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台灣人 「李遠哲」致力研究不遺餘力

2024-08-13 15:37 報時光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和他的夫人,下午搭機回到國內,李遠哲夫婦在記者會上展示所獲的獎牌和獎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6/12/17 程川康攝影)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和他的夫人,下午搭機回到國內,李遠哲夫婦在記者會上展示所獲的獎牌和獎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6/12/17 程川康攝影)

李遠哲博士,1936年出生於台灣新竹,是台灣首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他年幼時受到居禮夫人傳記的啟發,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1955年,李遠哲進入台灣大學主修化學,後來又在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繼續深造,這所學校當時是台灣唯一的原子能研究與教學機構,他獲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學位,並於1965年順利畢業。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李遠哲轉赴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加入赫許巴赫教授的團隊,致力於交叉分子束實驗技術的研發。早在1960年代初期,交叉分子束技術已被運用於研究鹼金屬離子的化學反應動態,但無法觀測到鹼金屬以外的離子運動。李遠哲和他的團隊從零開始,在十個月內設計並建造出名為「希望」(Hope)的全新儀器,成功偵測任何化學反應中的分子運動模式。

這一革命性的發明使李遠哲成為化學界的重要人物。他在多所大學任職,持續改進交叉分子束儀器,並發表了許多關於分子結構、能量分佈與化學動力學的重要研究。他提攜了大量博士生,為化學界做出重大貢獻。1986年,李遠哲和赫許巴赫因為「希望」為化學研究帶來的突破貢獻,與同樣研究化學動態學的約翰.波拉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項貢獻經過近二十年的時間終於獲得廣泛認可,並使李遠哲成為至今唯一的台籍諾貝爾獎得主。

1994年,李遠哲放棄美國國籍,回到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他的回歸激勵了許多海外台籍科學家返鄉,促進了台灣學術界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成熟。從青年科學家到年長的社會改革推動者,李遠哲數十年間的努力深刻影響了台灣與世界,他靠著紮實的實力和堅持,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諾貝爾嶄新得主‧李遠哲虛懷若谷 歸功台灣基礎教育‧裨益學術研究生涯

得獎不會改變生活方式‧可為子女樹立良好楷模

1986-10-17/聯合報/03版/第三版

【本報舊金山記者張亦男十五日電】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十五日說,台灣的教育對他的學術研究生涯極有助益,尤其是基礎教育系統。

第四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形容自己的得獎感覺是「興奮、驚訝和意外」。李遠哲十五日下午結束新墨西哥州的會議返回舊金山,下午四點半,在舊金山國際機場出席柏克萊加州大學和勞倫斯實驗中心為他舉行的得獎後第一個記者會,共有百餘位中外記者出席。

李遠哲回答記者說:「科技研究是國際性的,我的得獎或許可以使台灣的年輕人更努力從事研究工作。」

現年四十九歲的李遠哲打趣說,「直到現在,我還沒有獲悉正式的得獎通知。」

李遠哲十五日上午在新墨西哥州旅館的電梯中,有人和他握手道賀,並表示「昨晚能和你同聚一堂真是榮幸。」李遠哲以為對方指他昨晚發表的演講很精彩,走出電梯,又有人向他恭喜,他才覺得該問問是什麼事,一問之下,才知是莫大的喜訊。

李遠哲謙虛地表示,過去廿年中,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在化學基本力學的領域中貢獻良多,就是在柏克萊加大化學系中,也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他的獲獎,實在很意外。李遠哲認為,得諾貝爾獎,絕不會改變他日後的生活方式,得獎倒是可以為他的三名子女樹立一個好的楷模。

計畫怎樣花這筆獎金?也不在李遠哲的考慮範圍之內,他說:「我太太主管家中經濟財政,這是她的問題。」李遠哲現在最擔憂的問題是,他的研究室正在搬家,他怕移動實驗器材、物品時,會滴了什麼液體,或打破什麼東西。

李遠哲青梅竹馬的夫人吳錦麗說,早上六點鐘,華府一個記者在電話中告訴她這個好消息,然後就是一連串接不完的電話和接見不完的記者,使她「根本來不及思考先生得諾貝爾獎的感覺!」吳錦麗和李遠哲小時候就認識,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吳錦麗在新竹女中教三年書,再來美國,先在研究所讀書,後來因為有了小孩,又因為李遠哲的研究工作太忙,吳錦麗就專心做家庭主婦。他們的大兒子李以群今年廿二歲,印第安那大學畢業主修新聞,二兒子李以欣年廿歲,在柏克萊加大讀生理學,女兒李以旋十七歲,現在高中三年級。

在記者會中,李遠哲談到他在台灣讀書的經過,小學五年級時,李遠哲參加棒球隊,校長要他拿著手套專心打球,六年級時,又參加桌球隊,並代表校隊贏得冠軍,小時候的體育活動,使他現在仍對打棒球和壘球興趣十足,每星期和同僚學生們總要練一次球。美國人風靡的美式足球,李遠哲興趣缺缺,他十分幽默地說,「我是四十九!」不過李遠哲不是指舊金山的四九人隊,是指他現年四十九歲。

