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回顧清明節習俗:掃墓、出外踏青、放風箏由來在這!
每年4月初的清明節,是華人的重要傳統節日,民眾返鄉掃墓,搶車票、塞車的情景是大多數人的回憶之一。清明節除了掃墓之外,你還知道有哪些習俗?報時光翻閱歷史影像,帶你回顧40、50年前清明節的習俗與情況。
習俗一「出外踏青」
清明節習俗之一是「出外踏青」,這有兩個涵義,首先,因為在古代,大多數人平時要忙於農耕,而且交通不便,親戚之間想要相聚並不容易,因此趁家族祭祀結束後,相約出遊敘舊。其次,在祭拜祖先之後,不要直接回家,趁著大地生氣盎然的春天,到有陽光的郊外走走,避免把晦氣帶進家門。
習俗二「放風箏」
清明節的另一個習俗是放風箏。這是因為風箏的舊稱為「紙鳶」,又稱「紙鷂」。古人有清明節「斷鷂放災」的說法,也就是掃墓時順便帶風箏到野外,在祭祀先人後把祈求遠離的煩惱災病寫在風箏上,讓風箏隨風高飛,再剪斷風箏線,象徵這些壞事隨風消逝。隨著時代演進,形成清明節的風箏競賽活動。
習俗三「吃潤餅」
清明節還有各式的應景美食,譬如吃潤餅是源於古代的寒食節,由於官方禁止生火炊食,因此人們以潤餅作為替代食品,這項習俗後來融入日期相近的清明節。草仔粿、紅龜粿則是清明節常見的掃墓祭品,前者有庇佑子孫平安發大財之意;後者由於「龜」與「歸」的發音相同,有期許遊子歸鄉團圓之意。客家人也有獨特的習俗,會在清明節會吃艾粄,還流傳一句俗諺:「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清明風箏季節1998-04-04/聯合報/17版/鄉情
【林明隆】台灣長久的歷史中,潛藏在社會底層的俗民文化,多彩多姿,其豐富美學與活力,往往讓人驚嘆不已,不過,由於工商業快速發展,許多值得保留發揚的舊時情感與俗民生命美學,逐漸為人淡忘而消失。
在以往沒有科學儀器測定的傳統社會中,節氣是以農立命的台灣百姓,最被重視及遵行的行事法則,節氣猶如萬物的行事曆,掌管著億萬生民生存與種族命脈的延續,尤其與農事息息相關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更是超越人間的皇命律法,直人生活,節氣不但提醒人們氣候的變化,何時該插秧播種?該曝曬冬衣以備寒冬?何時又該輕裝簡服,踏青出遊賞春梅?以增進生活的情趣。
清明就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也是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在春分後十五日,約當國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之間,清明節在舊時代可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全國連假七日,舉凡皇室祭祖以繫正統,到尋常百姓人家掃墓念祖,都是清明薪火相傳重要意義的呈現,此外在清明時節,舉家出遊掃墓踏青,大小家族團圓相聚,更是感情交融,增進和諧的好時刻,因此在清明時節,也就產生了許多全家娛樂性的民俗活動,來彰顯昔日的舊感情。(下略)
最新文章
-
被販嬰集團賣到澳洲 卡雅返台尋親轟動一時
2025-04-09 -
國安基金宣布第九度護盤、規模達5000億 歷史成效不俗 這次是否真能止跌回升?
2025-04-09 -
「矽盾」不是奇蹟!「護國神山」背後重要推手孫運璿與李國鼎
2025-04-09 -
台灣第一個籃球聯盟「中華職籃CBA」僅成立7年便解散
2025-04-08 -
2025大阪世博即將開幕!台灣55年前曾參展 女星擔任「一日館長」擠滿人潮
2025-04-08 -
一人一元救國防!1951年「一元獻機運動」全民捐款買戰機
2025-04-07 -
2011年「頭香哥」一夕爆紅 打響彰化南瑤宮知名度
2025-04-07 -
股市變變變! 1990年股票指數從萬二變二千
2025-04-07 -
不自由毋寧死!鄭南榕引火自焚 點燃言論自由的微光
2025-04-07 -
加入WTO米酒價格狂飆 黑心商人趁機釀假酒害死人
2025-04-06 -
老照片回顧清明節習俗:掃墓、出外踏青、放風箏由來在這!
2025-04-04 -
1990年引發兩岸轟動的「閩平漁事件」 兩起偷渡命案造成46死
2025-04-04 -
全台最大祭祖!新屋「葉五美公祠」近萬子孫齊聚
2025-04-03 -
一場弊案閒置近20年...林內焚化爐成「蚊子焚化爐」力拚轉型
2025-04-01 -
征戰中職20多年創造無數經典 大師兄林智勝宣布引退
2025-03-31 -
寶雅40年歷史!從台南生活百貨起家 靠美妝穩站零售市場
2025-03-29 -
70年前青年節不一樣!舉辦各項競賽、看電影還享半票
2025-03-28 -
壽命不到兩年! 「威航」2016年停飛數月後母公司復興航空也解散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