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電影浪潮(下)「天然景禽獸裝」的《大俠梅花鹿》
台語電影浪潮(上) 《王哥柳哥遊台灣》《虎姑婆》
編按:近年來因數位修復而重新大放異彩的《大俠梅花鹿》(1961) 是張英導演繼《虎姑婆》成功後,延續兒童故事路線的作品。除揉合各類童話情節,全片最大賣點是角色身著各式動物的「禽獸裝」上場,今天看來格外奇特有趣。《泰山與寶藏》(1965) 則是南洋背景下的「泰山」故事,以墾丁公園的天然熱帶場景做為故事裡馬來亞的叢林,集合體態健美的高鳴及夏琴心等精彩卡司,演出峰迴路轉的尋寶故事。
影片評介︱陳煒智 Edwin W. Chen(自由撰稿人、電影史研究者)
「天然景禽獸裝」的《大俠梅花鹿》
《大俠梅花鹿》因為別開生面的角色造型、新奇奪目的海報設計,以及宣傳詞「天然景禽獸裝正宗台語童話電影」,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吸引了許許多多青年朋友,其勢之盛,簡直只要提起台語片,年輕觀眾就馬上會聯想到《大俠梅花鹿》。
這部電影基本上承續張英導演和他的創作團隊在《虎姑婆》大獲成功之後的路線,以兒童故事為主要的靈感來源,把「狼來了」、「龜兔賽跑」等家喻戶曉的童話同置一起,再以癡情鹿小姐、梅花鹿大俠復仇的情節為主軸,串起每個環節,狐狸精和大野狼的支線也妙趣橫生。
飾演鹿小姐的千面女郎白虹正是影壇炙手可熱的紅星,曾與香港片商合作,赴港拍攝多部廈語片,在1963年也走進邵氏影城拍攝彩色寬銀幕的國語史詩巨片《藍與黑》,和林黛、關山同場演出,更難能可貴的是白虹本人國語說得相當好,片中有許多段落採用現場收音,她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僅林黛特別照顧她,導演陶秦也希望她能繼續留在邵氏拍戲。不過,張英在台灣有一部為她量身打造的新戲正在等著她,左思右想,她毅然返回寶島,主演台語片經典名作《天字第一號》,成功寫下影史新章。
在張英導演的團隊當中,《大俠梅花鹿》最大功臣是設計師顧毅;那一組一組的「禽獸裝」造型,由顧毅精心設計,造價甚高,投資甚大,至今看來仍然充滿童趣及巧思。
顧毅是張英導演在製作話劇時就一起合作的老搭檔,學養深厚,投身影壇也留下多部精采傑作,尤其李翰祥導演的國聯影業來台製片,顧毅擔任史詩巨作《西施》的總設計師,數十堂宏偉布景——姑蘇台、館娃宮、響屧廊,都出自顧毅妙手,還有搭建在白沙灣的禹王廟,更是台灣電影史上最輝煌的一頁紀錄。此外,尚有文藝巨片《幾度夕陽紅》,以金山海濱為據點,把整座嘉陵江畔的茶館就這樣搭建起來,細膩樸實,無比動人。
飾演主角梅花鹿的男星龍松,外型俊朗,是1960年代初期台語影壇不可多得的小生人才,不久後也跟白虹一樣,轉進香港,和邵氏簽下一紙合約。龍松在邵氏頗得賞識,改藝名為凌雲,1960年代後期以多部愛情文藝片站穩腳步,之後轉進武俠片、歷史古裝片,均有極出色的表現。
墾丁取景的泰山故事《泰山與寶藏》
1960年代中期,台灣的民營影業因為所謂的「國台語雙聲帶」電影掀起一波小小的高潮,這些作品的製作規模、操作方式,乃至編導明星的組成,以及其中蘊含的商業機制等等,與台語片產業一脈相承,但因為電影成品同時配有國語版和台語版(有時甚至只配上國語版),符合有關單位獎助國語片製作的種種條件,甚至也因此擁有參加國際影展的資格。只不過,彩色大銀幕的攻勢也在此時襲來,一部份民營影業的業者順勢轉入拍攝彩色大銀幕電影,另一部份的業者,因為種種緣故仍然持續拍攝黑白片,無論國語、台語,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愈來愈小,電視產業全面興起之後,台灣的電影圈也同時出現全面重組的情形。
《泰山與寶藏》於1964年11月初在恆春開拍,走的也是《虎姑婆》、《大俠梅花鹿》的童話模式,只不過這次的主創團隊不是張英導演的班底,整體訴求或多或少也有些差異。
一開始,《泰山與寶藏》即標榜要拍「國台語雙聲帶」,並且是台灣「第一部以泰山為主角的作品」;在電影情節的設計上,則刻意和南洋脈絡保持一定的互動。主要故事發展的背景設在馬來半島,眾人由澳門追蹤藏寶圖,一路來到山林,遇上泰山以及泰山的女友,牽出一條橫亙幾千里、從台灣到澳門再到南洋的寶藏情緣。
梁哲夫導演的《泰山與寶藏》,在部份文獻中也記做《泰山寶藏》,全片以墾丁公園的天然熱帶場景做為故事裡馬來亞的叢林,飾演泰山的高鳴,擁有健美先生等級的體魄,搭配夏琴心(飾演泰山情侶)、柳青(飾演泰山之妹)等精采卡司,在影迷圈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此外,根據1967年7月6日《經濟日報》報導,台聯影業公司的賴國材在香港售出多部台語片的海外映權,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等,都是這批電影拷貝可望上映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泰山與寶藏》。
《泰山與寶藏》現以台語版本傳世,當年是否真的有配上國語版,完成「雙聲帶」的攝製使命,尚待考證。然而透過現存的《泰山與寶藏》,現在的觀眾可以一窺當年台灣電影人的奇想,在繽紛的童話世界之外,尚有這一類藉由歷史脈絡、地理景物,編織挪移,完成戲劇幻覺的電影創作。
最新文章
-
對話司馬遷、打造專屬美妝顧問--中研院馬偉雲博士讓AI更接地氣
2024-11-14 -
微笑徜徉的夢想配備——兼論《臺灣詩學學刊》的典範形
2024-10-25 -
站在世紀之交的風口 --台灣詩學三刊物上線的時代意涵
2024-10-09 -
臺灣詩學庫 | 數位工具帶來詩學新視野
2024-09-23 -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洗衣機 伴隨台灣家庭半世紀的聲寶與台灣三洋
2024-09-02 -
全面啟動語料研究的智慧引擎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07 -
文獻寶塔:我與《聯合文學》知識庫
2024-08-02 -
請享受沒有蚊子的夏天! 蚊香為什麼都是螺旋型?
2024-06-24 -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
用文字談一場戀愛吧:《風月報》裡的曖昧筆尖
2024-04-25 -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宣廣告中的情慾世界
2024-04-22 -
靈魂最大的煎熬──5部戰爭電影介紹
2024-04-02 -
改善國民營養年代的補給品:健素糖
2024-04-01 -
《好讀周報》「補腦算算鍋」是教學好幫手!
2024-03-29 -
維繫知識戰鬥力–建構好讀資料 打敗閱讀偏食
2024-03-29 -
歌曲中雋永「聲」響!回味百年來火車歌謠中的聲與情
2024-03-25 -
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