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電影浪潮(上) 《王哥柳哥遊台灣》《虎姑婆》

2023-06-17 12:43 報時光

編按:1950-1960年代的台語電影浪潮,為台語片帶來許多題材與風貌,除了文藝浪漫、民俗傳奇等類型外,甚至有些獵奇搞怪或詼諧逗趣的電影,如曾推出多部續集的《王哥柳哥遊台灣》(1959) 就以「環遊台灣」為主軸,鋪陳二位主角的奇趣之旅。1960年上映的《虎姑婆》則改編自通俗故事,帶有童話色彩,還包含動物演員的參與,跳脫一般觀眾對台語電影的想像。

影片評介︱陳煒智 Edwin W. Chen(自由撰稿人、電影史研究者)

經典IP的崛起:《王哥柳哥遊台灣》

喜劇,在台語片的發展歷程中,與文藝苦情戲一樣是很重要的攝製類型。不過它並不若文藝苦情戲擁有那麼根深蒂固的顯著地位,也缺乏鮮明多彩的「次類型」可供後人分析研究,比如以語言拋接營造笑料的喜劇、以演員肢體動作表現張力的喜劇、以角色置身不同情境形成荒唐或詼諧局面的喜劇等等;目前尚能得見的台語片喜劇作品,《王哥柳哥遊台灣》大概是最重要的一部。

問世於1959年初,《王哥柳哥遊台灣》因為片長較長,發行時以上下兩集的形式,當成兩部電影公映,賣座鼎盛,反應驚人。電影由台聯影業出品,監製賴國材,製片人楊祖光等,都算是影壇老將,當時欲與同行競拍「兩傻」相關題材的喜劇,擬以「環遊台灣」為故事主軸,找來三位擁有豐富劇場經驗,但不會講台語,也沒有當過電影導演的年輕人聯合執導;田豐、張方霞、李行就這樣「演而優則導」當上了台語片的導演。

1959年上映的《王哥柳哥遊台灣》標榜「台語爆笑片王」、「空前喜劇」,是台語片中難得的喜劇電影代表作。(圖/報時光提供)
1959年上映的《王哥柳哥遊台灣》標榜「台語爆笑片王」、「空前喜劇」,是台語片中難得的喜劇電影代表作。(圖/報時光提供)

在拍攝過程中,三個青年導演的「奮鬥過程」簡直比銀幕裡演出的王哥柳哥遊記還更精采。編劇交出的劇本讓三個不懂鏡位、不明調度的青年導演看傻了眼。劇本上寫,「胖瘦二傻來到西餐廳,洋相百出,笑料不斷」,三人面面相覷,這胖瘦二傻到底在西餐廳發生什麼事?台詞呢?動作呢?內容呢?什麼洋相?什麼笑料?拿著本子去問編劇,編劇一聳肩,「我又不是導演」。

於是,三個臭皮匠只好開始構思胖瘦二傻從哪裡進,坐哪裡,在西餐廳誰先怎樣,誰後怎樣,點了什麼菜,鬧了什麼笑話。一天的戲拍完,晚上還加班趕去戲院看日本片,學習人家的分鏡、剪輯、導演手法,第二天現學現賣,在拍片現場指指點點。

就這樣連滾帶爬地,《王哥柳哥遊台灣》不但順利拍完,還拍得超長,大家商量的結果乾脆加碼增拍幾場戲,做成上下兩集,沒想到竟然成為影史經典。

《王哥柳哥遊台灣》聚焦李冠章、矮仔財二人飾演的「胖瘦二傻」詼諧逗趣的旅程故事,電影本身也標誌著田豐、張方霞、李行三位年輕導演的青澀奮鬥史。圖為台北捷運公司職工福利會製作的首套「影像台灣」車票套冊。《聯合晚報》2000.5.2,陳炳坤攝影。
《王哥柳哥遊台灣》聚焦李冠章、矮仔財二人飾演的「胖瘦二傻」詼諧逗趣的旅程故事,電影本身也標誌著田豐、張方霞、李行三位年輕導演的青澀奮鬥史。圖為台北捷運公司職工福利會製作的首套「影像台灣」車票套冊。《聯合晚報》2000.5.2,陳炳坤攝影。

