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為「自強」!80年代中美斷交後的生活印象 台北首批冷氣公車
你也是坐公車上課、上班的通勤族嗎?現在的公車設備漸漸完善,給許多人快速又方便的乘車環境,這都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改善、汰舊換新而來的成果。
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大太陽底下等公車最叫人難耐,當遠方的公車緩緩進站,人人都想爭先上車,公車裡涼爽的冷氣也瞬間澆熄內心的燥熱,即便車上有點擠、路程有些顛簸也無所謂了。
試想1980年代以前,在那個公車還沒有冷氣的時代,你能想像在夏日人擠人坐公車有多麼煎熬嗎?即便是大眾交通工具便利的台北市,也是直到1980年才有第一批大型冷氣公車,80年代經濟發展快速,人們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引進冷氣公車就是一項生活水準提升的指標。
但其實,1979年才發生中美斷交、協防終止,國際處境艱難,1980年便被政府訂為自強年,民間也發起「捐款建軍運動」自發捐錢、捐黃金,每個人的愛國心都以行動表明,希望未來的日子可以自立自強。
為了永遠記住自強年的意義,當時引進的第一批冷氣公車,就被命名為「自強公車」,意味著公車業者努力創造更好服務,如同自強年的精神一樣。待實際營運滿一年、力求改善後,冷氣公車也正式融入我們的生活圈,成為許多人通勤上學、旅遊出外時依靠的工具。
如今,第一代的冷氣公車已經過汰換,但它的外型,還有乘坐在上頭的感受,全是人們對一個時代生活的印象,你還記得以前都搭哪一路的公車開始新的一天嗎?
📣最珍貴的寶島回憶在這裡📣⭐看更多老派日曆頁面設計與內容
大型冷氣公車提高服務水準普通車不能萎縮
超過十年舊車儘快淘汰換新
1980-08-09/聯合報/07版/第七版
【本報記者曾怡憲】
台北市大型冷氣公車,今天將開始營運了,在大熱天裡有冷氣公車可坐,是公車服務水準提高的具體表現。
大型冷氣公車由光華首先開行,該公司冷氣公車內部裝潢採用藍色絨布椅面,可以坐臥兩用,較豪華遊覽車並不遜色,較公車處中型冷氣車也已有改進。
台北市長李登輝認為一年來公車營運已有改善,他對大型冷氣公車的開行非常高興,命名為「自強公車」,認為這是公車業者一年來自強不息努力的成果。
大型冷氣公車開行後,將給台北市公共汽車帶來新的面貌,也表現我們社會經濟繁榮,國民生活水準提高的一面。
配合大型冷氣公車開行,建設局已訂定一套「處理要點」,做為管理的依據,以防止冷氣公車開行後,會影響普通公車的服務。其中規定冷氣公車開行原有路線,數量不能超過普通公車的三分之一,即為防止民營公車著重冷氣公車的經營,忽略普通公車的服務。建設局認為冷氣公車是單一票價,儘管一段票六元較普通公車的全票僅貴一元,但無學生等優待票,一般學生可能仍多依賴普通公車通學,因此普通公車的服務不能萎縮。
建設局並規定普通公車出廠超過十年,或行駛里程超過六十萬公里,應儘先汰舊換新,其中申請購置冷氣公車,不得超過當年度汰舊換新車輛數的三分之一。此項規定的目的,即是在防止民營公車只重視購買冷氣公車,置普通公車的汰舊換新於不顧。
光華公司今年新購的十輛公車,全部裝配為冷氣公車,即是一個例子。該公司也有許多已經行駛十年的老爺車有待汰舊換新,光華公司將繼續購二十部新車,即要考慮這個問題。據建設局統計,第一階段規劃行駛新的大、中型冷氣公車路線,共有二百五十五輛,其中公車處一百八十輛,民營公車七十五輛。民營公車新購買的新車大多裝置冷氣設備成為冷氣公車,使得開行冷氣公車成為一窩蜂的趨勢。
民營公車喜歡開冷氣公車的原因,是當初預計冷氣公車的票價將調整為八元,認為有利可圖,才將多數新購車輛打造為冷氣公車,但此一票價卻被市議會劑減為六元,已使公車業者有被潑一盆冷水的感覺。目前公車處中型公車車車滿載,尚且不能盈利,大型冷氣公車能否盈利,與日後營運服務的水準當有很大的關係,此點是可以瞭解的。
除了建設局規定「處理要點」加強管理外,國民道德水準亦應該跟著提高,像光華巴士那種絨布坐椅如果不能好好維護,將來保養將會成為大問題。乘客也應有自動投票的習慣,將來開行兩個車門的冷氣公車,前上後下才方便,一味的要防止乘客漏票,採用單門上下客,終不是好辦法。
最新文章
-
嘉義大埔地震重現61年前白河大震巧合 震央位置與日期「驚人相似」
2025-01-22 -
除舊布新找高手代勞 八零年代掃除服務業興起
2025-01-22 -
曾是當家主播因「削凱子事件」黯然離開 薛楷莉轉行護理師
2025-01-22 -
演戲未成名因緋聞纏身轟動一時! 「王筱嬋」感情生活宛如一齣八點檔
2025-01-21 -
2005年高雄捷運剝削移工引暴動 人權汙點陳菊陳其邁雙雙請辭
2025-01-21 -
曾是一段佳話!2003年雷家佳禮讓軍校入學機會 獲國防部長接見
2025-01-18 -
化學反應失控爆炸!福國化工廠20年心血瞬間灰飛煙滅
2025-01-17 -
90年代教改先鋒「國中生自願就學方案」免除高中聯考引發低分高就爭議
2025-01-16 -
舊鈔換新鈔!細數歷年紙鈔「印一字」最稀有 一套高達150萬
2025-01-15 -
學術爭議牽出婚外情風波 1995年轟動社會的呂安妮事件
2025-01-14 -
台灣食安悲劇!1979年米糠油中毒事件禍延二代 間接促成消基會誕生
2025-01-14 -
立委婚外情高調認愛!鄭余鎮與王筱嬋不倫戀回顧 像極了肥皂劇
2025-01-14 -
春節前夕換新鈔 1988年討喜氣發行首批紅色百鈔
2025-01-13 -
慈濟「一灘血」創辦故事與醫生對簿公堂 情節失真原告獲判賠百萬
2025-01-13 -
【台灣犯罪事件簿】抽絲剝繭仍難見曙光! 建築商夫妻離奇失蹤 殺妻滅屍案疑雲重重
2025-01-12 -
歷經10年終於完成!高雄輕軌排除萬難2024年元旦通車
2025-01-10 -
487位佳麗同場競豔 1986年首屆「港都小姐」誕生!
2025-01-09 -
80年代高雄最具爭議的政治夫婦:朱安雄與吳德美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