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出來的民生工業品:水泥
文|王韶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
圖︱聯合知識庫
故事重來一次,三隻小豬會選擇哪一種建材蓋屋:茅草、木材、紅磚?
如果,那時候有另一種選擇:水泥。
提到水泥,大家都不陌生,不過,對於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來說可是時髦的建材。(陳柔縉,《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2005,頁60-62。)位在高雄壽山山腳下的「淺野水泥臺灣工場」是臺灣最早的水泥工廠,戰後,廠區及業務由臺灣水泥有限公司接收,是戰後眾多官營的民生工業之一。(「原淺野水泥台灣工場(紅磚倉庫及石灰窯)」)。
水泥源自西方建材,英文名稱為CEMENT,英譯為「水門汀」、「士敏土」,又稱「洋灰」,臺灣話則稱之為「紅毛塗」(âng-mn̂g-thôo)。(許怡先,〈水泥業的戰國時代展開序幕 不討人喜歡的東西〉,《經濟日報》,1983年11月6日,11版。)水泥的基礎原料是石灰石,白度、炭酸鈣含量高為佳,經三道工序研磨製成:首先,以軋石機軋碎石灰石;其次,按比例調合鐵沙、黏土、鐵渣、爐渣等配料,製成「水泥生料」,生料呈小圓粒狀。據說,最佳狀態的小圓粒:「不能太大,不能太小,不能太硬,也不能太鬆,隨手落地不碎,用力擲地必碎。」最後一道步驟則是將生料送入窯爐烘乾後,軋細並加入石膏,即成水泥。(〈嘉新水泥廠點火記(上)〉,《聯合報》,1957年9月26日,2版;「水泥產業鍊簡介」)
自產自銷
水泥是現代生活中極其常見的耗材,然而,臺灣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水泥,作為各項民生建設的施作,則是1950年代以後的事。當時,政府大力推動各項民生工業,水泥為眾多產業之一,歷經從公營到民營的轉型、產量供需失衡,亦曾有一段時間受美援挹注,爾後臺灣自力開創新局。(〈美國國務院紐約辦事處發表經合援台概況 基本目標維持經濟穩定〉,《聯合報》,1951年12月27日,1版;〈普遍供應水泥 當局訂定核配辦法〉,《聯合報》,1952年1月13日,3版;〈美援120萬購水泥5萬噸 分3個月運台〉,《聯合報》,1957年1月20日,3版;〈當局正循5個途徑供應水泥消滅黑市〉,《聯合報》,1957年1月6日,3版。)
1952年,政府規劃將水泥公司、肥料公司等公營事業出售為民營。戰後,擔任台北市第一任市長的吳三連曾參與多項民生工業,他在回憶錄中便述及,1959年,侯雨利提議創設環球水泥公司時,因水泥工業攸關臺灣經濟建設,便欣然支持。(〈公營事業估價分五組進行〉,《聯合報》,1952年11月22日,5版;成平,〈論公營事業出售民營(上)〉,《聯合報》,1953年7月14日,5版;成平,〈論公營事業出售民營(下)〉,《聯合報》,1953年7月15日,5版;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頁160-161。)
臺灣的水泥工業發展配合著各項民生建設,普遍運用在道路、橋樑、水壩、校舍、住宅與各種工程建造,由於水泥需求大增,曾出現「黑市」,因美援提供生料攬拌、水泥卸運、旋窯燃油等各項設備,提高產能,改善供需不足的情況。(〈普遍供應水泥 當局訂定核配辦法〉,《聯合報》,1952年1月13日,3版;〈水泥配審會請當局撥款採購水泥〉,《聯合報》,1957年2月24日,3版;林奠邦,〈本省水泥工業前途(上)〉,《聯合報》,1958年1月21日,4版;〈美援貸款籌建民宅興建會提出新計劃〉,《聯合報》,1958年7月11日,3版;〈本年教建基金貸款 建校工程均已完成〉,《聯合報》,1961年5月28日,2版。)
多元運用與副產品
隨著臺灣的水泥工業發展,恰好可見臺灣民生建設在各階段的變化,從各水泥廠牌在廣告上刊載的生產量、擴廠規模、各國新式機械的引進等資訊,即可知1950至1960年代,是臺灣的水泥工業在內需和外銷發展的黃金時期。