《王哥柳哥遊台灣》之後,田豐和張方霞仍然繼續演戲;田豐演話劇,演電影,並參加香港來台灣拍攝的電影外景演出,深受青睞,為他加戲,而且力邀他到香港打天下,1960年代初期田豐赴港發展,初入邵氏影城,很短時間之內就接拍多部電影,又兼作策劃、副導演,贏來「田九部」的綽號,就連《梁山伯與祝英台》都由他擔任副導演,不單負責全片所有花草植物的調度,還和另一位副導演朱牧拉起釣線,在影片最終的化蝶場面飾演蝴蝶,一人一隻,你梁我祝,在天宮雲海裡翩翩飛翔。

張方霞也繼續演話劇、拍電影,偶有機會擔任導演,作品數量不算少。在李翰祥導演《西施》禹王廟的主場,即可見到他扮演的披離將軍,與飾演伍子胥的馬驥、飾演范蠡的曹健,有精采萬分的對手戲。

《王哥柳哥》真正捧紅的,除了原本即有極高知名度的「柳哥」矮仔財、一等一的話劇好手「王哥」李冠章之外,當屬李行導演。

這時候的李行,一心嚮往演藝事業,話劇也好,電影也好,有什麼演什麼,不論戲份多少,一定端端正正,戰戰兢兢準備得至周至全。從幕前演出轉至幕後當導演,據劇組人員回憶,在《王哥柳哥遊台灣》時即可看出他對於掌控全局有一定的信心、能力,還有奮鬥的野心。《王哥柳哥》大發利市,李行搖身變為賣座大導演,不但「王柳二傻」系列一部接一部,其他各種類型影片的邀約也隨之而來。

李行導演自謂,正是這段大約四年左右的磨練,以台語片為實驗場域,嘗試創意,琢磨手法,使他真正學會怎麼當一個電影導演,學會怎麼面對投資人、面對劇組、面對演員、面對觀眾。之後他拍攝「國台語雙聲帶」電影《兩相好》,不是一部片子配上兩種語言,而是將國語族群和台語族群的生活磨擦與日常交流,編織成具體情節,成為一部電影裡同時運用了兩種以上語言的台灣生活切片;再到1963年完成上映的《街頭巷尾》,號稱李行的「第一部國語片」,敘事手法已漸趨成熟,一代名導就此正式誕生。

李行導演正是在1960年前後《王哥柳哥》系列的數年間,磨練作為電影導演的本事。圖為1979年參與電影回顧展的李行。聯合報攝影中心,1979.2.15,張福興攝影。
李行導演正是在1960年前後《王哥柳哥》系列的數年間,磨練作為電影導演的本事。圖為1979年參與電影回顧展的李行。聯合報攝影中心,1979.2.15,張福興攝影。

在《王哥柳哥遊台灣》之後,還有好幾部「王哥柳哥」電影,諸如《王哥柳哥好過年》、《王哥柳哥過五關》;此外,《王哥柳哥大鬧歌舞團》又名《兩傻大鬧歌舞團》,由吳文超導演,與《王哥柳哥遊台灣》同樣有「愛國獎券中獎」的情節,上映時間僅較《遊台灣》遲一個月時間,主角群中亦有矮仔財,疑似原本與之競爭的另外一部「兩傻」電影。

古裝的「西遊記」系列有《豬八戒與孫悟空》上集和下集《豬八戒救美大戰金錢豹》,豬八戒是第一男主角,由「王哥」李冠章領銜主演,飾演孫悟空的則是武拉運。

1960年代中期,李冠章親自執導了賀歲片《王哥柳哥百子千孫》,1960年代後期還有《王哥柳哥007》以及《王哥柳哥遊地府》。真要嚴格討論,「王哥柳哥」這一組IP,或許是台語片歷史上最醒目、最珍貴,也最值得回味的藝術形象之一。

台語古裝童話強片《虎姑婆》

在1950及1960年代的台灣影壇,提起以兒童觀眾為導向的作品,總不免要與「卡通」,尤其是迪士尼卡通影片相提並論。先前我們談過的布袋戲電影《西遊記》即是如此,宣傳文字和相關新聞報導裡一再強調這是「中華文化傳統表演藝術」、「木偶式卡通」等等,相關的評論文字裡也必然提及「雖然技術無法」、「然而文化傳承」、「屬於國人自己的」云云。

