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時髦休閒!咖啡店裡品嘗文學、音樂及咖啡香

2023-04-08 08:30 曾憲虹

地下咖啡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8-26 本報記者攝影)
地下咖啡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8-26 本報記者攝影)

據國際咖啡組織(ICO)調查,台灣人一年共喝掉約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每年喝掉200杯咖啡。據2021年統計,台灣咖啡豆進口額為2.07億美元,較2011年增加一倍以上,進口金額為全世界排名第28。2022年前9月累計金額已達2.1億美元,超過前一年全年進口金額,年增38.2%。

隨者台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逐漸地忙碌和緊張。60年代後半段,成都路上相鄰的《蜂大咖啡》與《南美咖啡》,屬於西門町老派人的舊日時髦。這兩家都是台灣專業咖啡的老字號,也是不同年份咖啡愛好者的必訪經典店家之一。

相隔不遠的武昌街也有一間見證台灣民主與文藝復興的聖地《明星咖啡館》,原為在臺俄羅斯人1949年開設,從上海霞飛路延續到台北武昌街,從此開啟了明星一甲子的璀璨歲月。後來因故轉為台灣人接手營運後的1960年代到1980年代,明星咖啡不單是作家,也是音樂家、廣告人、畫家的集合地,也成為臺灣文學作家寫作的場所,一些臺灣小說名著在此寫出,此棟建築現今列臺北市歷史建築。

而為了節省房租當年峨眉街的《野人咖啡屋》,就選在地下室開了一家純喫茶的咖啡館,希望提供上門消費的客人,藉著輕柔的音樂和咖啡來傳遞文學的意念,讓文學的氣氛來沖淡工商業社會留給人們的茫然之感。當年不少人相親也會選擇在咖啡廳安排雙方初次見面的地方。

純喫茶式咖啡館的崛起 傳統的喝茶習慣式微了

1967-09-04/經濟日報/06版/綜合

【本報記者周銘秀專訪】隨者台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逐漸地忙碌和緊張了。這顯示著一個以工商業為特質的社會正在形成。

這個社會使人們許多生活習慣發生變化,其中飲料習慣的改變,使我國五千年來的農業社會喝茶的傳統受到影響,在都市生活中退居於次要地位,而逐漸地式微,取而代之的正是些林立在台北市區內的純喫茶式的咖啡館。

當你走過成都路的時候,在那兒你可以聞到南美洲進口的咖啡飄來的香味,有許多人來來往往的在這裡進出著,他們在這裡喝一杯咖啡休憩一下心身;或者三兩友好談談彼此的心曲,雖然大家都生活在匆忙之中,但在這一杯咖啡的短暫時間中,他們都夠滿足了。

位於成都路最鬧區的南美咖啡,可以說是台北市一家最大的開放式的咖啡屋。據估計每天到「南美」去喝杯咖啡,休息一會的人,大概有六百人以上。他們以「六元」一杯的咖啡,鬆弛一下緊張而忙碌的生活,這種方式越來越為多數人所喜愛。也正因為如此「南美」經濟實惠的咖啡屋是經常客滿。同時,「南美」還精製若干種點心,如蛋糕、蛋塔等,兩元、三元一個,不但經濟省事,而且美味可口;更不用你左等右等把寶貴的時間耽誤了。

「南美」的王老板,以前在「南美」的原址開了一家樂園西點麵包公司,在一年多前,他常看到在西門町來來往往的行人,為生活奔波著,從他們的疲憊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是多麼希望能找個短時間休息一下的場所,那怕是五分鐘、十分鐘、一點熱飲,使他的精神得以恢復。於是王老板就將樂園西點麵包公司改為現在的「南美」咖啡館,顧客可以用很便宜的價錢,讓一杯熱騰騰的或冰涼的咖啡,沖淡自己倦怠的心神。開張以來,竟門庭若市。

此外,在台北的峨眉街前幾天又開了一家真正純喫茶的咖啡館,也許是由於新開,而且位置在地下,所以生意還不像南美咖啡館那樣鼎盛,他們第一天開張的時候,顧客只有三十多位,這家咖啡館的名字叫做「野人」,這是一個很別致,也有點刺激味道的名字,他們以「野人獻曝」的成語取義,他們則獻咖啡,消除人們在都市生活的緊張中的疲憊,而且希望藉著輕柔的音樂和咖啡來傳遞文學的意念,讓文學的氣氛來沖淡工商業社會留給人們的茫然之感。

「南美」和「野人」咖啡的咖啡均來自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巴西等國家,平均一包五十五元的咖啡可以沖四十杯以上,加上店裡的設備、人工、方糖等費用,他們每杯仍可以賺到三成和四成的利潤,咄嗟之間可以致富。

經濟的迅速發展,多數人再也沒有太多的時間,整天泡在農業社會特色之一的茶館中,或者是化更多的錢光顧那些:黃色的或黑色的,富有色情味道的咖啡館。在時間即是金錢的信念下,茶館已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慢慢隨著匆忙的生活消失了。

