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大戲院NFT特輯:回顧台語影史中的「第一部」(上)

2022-03-14 17:38 報時光

編按:1950年代台語電影興起,同時也創造了許多「第一部」的影史紀錄。從拍攝技術不佳、閩南語腔調也與台灣本地不同的《六才子西廂記》(1955) 到以業界標準35糎膠卷攝製的《薛平貴與王寶釧》(1956),當時的影迷見證了第一部正宗台語片的誕生。「時光大戲院」邀您一同回顧這些台語電影的開山之作。

報時光「時光大戲院:石破天驚第一部」NFT系列,預定於3/22(二)中午12:00在「Jcard這咖」NFT平台開賣。

影片評介︱陳煒智 Edwin W. Chen(自由撰稿人、電影史研究者)

驚鴻一瞥的《六才子西廂記》

台灣自戰後即有上映台語片的紀錄,不過這些「台語片」其實是香港製片人瞄準東南亞地區福建移民市場所攝製的方言電影。較之市占大的國語片和粵語片,廈(廈門)語片和潮(潮州)語片,雖然市場略小,從整個華語影壇的發展歷程來看,卻也有其難以磨滅的重要性。

台灣在1950年代初期和中期上映的所謂「台語片」,就是這些「廈語片」。它們的投資者可能是星馬、菲律賓的發行商,主要攝製場域則以香港為主、新加坡為輔。明星名導包括有鷺紅、鷺芬、畢虎、莊雪芳等等,1950年代後期竄起的小娟,外型甜美,歌聲醇秀,在廈語片沒落之後轉拍粵語片和低成本國語片,之後因緣際會加盟邵氏擔任黃梅調電影的幕後代唱,1962年受李翰祥導演提拔主演彩色闊銀幕古裝歌唱片,新取的藝名從此永銘華語電影史冊:凌波。

1950年代初期和中期,台灣上映的所謂「台語片」其實是「廈語片」,新加坡「歌舞皇后」莊雪芳即是當年廈語片明星。圖為1960年莊雪芳為其新片《多角戀愛》登台表演。《聯合報》1960.7.21,陳維在攝影。
1950年代初期和中期,台灣上映的所謂「台語片」其實是「廈語片」,新加坡「歌舞皇后」莊雪芳即是當年廈語片明星。圖為1960年莊雪芳為其新片《多角戀愛》登台表演。《聯合報》1960.7.21,陳維在攝影。

在凌波走紅好多好多年前,這些廈語片被包裝成「台語片」,在台灣各地上映。其實嚴格說起來,語言的口音不同,概之為「福建話電影」、「閩南語電影」尚可說得通,但標為「台語」就真的是片商的宣傳技倆;事實上,當正宗台語片輸入至南洋地區,也重新被冠上「福建話電影」以招徠觀眾。

換言之,觀眾看了好多年的「台語片」,其實說的不是真正台灣庶民百姓所使用的日常語言,也因此,電影史研究者在定義「第一部台語片」的時候,並不會將這些廈語片納入計算。

然而,這樣的產業生態也使得香港和南洋的廈語片片商必須重視台灣這個市場,特別在1950年代中期,就有過跨域合作的重要廈語片在台上映,大明星特地飄洋過海隨片登台的例子。然而,台灣自己的電影產業在「攝製」這一端,此刻仍然未臻成熟,無論官營或民營影業,都還是胼手胝足,連滾帶爬地勉強前進著。

1955年上半,影圈傳出消息,有菲律賓華僑嘗試在台投資,前期籌備過程頗具聲勢,電影題材是「呂蒙正繡球奇緣」,這部作品喧騰了好一陣子,媒體聲量漸漸下沉之後,來到1955年的6月,一部以16糎膠卷拍成的戲曲電影突然在端陽佳節前一日,出現在影院銀幕上。

《六才子西廂記》在1955年6月23日,於台北萬華龍山寺前的大觀戲院隆重獻映;上映前在《聯合報》刊出巨幅方塊廣告,上映後亦刊出橫幅大篇廣告,並於6月21日刊出一則完整報導。不過《六才子西廂記》只映三日便下檔,據前輩影人口述,肇因於當年以16糎拍攝,技術太差,放映效果不佳,觀眾失去欣賞的耐心。