張英導演的《虎姑婆》電影,不知道能不能算是影史第一部台語兒童電影,但無論如何,它絕對是影響極大的一部。資料顯示,這部《虎姑婆》是1960年台語片的賣座冠軍,自拍攝期間就因取材特殊,角色安排別出心裁,佔據媒體報導極大的篇幅,電影上映後,也留下完整的評論紀錄,至今雖然影片失傳,我們卻還能透過電影宣傳資料、媒體報導以及這些評論文字,逐一拼湊我們對於《虎姑婆》電影的想像。張英導演更因為《虎姑婆》的賣座,深受啟發,再接再勵拍攝了《大俠梅花鹿》。

張英導演的《虎姑婆》是1960年台語片的賣座冠軍,也是影響極大的台語兒童電影。因為本片的賣座,張英導演深受啟發,再接再勵拍攝了《大俠梅花鹿》。(圖/報時光提供)
張英導演的《虎姑婆》是1960年台語片的賣座冠軍,也是影響極大的台語兒童電影。因為本片的賣座,張英導演深受啟發,再接再勵拍攝了《大俠梅花鹿》。(圖/報時光提供)

《虎姑婆》不傳,《大俠梅花鹿》有幸流傳下來,《梅花鹿》以「天然景禽獸裝」為號召,《虎姑婆》則以「古裝童話」為整部電影的設計基礎。張英導演在電影上片當日於報端發表自敘文章,言及當年自大陸至台灣拍攝本地第一部國語電影《阿里山風雲》時,曾在店頭購入台灣民間故事集,其中一篇「虎姑婆」故事與家鄉(張英是四川人)流傳的「熊家婆」故事如出一轍,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7年前後,台語片才剛剛興起,正是旺上加旺的時候,張英導演即以著眼於童星和家庭題材,起意想改編「虎姑婆」故事,但計劃幾經起落,最後終於在1960年的春末夏初順利開鏡,瞄準暑假電影市場。

張英擁有深厚的影劇資歷,尤其懂得如何掌握大眾觀影時的心態,他顧及「虎姑婆」原著故事裡的諸多恐怖情節,比如吃小孩的手指等等,勢必對兒童觀眾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感,反而可能引起輿論撻伐,甚至導致他的目標觀眾群背他而去。

反覆思量,他最後以「古裝童話」、模糊時空背景的做法,先在敘事領域中取得自由改編的主導權,不會一定非得跟著「原著」走;與此同時,他又滲入強烈的當代意識,把現代社會的兒童可能會遇到的危機——惡人行竊、起歹念綁架等等線索,一一織進劇本,最後完成的作品,保有壞心婦人戴上老虎面具,捉神弄鬼嚇唬小孩的橋段,維持了「虎姑婆」的命題,也讓原來故事裡的諸多著名橋段,各自有新編、新釋的新版本和新面貌。

除此之外,張英所領導演主創團隊,在角色的安排上也煞費苦心。

台語片紅星張麗娜飾演歹毒的「虎姑婆」,主線故事是伶俐的小姊妹,矮仔財和扈斗搭檔合演的笨賊,英挺健美的林冲飾演森林裡的獵人,住在林稍樹屋,進出時都要像人猿泰山一樣吊藤飛盪。此外,還有知名兒童歌星陳芬蘭特別客串,同時演唱影片的主題曲,文獻資料將歌曲名稱寫作〈孫悟空〉。

成名甚早的歌星陳芬蘭,也曾為《虎姑婆》演唱主題曲,文獻資料將歌曲名稱寫作〈孫悟空〉。圖為1968年搭機返台的陳芬蘭。《聯合報》1968.12.29,龍達材攝影。
成名甚早的歌星陳芬蘭,也曾為《虎姑婆》演唱主題曲,文獻資料將歌曲名稱寫作〈孫悟空〉。圖為1968年搭機返台的陳芬蘭。《聯合報》1968.12.29,龍達材攝影。

這就有趣了——明明是《虎姑婆》,何來「孫悟空」呢?