當然,在台灣或在台北市依然有若干茶館存在。以台北市來說,中華商場一帶較多,尤其是「二樓」,由於人們的惰性,不易發展為商店地帶,於是在房租便宜的條件下,設立了幾家茶館,以四元一杯的清茶,讓你在那兒消磨老半天,有些顧客因為常去,和茶館的老闆混熟了,一杯茶泡淡了,伙計還會為他再重新泡上一杯,當然是免費招待的。

在台北市的這些鳳毛麟角的大陸風味的茶館,也有了新式的電視機,顧客們多半是一杯清茶在手,或一面觀賞電視;或聚集三兩友好,圍在一張桌上下象棋、玩橋牌、聊天或打羅宋。

茶館的顧客,最顯著的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居多,他們沒有做事,在茶館聊聊天,看看電視,百無聊賴的過日子,發洩滿肚子牢騷;談如煙往事,這些人中,有不少是將軍或當年政壇紅人。在清茶杯中回憶自己當年風雲事蹟。在這地方,你會覺得又回到了大陸典型的農村社會生活,除了回顧,還是回顧。但茶館的生意卻寥落異常。

在這種對照和比較之下,很明顯地可以發現純喫茶式的咖啡屋正取代茶室的存在,而像「南美」、「野人」這種開放式的咖啡,也將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在各地出現了。

最新文章

美濃區廣林里的「聖化宮米苔目」老闆娘劉玉珠,用傳承近50年的茄汁鯖魚罐頭,做出風...

颱風天不只靠泡麵!這碗「罐頭麵」人間美味藏著台灣人的童年回憶

2025-07-17
人氣撞奶! 台大公館商圈黑糖撞奶名店「陳三鼎」,十月一日起撞奶從一杯卅元漲為卅五...

曾是公館商圈必打卡美食 「陳三鼎」 五年前悄悄歇業成回憶

2025-07-17
仆街少女 帶領50人仆街 網路人氣王「仆街少女」昨天帶領50名民眾,在中友百貨前...

你有模仿過嗎?2011年網路爆紅「仆街少女」曾掀起全民趴地拍照潮!

2025-07-16
來源:經濟日報-A9 企業要聞(2007/04/19)

五、六年級生最潮的制服來自這! 南紡靠「太子龍」撐起台灣紡織的驕傲

2025-07-16
朱天心(左)、雷倩是「擊壤歌」世代的代表人物,昨天各抒今昔情懷。圖/聯合報系資料...

朱天心當年拒寫「聯考小妞」 出版《擊壤歌》熱銷30萬冊聲名大噪

2025-07-15
作家劉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08/15  游輝弘攝影)

90年代版稅年收達千萬!暢銷作家劉墉 勵志作品成一代人回憶

2025-07-15
台北金春發牛肉麵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5/02/09 林建榮攝影)

郭董、古龍都愛「這味」!台北百年美食「金春發牛肉店」

2025-07-15
來源:1962/06/16-聯合報-03 第三版

台灣最早的自助餐廳怎麼來的? 當年這家餐廳創新竟只活兩年

2025-07-13
美樂啤酒在新光三越百貨信義店舉辦趣味直排輪比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

美樂啤酒你還記得嗎?曾是進口啤酒銷售冠軍!

2025-07-02
經典畢業歌曲。圖/報時光小編製

從《青青校樹》到《乾杯》回顧台灣畢業歌 哪一首是你的青春回憶?

2025-06-30
姚麗麗與瑪爾蔻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7/05/12 高鍵助攝影)

報紙、電視、廣播都有他的身影!一代英文補教名師「瑪爾蔻梁」

2025-06-27
台電冰棒遠近馳名,售價超便宜,不過只在電廠內販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5/...

台電為什麼斜槓賣冰棒?不到10元的平價枝仔冰竟然是意外誕生!

2025-06-24
台灣本土名家作品展,展出漫畫大師葉宏甲諸葛四郎等系列漫畫作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消失的童年英雄「諸葛四郎」 台灣第一代漫畫迷的共同記憶

2025-06-19
台北市建設局、消防局與衛生局在漢口街大上海浴室進行消防及公共安全檢查。圖/聯合報...

老台北政商名流最愛「上海浴室」! 師傅搥背捏腳手藝一流

2025-06-18
電信公司正積極開發的微電腦公用電話,七十六年度以前將先取代現有的紅色室內話機,藍...

7533967曾被打爆!那些年忘不掉的電話號碼比你自家還熟

2025-06-16
士林夜市騎乘迷你馬攤位,小孩看見真馬迫不及待上去騎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

「真馬版」旋轉木馬!30年前士林夜市騎迷你馬 五圈30元馬不停蹄

2025-06-10
赤坂拉麵的首家南京東路加盟店,開在二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12/12...

風光一時的「冠軍拉麵」!赤坂拉麵來台22年 最終不敵競爭全面撤出

2025-06-09
來源:聯合報-E3 消費(2007/08/20)

這牌子曾紅到爆!七、八年級生「必收潮鞋」DADA 風行十餘年後沒落

2025-06-02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