人隊,是指他現年四十九歲。

李遠哲初中、高中都就讀新竹中學,他在學校參加管樂隊,並未參加新竹中學著名的合唱團;在樂隊裡,李遠哲吹伸縮喇叭。

李遠哲是柏克萊加州大學歷史上第十五位贏得諾貝爾獎者,其中三位已經過世,也是柏克萊加大化學系第七位得諾貝爾獎的教授。

李遠哲一九五九年台灣大學畢業,一九六一年清華大學研究所畢業,他說,這些教育都為他打好科學基礎。一九六五年,李遠哲取得柏克萊加大化學博士學位,六五至六八年,分別在勞倫斯實驗中心和哈佛大學研究,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四年,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一九七四年重返柏克萊加大。

李遠哲說,當年他選擇柏克萊加州大學,正因該校具盛名,「今天,柏克萊加大不但有最好的學生,也有最好的老師!」李遠哲說,他本想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就回國服務,但是因為很多研究工作,無法立即回去,不過他時常想回台灣,以其所學回饋鄉梓。

李遠哲在一九七九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士,並於今年三月,由雷根手中領取象徵最高榮譽的「國家科學獎章」。

李遠哲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暑假剛回國參加院士會議,今年年底也將返國,為同步輻射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李遠哲將和他的夫人吳錦麗一同去瑞典領獎。

最新文章

台大醫院十三日晚間同時進行肝臟及腎臟移植,器官捐贈者是六天前遭槍擊的萬華桂林分局...

捨身救民!詹炳立遭槍擊殉職 「器官捐贈」寫下大愛

2025-04-15
台中市ALA PUB大火罹難者家屬上午到火警現場,一起舉行聯合招魂儀式。圖/聯合...

猛男玩火舞釀災...2011年台中阿拉夜店大火9死12傷

2025-04-15
萬安艦被拖至宜蘭縣頭城鎮石城外海定點,投放為魚礁。艙底進水口打開後,船體逐漸傾斜...

2000年萬安艦沉入宜蘭頭城海域 成台灣首例軍艦人工魚礁

2025-04-15
網路知名作家「貴婦奈奈」昨天到國立善化高中演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9/0...

貴婦奈奈捲款逃亡! 通緝時效25年背後原因讓貴婦奈奈無法受審

2025-04-15
開設「源俗文物資料教育館」的林幸雄老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07/16...

大家樂年代求明牌求瘋了?愛國獎券畫家一年半竟三度被綁!

2025-04-14
林幸雄畫的「南海血書」拍成電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07/04 陳崑福...

一代人課本裡的「南海血書」越南難民逃亡慘案竟是反共虛構故事

2025-04-14
中華隊第一長人哈孝遠(中)搶到籃板球後,快速運球過半場進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激勵人心的逆轉勝 打敗南韓的中鋒哈孝遠|1998年的亞青盃

2025-04-11
來源:聯合晚報- 05 社會新聞(1998/07/09)

女業務遭「活燒」命喪山區 買車客戶竟是殺人魔

2025-04-11
因尹清楓命案而聲名大噪的來來豆漿店,兩年前更改店名為「來台灣NO‧1豆漿店」,生...

民眾朝聖「最後一餐」來來豆漿店因尹清楓命案意外走紅

2025-04-11
圖為白冰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04/26 徐兆玄攝影)

撼動國際的白曉燕命案 創台灣司法史上最重大刑案

2025-04-10
高凌風代言的火鳥咖啡,包裝有背面全裸女子照,還寫著早上一杯、晚上發威的廣告詞。圖...

「早上一杯,晚上發威」 高凌風昔日代言「火鳥咖啡」驗出壯陽藥

2025-04-10
台北市刑警大隊上午宣布偵破利用網路販賣色情光碟案,逮捕化名「大貓」的權姓嫌犯及偷...

20多年前性侵幼女賣片「大貓」權自立首位網路流氓 出獄後竟再犯案

2025-04-10
台北市於一場滂沱大雨後,路面積水嚴重,車輛、民眾外出都得涉水而行。圖/聯合報系資...

1961年雨彈來襲 豪雨成災台北馬路變汪洋

2025-04-10
股市連月重挫,跌幅已逾55%以上,證券投資人協會廿二日到立法院請願,請轉督促政府...

股災不是第一次 那些資深股民才經歷過的回憶

2025-04-09
板橋區大賣場將木炭放在上鎖鐵櫃內,非採開放式陳列販售,並要購買民眾登記資料,符合...

買木炭也要登記 當年台灣一項意想不到的「柔性實名制」

2025-04-09
澳洲少女卡雅(後排左三)偕同養母諾拉萬德利(後排左四)來台在台北市華國飯店舉辦「...

被販嬰集團賣到澳洲 卡雅返台尋親轟動一時

2025-04-09
國安基金昨天並沒有進場護盤,股市也因而由紅翻黑,投資人趴在鍵盤上,慘不忍睹。圖/...

國安基金宣布第九度護盤、規模達5000億 歷史成效不俗 這次是否真能止跌回升?

2025-04-09
聯華電子新廠落成,董事長張忠謀(右)、總經理曹興誠(左),與總統府資政孫運璿(右...

「矽盾」不是奇蹟!「護國神山」背後重要推手孫運璿與李國鼎

2025-04-09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