《六才子西廂記》上映時在《聯合報》刊出的大篇廣告,卻因影片攝製問題,只上映三天便下檔。另外《六》片的語言也非台灣慣用的閩南語腔調和歌仔唱腔。(圖/報時光提供)
《六才子西廂記》上映時在《聯合報》刊出的大篇廣告,卻因影片攝製問題,只上映三天便下檔。另外《六》片的語言也非台灣慣用的閩南語腔調和歌仔唱腔。(圖/報時光提供)

又,這部《六才子西廂記》拍攝手法十分克難,乃是都馬劇團四處巡演時,走到哪裡就拍到哪裡,其中還嘗試以彩色拍攝夢境段落。當年有報導指出,它的底片乃由中影代為沖洗,因拍攝時燈光不足,好多演員的臉都看不清楚;彩色部分則是寄至日本沖洗的。

至於它是實際的舞台紀實片,又或者是外景拍攝,在樹下溪邊,實景開唱,還真的不得而知。都馬劇團所採用的語言及唱腔,與台灣本省流行之歌仔戲唱腔、發音等均有落差,在鋅版方塊廣告裡載有極多耐人尋味的細節,包括全片主打紹興調、歌曲多少多少支,以及知名伶人隨片登台等宣傳噱頭,極具歷史價值。

也因此,《六才子西廂記》既非以電影業界標準35糎膠卷攝製,亦非台灣本省慣用之閩南語腔調和歌仔唱腔,稱之為「福建戲電影」恰如其份,稱之為「台語片」則有待斟酌。它在台灣電影史上的「第一部」之意義,便是在這麼多「但書」的前提之下建立起來的。

更因如此,它的多重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令《六才子西廂記》蒙上一層非常神秘的面紗,尤其它失傳近70年,至今仍未曾聽聞這套影片的下落。

正宗台語第一部《薛平貴與王寶釧》

1956年1月正式上映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以產業界標準的35糎膠卷攝製,雖是歌仔戲團演出,卻非舞台紀實片,它以日光實景和內搭景穿插交錯,是名副其實的古裝歌唱片。推出後轟動各界,它的攝製規格、它的票房影響、產業啟示,以及最重要的——它所採用的語言,讓它成為「正宗台語片」的石破天驚第一部。

1956年上映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以標準的35糎膠卷攝製,最重要的是它所採用的語言,讓它成為第一部「正宗台語片」。(圖/報時光提供)
1956年上映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以標準的35糎膠卷攝製,最重要的是它所採用的語言,讓它成為第一部「正宗台語片」。(圖/報時光提供)

這部《薛平貴與王寶釧》電影故事並沒有演到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也沒有演到最後大登殿論功行賞,它只是一部「上集」,但因為強烈的市場迴響,使得投資人與攝製團隊有了信心,接著拍攝《范蠡與西施》,然後在廠棚建設完成之後拍了第二集和第三集。

多少年來,《薛平貴與王寶釧》的下落不明,一直都只是影史教材裡的一部失傳電影之片名而已,然而台南藝術大學在進行田野調查時,意外尋獲1960年代重新配音的客語版本,如今,上中下三集全數以發現時的客語配音版樣貌修復、典藏。

至於那部「呂蒙正繡球奇緣」後來如何了?

1956年,台語片大行其道時,《聯合報》的長篇報導透露了些許內幕故事,最早,它應該是導演白克聯合菲律賓華僑友人,以「僑龍」公司為名申請登記,《繡球奇緣》暫定由文克江編劇,白克自己導演。當時這位僑商因為菲律賓的發展環境緣故,計劃結束全部生意,轉至台灣來拍台語片,但事情發展不盡人意,拖延數月影片未能開鏡,徒然消耗資本,《繡球》一片原本預備與台製廠合作,卻又因台製開拍《黃帝子孫》,場地與機器留著自家使用,無法出借,《繡球》只好胎死腹中。

《黃帝子孫》也是一部謎樣的電影,它拍攝完成,工藝水準不算差,但卻沒有循商業上映的管道正式發行,國語、台語兩個版本,台語版還是由呂訴上翻譯的。

1956年的年底,台語片風風火火一整年,12月11日有一部《呂蒙正》電影悄悄在台北永樂戲院上映兩日,悄悄下片,既無宣傳,亦無演員資訊,來無影去無蹤,十分神秘。它和原來那部《繡球奇緣》有沒有關係?一切於史無徵。

電影NFT

最新文章

宜蘭東門夜市位於東港路天橋下,有許多小吃攤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6/6/...

