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15:23 文 | 巫維珍(出版工作者)

《書評書目》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書評書目》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據知台灣一年圖書出版總數約有四萬種,縱然近年來略有更迭,光是「萬」種數量,也足以引起令人感到幸福的選擇困難症——讀者該如何在書海中尋找一本知音的作品? 80年代報紙有「開卷版」(中國時報)、「讀書人版」(聯合報),《誠品閱讀》、《文訊》、《幼獅文藝》、《聯合文學》等雜誌有書評專欄,為解嚴後暴增的出版量,做為選書的守望員,再更早之前的先行者,就是《書評書目》了。

自印刷術發明後,出版物數量增多,以及識字人口的普及,在英美的報章刊物上,「書評」專欄或專門雜誌出現,成為出版者與讀者的橋梁:經由「選書中介人」認可作家的地位,探查大眾市場的口味,因而顯其分量之必要。十八世紀英國有《每月評論》(The Monthly Review)、《評論》(The Critical Review),《愛丁堡評論》(The Edinburgh Review),19世紀有《紐約時報書評》、20世紀《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紐約書評》等出現,凡重量級報刊都有代表性的書評欄位,左右了讀者的閱讀生活。這其中逐漸分化為對作品的「文學批評」,也出現挑選普及讀物的「書介」等不同性質的評介。大體來說,書評囊括各領域最新的智識成果,肩負為公眾挑書的任務;它激起思辨,也將突顯品味。是以至今,一篇優秀的書評不但是出版界與讀者的期盼,甚至能拓展影響力,成為媒體上的重要時事評論。

不論國內外,凡談到書評,幾乎所有選書人都是以高標準來自許。回顧台灣第一份專門書評刊物《書評書目》的編輯報告,可以想見編輯者想像的書評典範:

發刊詞:

當然,名為書評,絕對少不了的是客觀、公正的批評稿件,我們歡迎透過判斷、分析、比較、欣賞而後寫出的評論稿(1972年9月)

《書評書目》1972年9月 第1期發刊詞(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書評書目》1972年9月 第1期發刊詞(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65期〈編輯報告〉:

「純批評」是針對「評介」而言,評介文字常常「介」的多,「評」的少,為了「介」常常占用太多篇幅,雖然一本好書常常令人不能置一詞,只想推介給讀友們,但是我們仍要要求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成理,面對一本書,我們要直截地問,好書還是壞書?好在哪裡?壞在哪裡?……(1978年9月)

《書評書目》1978年9月 第65期編輯報告(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書評書目》1978年9月 第65期編輯報告(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書評」應當擁有的標準:從客觀、公正到直言無諱、從書海中挖掘新人、建立批評體系、兼顧文字的周延說理,不做人身批評……等,在一百期的《書評書目》裡,歷任四期主編,無論是不是達成了理想,但種種關懷都不脫對自我智識的要求與傳播理想的使命:書評超越了橋梁角色,本身已昇華為一個知識的典型。《書評書目》的許多編輯作為,例如思考成立專業的書評小組、多涉獵文學之外的書目、邀請多人筆談「廣納來自各個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意見,讀者踴躍發言」、重視譯本的評論……五十年前開始的討論,其實直至今日,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仍在尋覓最佳作法,因為這不將只是推廣閱讀的曝光行為,還將呈現閱讀界對於知識的態度與風範。

得知《書評書目》上線為可搜查的資料庫,有一份奇異的感受——過去查找《書評書目》資料時,我在圖書館電腦搜尋目錄,一期一期調閱紙本雜誌,領會評論家與編輯者文思交鋒的場面;如今以類型關鍵字、人名等搜尋,一鍵抵達歷史現場,當時的出版類型、文化人的關切一覽無遺,是做為出版史、文化史的重要參考來源。當數位工具為歷史資料賦予再生的訊號,是一種任重道遠的期許:歷經時光淘洗,先行者的腳步提醒著「勿忘初衷」,而未來,書評的理念仍值得為其堅持不歇。

《書評書目》雜誌資料庫

《書評書目》由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發行,臺灣第一本探討書評與書目的雜誌

歡迎試用與採購洽詢 | (02)8692-5588#6121 應小姐,或來信 service@udndata.com

最新文章

《書評書目》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左至右:高陽《李娃》,《風塵三俠》,《少年遊》(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風月》報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用文字談一場戀愛吧:《風月報》裡的曖昧筆尖

2024-04-25
本物件為壯陽藥海報。海報上一位西方女子跪坐在地,僅著紅色內褲,上半身罩著黑色薄紗...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宣廣告中的情慾世界

2024-04-22
他們不再老去

靈魂最大的煎熬──5部戰爭電影介紹

2024-04-02
〈健素〉,《聯合報》,1965年1月1日,11版

改善國民營養年代的補給品:健素糖

2024-04-01
圖/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好讀周報》「補腦算算鍋」是教學好幫手!

2024-03-29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維繫知識戰鬥力–建構好讀資料 打敗閱讀偏食

2024-03-29
方瑞娥的成名曲〈最後的火車站〉同名專輯唱片(臺史館藏號 2003.009.061...

歌曲中雋永「聲」響!回味百年來火車歌謠中的聲與情

2024-03-25
〈真山真水〉專文插圖 (圖/聯合副刊2010/2/3)

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

2024-03-15
1951/8/1《公論報》頭版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數位人文寶藏:初探《公論報》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地方文史研究

2024-03-15
當年執勤中的車勤服務員(亮萍姐)。(圖/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提供)

你聽過「光華號小姐」嗎?從車勤服務員看臺灣鐵道史!

2024-03-13
《城市之夜》情色黑膠。(來源:作者提供)

八大的召喚:台北有個歌舞町

2023-12-01
圖/講者提供

四庫學與中國古典文學批評

2023-10-30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由資料庫淬鍊出古典——明代荀學建構的進路與詮釋

2023-10-30
圖/作者提供

給下一輪研究盛世的數據資料庫 ——臺灣文學的新視野與新方法

2023-10-24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研究跳脫「手工業時代」——《四庫續修》檢索系統與《尚書》學史研究

2023-10-24
圖/陳炫瑋教授提供

「繙云文獻」資料庫對經史研究的重要性—用柯南精神一探資料庫世界

2023-10-24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