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博愛座」? 博愛座設立曾是為了紀念這位已故之人
通勤族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有先找到空位就會坐下,若看到老弱婦孺上車時,才起身讓座。如今,「讓座」已成為通勤族普遍認知的文化,不讓座的人除了會遭受旁人的異樣眼光,少數乘客還會私自錄影並發佈到網路平台,讓網友們「評評理」。為避免在博愛座上被公審,即便車廂擠滿了人,有些人也不願坐在博愛座上,導致空間無法有效利用。
「博愛座」如今似乎成了糾紛的源頭,從老弱婦孺「優先」使用,變得好像「只有」老弱婦孺才能使用。然而在過去,博愛座的設立可是仁慈博愛的良善之舉。當時十大建設開始推動,加速了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隨著都市物質生活改善,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也呼籲應該注意「精神建設」,像是排隊等公車、讓座給老弱婦孺等。1976年,為紀念總統蔣中正逝世週年,於北市各線公車上普設博愛座,以表示對蔣公追思之忱。
事實上,每一個座位都可以是博愛座,自發地讓位給「比自己更需要坐下的人」,才是博愛的精神。博愛座的概念起源於北歐,作為「無障礙環境」的一部分,體貼身障人士的不便,希望他們能像一般人一樣正常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博愛座也開始提倡優先讓給孕婦、傷者、病患、年長者和孩童。通常,博愛座會有與其他座位不同的設計,以此呼籲民眾讓座給有需求的乘客。
博愛座體現了社會的溫暖,讓座並沒有硬性規定,忘記讓座的乘客也不會因此受到處罰。然而,部分人卻矯枉過正,認為「年輕人看到長輩就一定要讓座」,並以此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想要解決博愛座的爭議,關鍵或許是在於那些刻意誤用「博愛座」觀念的人。
蔣院長昨籲國人注意精神建設
都市物質生活雖然改善 精神生活應向鄉村看齊
1975-08-27/聯合報/02版/第二版
【本報訊】行政院長蔣經國,昨天在台北市行政會議上表示,台北市的物質生活雖然比鄉村好,但精神生活卻要向鄉村看齊。
蔣院長說,他上週在南投縣一間小館子吃飯,那是一間家庭開的飯館,掌廚的是父親,跑堂的是兒女,兒女們都在大專院校唸書,暑假回家幫父母的忙,這種事,在台北市就很少見。蔣院長認為,台北市不但要注意經濟建設,也應該注意精神建設,例如:等公車不排隊,在車上不肯讓座給老弱婦孺,這看起來是小事,其實是反映道德的低落。
蔣院長并指出,北市的物價比鄉村貴,他說,在鄉村吃一盤炒麵才十五元,還有一碗湯,但在北市吃一碗牛肉麵要四十元,這種差距應該縮小,所以政府才設立了果菜運銷公司,今後應向這方面努力,以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并使生產者蒙受其利。(後略)
發揮 蔣公仁慈精神公車上普設博愛座
1976-04-02/聯合報/06版/
【台北訊】台北市各公民營公車業昨天表示,為紀念總統蔣公逝世週年,將於北市各線公車上普設「博愛座」,以表示對蔣公追思之忱。
參加這項運動的公車單位有台北市公車處、欣欣、大南、大有、光華、指南、台北、三重及中興等客運公司,共計公車二千六百九十九輛,每車設「博愛座」兩個,全部座套均由中國信託投資公司捐贈,採用藍底黃字皮製座套,希望市民乘車時能主動讓座老弱婦孺,以發揮蔣公仁慈博愛的精神。(後略)
最新文章
-
1999年聯合報系「星報」創刊 追星族必看號稱「年輕人的報紙」
2025-09-12 -
「選東信,最動心」還記得東信電信嗎?
2025-09-11 -
台灣史上政治懸案之一 前高雄縣長余登發猝死自殺他殺迄今仍是謎
2025-09-10 -
漂洋過海來愛你!未曾謀面即定終身的跨國愛情故事
2025-09-09 -
「讀者文摘」中文版出刊一甲子停刊 曾經的閱讀窗口已成為回憶
2025-09-09 -
海派作家張愛玲逝世三十年 1995年於洛杉磯公寓結束傳奇一生
2025-09-08 -
借竅驅魔? 邪教「聖母」林欣月教唆打死信徒 連孩童也難逃毒手
2025-09-05 -
「史上最強發言人」退伍後去哪了? 羅紹和少將轉身投入公益
2025-09-04 -
知法犯法!幕後黑手竟是律師|2013年高鐵炸彈案
2025-09-03 -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台灣 不景氣就連台積電、聯電也放無薪假
2025-09-02 -
PChome創辦人詹宏志曾創首家網路原生媒體 卻一年燒光資金收攤
2025-08-29 -
是啤酒還是綠茶?保力達推出「啤兒綠茶」廣告爆紅卻引發爭議
2025-08-28 -
台南家齊女中百年校史 9年前改名「高中」校友依依不捨
2025-08-27 -
網友票選最靈!「樂成宮」月老人氣超越台北霞海城隍廟
2025-08-26 -
《我們六個》真實原型! 惡毒小三「李月桂」滾水燙原配、火車拋子、電鍋殺夫
2025-08-25 -
新竹兩大摸骨傳奇 連明星、總統都曾悄悄到訪
2025-08-25 -
曾經長年是台灣香菸市場第一品牌 公賣局推出「長壽菸」
2025-08-24 -
恐怖情人林金德縱火 3女童無辜葬身火海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