宜蘭東門小吃 我的夜市記憶

2023-05-11
來源:1972-05-31/聯合報/第三版

【台灣犯罪事件簿】「泰港台國際大毒梟」張鏡輝

2023-05-05
涉及多件殺人、強盜等重大刑案的劉煥榮(中)六日從日本押解回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犯罪事件簿】十大槍擊要犯之「神經劉」劉煥榮

2023-04-11
來源:聯合報/1991-07-28/第十九版

【台灣犯罪事件簿】「牯嶺街少年」茅武

2023-03-06
▲ 槍擊要犯楊雙五(中)廿六日在泰國曼谷被刑事警察局逮捕,廿七日晚立即被押回國內...

【台灣犯罪事件簿】十大槍擊要犯之「南霸天」楊雙伍

2023-02-04
▲ 〈三友塑膠球鞋〉強調由中德技術合作,自動機器、科學製造
 《聯合報》,19...

代金屬的石化工業:塑膠

2022-12-15
▲ 三隻貓咪喝茶聊天的貿易卡,下排寫著「Jungle Chop Formosa ...

台灣茶廣告的時光隧道

2022-12-13
中、日奧運成棒隊對抗賽第四戰,中華隊雖擊出有五分打點的三支全壘打,但仍以六比九輸...

張耀騰三分全壘打逆轉勝 ! 打贏南韓保奧運參賽權

2022-10-06
中日棒球巴塞隆納奧運賽前首場熱身友誼賽,在神戶綠的球場開打,中華隊在投手、守備、...

關鍵安打!羅國璋放手一搏 1992年中華隊挺進巴塞隆納奧運

2022-10-06
第二十五屆奧運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圖為中華隊棒球選手郭李建夫(背號25)。圖\...

人稱球場「抗日英雄」 郭李建夫致勝變化球拿下1992奧運準決賽

2022-10-06
中華奧運成棒代表隊在日本集訓。圖為總教練李來發(右)教球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激發潛力、善用奇才!李來發帶隊苦練四年奧運奪銀

2022-10-06
▲ 強調品質好、硬度佳。〈鷹標水泥•土水灰〉,《聯合報》,1957年7月8日,1...

「灰」出來的民生工業品:水泥

2022-10-03
1970年8月 台北國聲酒店2週年紀念感謝詞錄音。(收藏家林太崴提供)

復古女聲嬌滴滴 原音重現60年代國聲酒店致謝唱片

2022-09-06
飛碟唱片歌手王傑。日期:1988/7/12.攝影:何福慶.來源:聯合報

永遠不回頭的激情歲月 青春無敵《七匹狼》

2022-05-26
55年前的報紙周末漫畫-戀愛不是兒戲。日期:1967/4/1‧作者:陳弓.來源:...

戀愛的技能,你(妳)點了沒?-為什麼別人都有男女朋友

2022-05-09
青少年流行文化,明星、卡通錄影帶正「夯」,店內無論什麼時刻都有「小客人」光顧。日...

沒有Netflix的時代─台灣錄影帶文化

2022-04-29
張英導演在《虎姑婆》成功後再拍《大俠梅花鹿》(1961),因別開生面的動物角色造...

時光大戲院NFT特輯:屬於台灣的璀璨光影(下)

2022-03-29
《王哥柳哥遊台灣》聚焦李冠章、矮仔財二人飾演的「胖瘦二傻」詼諧逗趣的旅程故事,電...

時光大戲院NFT特輯:屬於台灣的璀璨光影(上)

2022-03-28

回應