各大廠都強調水泥品質的檢測、試驗,從表面面積的細度、兩階段的凝結時間(初凝和終凝)、耐壓強度、抗張強度等特性,對於水泥品質的要求可不馬虎,都是產品性能的保證。(《聯合報》,1957年9月24日,2版;〈洋房牌水泥〉,《聯合報》,1961年9月22日,5版)。
水泥從建築原料延伸出不同類型的製品,如:水泥瓦、水泥磚,從製成品也可一窺臺灣歷史的發展。1952年的報紙有一則〈防空洞鐵筋水泥管〉廣告,廣告左方繪有類似爆破狀的火花,「防空洞」是遭受空襲時,提供人員躲避的洞穴或地下防空設備,由於1950年代有「臺海危機」,這則廣告不免人聯想起1950年代臺海局勢的變化。(〈國產水泥磚將在高雄等地試用〉,《聯合報》,1952年1月30日,3版;〈防空洞鐵筋水泥管〉,《聯合報》,1952年7月15日,3版。)
除了水泥,還有預拌混凝土的出現。水泥是生料,一般我們在路上看見滾筒式旋轉的水泥車,載裝的是「預拌混凝土」,水泥和混凝土的概念不同,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一起拌合的產品,是建築結構的重要建材,由於混凝土保鮮期最多為半天,之後就無法使用,因此,預拌工廠通常離工地不遠。(周語莊、楊榮芬主編,《環球水泥》,臺北:《經濟日報》,2021,頁73、106;「水泥產業鍊簡介」)
混凝土需要機械拌製,從器具的機型、適用的工程類型,可以看見水泥已從縱向的材料研發,擴展機械工具的橫向連結,各機械器具的廠商紛紛強調新貨到,有日本最新式凝混土振動機、也有本土自製出品的最新水泥混合機等,皆適合水泥廠和營造工程之用。
從工業發展到環境評估
現代生活的建築原料各式各樣,水泥仍是一般常見的建材,若見道路上有水泥車往返,便知又有新工程。只是,水泥工業需要投入龐大的量能、資本、機器設備等,尤其,水泥原料的研磨製作和裝運過程中,塵料易飄散,造成空氣污染。因此,相較於臺灣過去集中發展水泥工業的目標,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水泥工業的發展也受到環保視角的監督,加之此項產業成本高,廠商也投入綠能發展,或減產的思考。(許怡先,〈水泥業的戰國時代 展開序幕 不討人喜歡的東西〉,《經濟日報》,1983年11月6日,11版;〈亞東預拌讓混凝土綠色永續〉,《經濟日報》,2022年7月28日,A17;〈台泥減碳將暫停水泥擴產〉,《經濟日報》,2022年7月18日,A5。)
最新文章
-
對話司馬遷、打造專屬美妝顧問--中研院馬偉雲博士讓AI更接地氣
2024-11-14 -
微笑徜徉的夢想配備——兼論《臺灣詩學學刊》的典範形
2024-10-25 -
站在世紀之交的風口 --台灣詩學三刊物上線的時代意涵
2024-10-09 -
臺灣詩學庫 | 數位工具帶來詩學新視野
2024-09-23 -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洗衣機 伴隨台灣家庭半世紀的聲寶與台灣三洋
2024-09-02 -
全面啟動語料研究的智慧引擎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07 -
文獻寶塔:我與《聯合文學》知識庫
2024-08-02 -
請享受沒有蚊子的夏天! 蚊香為什麼都是螺旋型?
2024-06-24 -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
用文字談一場戀愛吧:《風月報》裡的曖昧筆尖
2024-04-25 -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宣廣告中的情慾世界
2024-04-22 -
靈魂最大的煎熬──5部戰爭電影介紹
2024-04-02 -
改善國民營養年代的補給品:健素糖
2024-04-01 -
《好讀周報》「補腦算算鍋」是教學好幫手!
2024-03-29 -
維繫知識戰鬥力–建構好讀資料 打敗閱讀偏食
2024-03-29 -
歌曲中雋永「聲」響!回味百年來火車歌謠中的聲與情
2024-03-25 -
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