原來,張英導演在《虎姑婆》電影裡安排了一個極亮眼的角色:猴子。請來一隻大約九歲的靈猴主演。這隻靈猴有多「靈」呢?當年的報紙是這麼寫的:

「牠不但會翻跟斗、豎蜻蜓、口中漱水,兩腳跳舞,而且在老頭兒(即猴子主人)一根繩子的控制下,只要導演吩咐要何等模樣的表演,老頭兒一唸緊箍咒,牠就伏伏貼貼的為所「欲」為。有個鏡頭需要牠坐在石頭上抽煙,牠不但拿起香煙抽得樣子很帥,而且翹起二郎腿,那副德性,令人絕倒。」

除此之外,導演要牠齜牙裂嘴,要牠怒目瞪視,要牠抱著花盆花缸來來回回,牠不但能做得到,表現不好甚至還可以NG重來,噱頭十足,從開拍初期就透過新聞記者的生花妙筆,在報章媒體上接連披露。

精采的猴戲,加上「虎姑婆」的故事吸引力,又揉入類似泰山的角色設定,以及扈斗、矮仔財搭檔的笑料保證,使得《虎姑婆》1960年八月底在台北的大觀、大光明戲院甫上映就人山人海,新聞報導寫著單日收入高達新台幣六萬元,消息由台北傳開,致使《虎姑婆》走到全台各地都轟動非凡。

可惜,電影至今仍然失傳,我們多麼希望能有機會親睹林冲盪著林中長索,做出人猿泰山的英武姿態,還有,在台語影圈有「肉彈」之稱的艷星張麗娜,戴上紙紮的老虎頭,裝腔作勢嚇唬小孩,管他是真虎姑婆,還是「真人卡通」虎姑婆,有這樣的故事組合、人物設定,有陳芬蘭客串,再加上「靈猴救主」的緊張情節,台語片《虎姑婆》絕對是一部傳奇電影!

台語電影浪潮(下)「天然景禽獸裝」的《大俠梅花鹿》

電影NFT

最新文章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偉雲博士 圖/作者提供

對話司馬遷、打造專屬美妝顧問--中研院馬偉雲博士讓AI更接地氣

2024-11-14
圖/Canva

微笑徜徉的夢想配備——兼論《臺灣詩學學刊》的典範形

2024-10-25
「台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詩學三刊物-《台灣詩學季刊》、《台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

站在世紀之交的風口 --台灣詩學三刊物上線的時代意涵

2024-10-09
「臺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詩論壇》(圖...

臺灣詩學庫 | 數位工具帶來詩學新視野

2024-09-23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以及那年的國慶閱兵轉播,都大大刺激了民眾購買電視的意願,...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洗衣機 伴隨台灣家庭半世紀的聲寶與台灣三洋

2024-09-02
圖/Canva

全面啟動語料研究的智慧引擎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07
《聯合文學》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

文獻寶塔:我與《聯合文學》知識庫

2024-08-02
由大日本除蟲菊株式會社生產的金鳥蚊香雖然商標不變,但在戰後一度名為「雞冠蚊香」。...

請享受沒有蚊子的夏天! 蚊香為什麼都是螺旋型?

2024-06-24
《書評書目》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左至右:高陽《李娃》,《風塵三俠》,《少年遊》(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風月》報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用文字談一場戀愛吧:《風月報》裡的曖昧筆尖

2024-04-25
本物件為壯陽藥海報。海報上一位西方女子跪坐在地,僅著紅色內褲,上半身罩著黑色薄紗...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宣廣告中的情慾世界

2024-04-22
他們不再老去

靈魂最大的煎熬──5部戰爭電影介紹

2024-04-02
〈健素〉,《聯合報》,1965年1月1日,11版

改善國民營養年代的補給品:健素糖

2024-04-01
圖/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好讀周報》「補腦算算鍋」是教學好幫手!

2024-03-29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維繫知識戰鬥力–建構好讀資料 打敗閱讀偏食

2024-03-29
方瑞娥的成名曲〈最後的火車站〉同名專輯唱片(臺史館藏號 2003.009.061...

歌曲中雋永「聲」響!回味百年來火車歌謠中的聲與情

2024-03-25
〈真山真水〉專文插圖 (圖/聯合副刊2010/2/3)

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

2024-03-15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