李遠哲初中、高中都就讀新竹中學,他在學校參加管樂隊,並未參加新竹中學著名的合唱團;在樂隊裡,李遠哲吹伸縮喇叭。

李遠哲是柏克萊加州大學歷史上第十五位贏得諾貝爾獎者,其中三位已經過世,也是柏克萊加大化學系第七位得諾貝爾獎的教授。

李遠哲一九五九年台灣大學畢業,一九六一年清華大學研究所畢業,他說,這些教育都為他打好科學基礎。一九六五年,李遠哲取得柏克萊加大化學博士學位,六五至六八年,分別在勞倫斯實驗中心和哈佛大學研究,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四年,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一九七四年重返柏克萊加大。

李遠哲說,當年他選擇柏克萊加州大學,正因該校具盛名,「今天,柏克萊加大不但有最好的學生,也有最好的老師!」李遠哲說,他本想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就回國服務,但是因為很多研究工作,無法立即回去,不過他時常想回台灣,以其所學回饋鄉梓。

李遠哲在一九七九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士,並於今年三月,由雷根手中領取象徵最高榮譽的「國家科學獎章」。

李遠哲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暑假剛回國參加院士會議,今年年底也將返國,為同步輻射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李遠哲將和他的夫人吳錦麗一同去瑞典領獎。

最新文章

幾經波折,艱難始獲准上路的統聯客運公司,訂十七日上午七時,由台北、高雄總站同時發...

統聯崛起於「野雞車」亂象!1989年成為台灣首家合法民營國道客運

2024-09-12
陳金鋒(右)與同級生相互在外野區接大聯盟隊友高飛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2...

「台灣巨砲」陳金鋒! 首位打進美國大聯盟選手 開啟台灣棒球旅美風潮

2024-09-11
台灣的KTV文化盛行,專門教導家庭主婦的卡拉OK補習班順勢成立。圖/聯合報系資料...

30年前竟還有這種補習班! 婆婆媽媽瘋學習為丈夫做外交

2024-09-11
台北市漢口街口六福大樓十樓麗晶歌廳發生大火,由於火勢相當大,從廿八日深夜11時1...

西門町六福大樓一年燒3次 三名消防隊員不幸罹難

2024-09-11
台北必成補習班惡性倒閉,受害學生發起自救組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5/05...

高額欠債壓垮「必成補習班」 昔日補教龍頭竟惡性倒閉

2024-09-10
「PLAY BOY(花花公子)國際中文版」創刊記者會。圖為協和集團總裁許安進(左...

情色雜誌「花花公子」風靡全球,在台卻不受歡迎?1990年首度發行後兩度停刊

2024-09-10
我國高爾夫運動員呂良煥(戴花圈者),於四日下午五時十分搭乘國泰班機飛返台北,圖為...

「Mr. LU」呂良煥發光高爾夫球 寫下臺灣體壇傳奇

2024-09-08
七十一年救國團暑期青年自強活動,參加澎湖戰鬥營的青年在賦歸時都表現出依依離情。圖...

從「台澎輪」到「台華輪」回顧澎湖與台灣本島交通輪船史

2024-09-07
中職退役明星球員昨天在龍潭兄弟棒球場舉辦一場軟式棒球賽,高齡80的職棒之父洪騰勝...

兄弟象創立的關鍵人物洪騰勝 被譽為「職棒之父」推動棒球職業化

2024-09-06
北宜公路有一段「九彎十八拐」,駕駛人開來膽憚心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

九彎十八拐飄茶葉蛋香!「北宜公路」從古道轉為兜風勝地 

2024-09-05
第一屆中正百年紀念杯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廿八日在台北市立體育場舉行,短跑項目中,...

場面紊亂卻溫馨! 1986年首屆中正百年紀念杯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2024-09-04
台南縣南化鄉雙屍命案,死者柯玉梅家屬在封鎖線外,討論善後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芒果園雙屍驚魂!失蹤老農婦遺體現身池塘 身旁竟還有神秘男屍

2024-09-04
台北市圓山橋發生一起汽車追撞意外,車輛受到強大外力所致跌落下方基隆河,橋上欄杆明...

曾是最艱鉅的工程之一「圓山大橋」凌空建橋橫跨基隆河1977年通車

2024-09-04
中二高清水服務區引進二隻護士鯊、八隻檸檬鯊以招徠遊客,鯊魚缸昨天啟用,安排小朋友...

國道景點「清水服務站」成立逾20年 看夜景、鯊魚成旅客回憶

2024-09-03
「郭泰源棒球文教基金會」正式成立,基金會董事長旅日職棒名將郭泰源(右)表示,希望...

【報時光經典照片】郭泰源代言「 豪邁125」賺外快!百萬銷量賣到缺貨

2024-09-02
在中美農村青年交換計劃下,由美國四健會派來台灣的兩名代表,美國密歇根州廿一歲的李...

農村青年當交換生! 美國「草根大使」來台

2024-09-02
陳水扁總統昨天前往大直衡山指揮所,視察國軍漢光16號演習的電腦兵棋推演,當陳水扁...

戰時政府指揮中心 揭開國防機密基地「衡山指揮所」的神秘面紗

2024-09-02
第一份捷運報Upaper昨天正式創刊,在各捷運站提供民眾免費索取,許多民眾佇足閱...

曾經的捷運通勤良伴 免費報紙Upaper、爽報相繼走入歷史

2024-09-02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